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七零易孕娇娇女,馋哭绝嗣京少 > 第587章这么多草莓印(第1页)

第587章这么多草莓印(第1页)

方广白死不承认,找了个借口,赶紧溜了。

另一边,秦小柔刚睁开眼,就看到面前有一张放大的美脸,吓得叫了一声。

“舒棠,你想吓死我呀,你跟个鬼似的,怎么坐在我旁边一点动静都没有!”

江舒棠忍不住笑了起来。

“行了,别睡了,你看看这都几点了,赶紧起来,我有事要问你。”

江舒棠说着直接把秦小柔拽了起来。

秦小柔嘴里抱怨着,接连打了好几个哈欠。

“什么事呀?赶紧说?我一会儿还得睡回笼觉呢,困死我了。”

江舒棠冲着她。。。。。。

尼玛次仁的日记本合上时,窗外的风正轻轻拍打着玻璃。她将本子塞进枕头底下,像藏起一颗不肯轻易示人的星星。宿舍里其他女孩早已入睡,呼吸均匀地起伏在夜色中,唯有她还睁着眼,望着天花板上被月光切割成菱形的光影。那光斑晃动着,仿佛是三年前那个躲在牛棚后偷听识字课的小女孩,在黑暗里第一次看见灯芯燃起的模样。

第二天清晨,霜花爬满了窗棂。尼玛次仁穿好校服,把绣着雪莲的校徽仔细抚平,又对着镜子扎紧辫子??这是卓玛老师教她们的:“整洁不是为了取悦谁,而是告诉自己,你值得被尊重。”她走出宿舍时,操场上已有几个低年级的学生围在小黑板前叽叽喳喳地写字。有人写错了笔顺,引来一阵笑声,却没有嘲讽,只有耐心的纠正和鼓励。

食堂门口,卓玛正在给一群母亲发放拼音识字册。这些年来,不只是孩子们在学,越来越多的阿妈也开始走进校园夜校班。有的抱着婴儿,一边喂奶一边抄写声母韵母;有的手指粗糙皲裂,却一笔一划写得极认真。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妇人颤巍巍举起本子,请卓玛读她写的句子:“我……叫……桑姆,我……要……学会……签……名。”卓玛念完,全班鼓掌。桑姆咧嘴笑了,眼角皱纹里盛着泪光。

“知识不是年轻人的特权。”卓玛站在台阶上说,“它是每个想抬头看天的人的权利。”

李岩拎着工具箱从教学楼出来,肩头落了一层薄雪。他如今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只会拍照的城市青年,而是真正扎根在这片高原的工程师兼后勤主任。学校所有的水电系统、供暖设备、网络线路,几乎都经他手重建维护。他边走边哼着一首老歌,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他。

“李老师!广播站的话筒又没声音了!”

他笑着回头:“第几次了?你们这群丫头,天天开会发言,比政府干部还勤快。”

话虽调侃,脚步却没停。广播站设在图书室二楼,原本是间杂物房,现在却被学生们布置得井井有条:墙上贴满手绘海报,《今日新闻》《校园之声》《双语诗朗诵》轮番播报。两个初一女生正焦急地调试设备,见李岩进来,齐声道:“李老师救场!”

他蹲下检查接口,一边修一边问:“今天准备播什么?”

“我们要讲‘妈妈的故事’专题。”其中一个女孩轻声说,“昨晚央金阿妈哭了好久,她说她小时候被人骗去当童养媳,逃回来又被骂‘不祥之人’。可现在,她的女儿考上了重点初中。”

李岩的手顿了一下。

“所以我们就想,让每个同学写下妈妈的经历,做成系列节目。让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读书。”

他抬起头,看着这两个不过十三四岁的孩子,眼里竟有种超越年龄的坚定。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卓玛当年为何放弃北京的一切来到这里??不是施舍,不是拯救,而是一场双向的觉醒。

傍晚,江慎行带着摄制组再次进村。这次他不再只是记录者,而是受教育部委托,拍摄一部关于“女性教育如何重塑偏远地区社会结构”的纪录片。他的镜头扫过课堂、食堂、宿舍、家长会,也扫过那些曾经反对办学的长老们如今坐在旁听席上的身影。

扎西才让坐在角落,手里捧着一杯热茶。“以前我觉得,汉人的书会洗掉我们的根。”他对镜头坦然道,“可后来我发现,我的孙女既能背诵六字真言,也能解二元一次方程。她告诉我,科学和信仰不打架,就像太阳和月亮可以同时照亮天空。”

当晚,江慎行与卓玛并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夜空清澈,银河横贯天际。

“你知道吗?”他说,“央视打算把这部片子推到国际频道播出。国外很多公益组织已经在联系我们,想复制‘措哇模式’。”

卓玛笑了笑:“他们看到的是奇迹。可我知道,每一分改变背后,都是无数个夜里流过的泪。”

她停下脚步,望向远处灯火通明的教学楼。“三年前,这儿连电都不稳定。现在,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写作业,能用平板看远程课程,还能通过视频连线北京的医生问诊留守老人……这一切,像是梦,却又真实得让我心疼。”

江慎行低声说:“心疼是因为你记得起点有多难。”

她点头:“我记得尼玛次仁第一天来上课,脚上的鞋破了个洞,袜子沾着血。她不敢坐下,怕弄脏椅子。我说没关系,她就哭了,说‘老师,我不是脏,我是穷’。”

风掠过耳畔,带着冰雪的气息。

“所以我不能停下。哪怕有人还在背后骂我‘破坏传统’,哪怕冬天停电断水,哪怕施工队中途撤走……只要还有一个女孩愿意踮起脚尖去够那块黑板,我就得继续往前走。”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