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俗仙 > 312混沌法术斩灭因果(第2页)

312混沌法术斩灭因果(第2页)

林小凡立于风中,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你们要焚书?好。那我便让每一阵风都带着文字,每一场雨都落下句子。从此以后,你们烧不尽,封不住,骗不了。”

消息传开,举国震动。原本观望的地方官员纷纷表态支持启蒙,民间自发组织“护书队”,日夜巡逻守护学堂。更有奇事发生:某地枯井一夜之间涌出清水,水面浮现出清晰字迹??“知者不惑”。百姓争相取水饮之,称其为“智慧泉”。

然而,真正的风暴仍在酝酿。

一个月后,昆仑墟方向传来异象:原本封闭的石门再度开启,一道青光冲天而起,持续七日不散。西域诸国使者联袂前来,称亲眼目睹“文脉复苏”,雪山之上有古贤虚影讲经,声震万里。

与此同时,柳含烟急信送达:清源祭提前举行,地点正是当年净典之役的废墟??苍梧台。届时将有七大隐世宗门齐聚,联合施法,试图切断人间与文脉的联系,彻底抹除《正心经》的影响。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已寻得一件上古典器??“缄默钟”,传说此钟一响,可令方圆千里内所有人失语三日,永不能再书写一字。

“他们要让整个中原变成哑域。”苏挽晴看完信,脸色苍白。

林小凡却笑了。

“很好。”他说,“那就让他们敲。”

众人愕然。

他站起身,走到院中,面对东方初升的朝阳,缓缓展开一幅长卷。那是他这些年行走各地收集的识字作业??有孩子歪歪扭扭写的“妈妈我爱你”,有老兵颤抖着拼出的“我还记得我的名字”,有盲童用针刺在布上的诗句:“我看不见光,但我写了它。”

“他们以为,控制语言就能控制思想。”林小凡声音渐高,“可思想从来不在纸上,而在心里。缄默钟能封住嘴巴,却封不住眼睛;能阻止写字,却拦不住记忆。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一个字,文明就不会亡。”

他转身看向归心:“你姐姐教会你的第一个字是什么?”

盲童仰起脸,坚定回答:“是‘光’。”

“对。”林小凡点头,“光。”

三日后,队伍再次出发,直奔苍梧台。沿途不断有读书人加入:有白发老儒拄杖而行,有少女背着木箱装满铅笔,有退伍士兵扛着黑板上路。他们不带刀兵,只携书卷、粉笔、墨汁与勇气。队伍越聚越大,至第十日,已达三千余人,浩浩荡荡如一条流动的识字长河。

苍梧台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昔日战火将其夷为平地,如今杂草丛生,唯余一座残破祭坛。当林小凡一行抵达时,七大宗门已布阵完毕。中央高台上,一口青铜巨钟悬挂半空,铭文幽幽发光,正是“缄默钟”。七位白袍老者分列四方,手持玉圭,口中吟诵古老咒言。

“时辰已到。”主祭者仰天高呼,“为正文道,清净人心,启??缄默之仪!”

钟槌缓缓扬起。

就在此刻,林小凡迈步上前,手中并无武器,只有一支铅笔。

他举起笔,指向天空,大声问道:“请问各位大宗师,你们口中的‘天意’,可曾问过一个五岁孩童的愿望?可曾听过一位农妇想给儿子写信的渴望?可曾看过一个老人临终前,只为学会写自己名字而流泪的模样?”

无人回答。

他继续道:“你们说我们在逆天而行。可什么是天?若天是压迫,那我宁愿违逆!若道是蒙蔽,那我宁可背弃!真正的天意,就在这三千人眼中,在亿万普通人想要识字、想要明白、想要活得像个人的念头里!”

话音落下,他猛然将铅笔插入地面。

霎时间,大地震颤。三百愿丝自他体内迸发,与天地间新生的无数愿丝交汇,形成一张横贯九州的光网。所有跟随而来的人同时开口,齐声朗诵《正心经》第一句:

>“仁者不惧无知,唯惧装睡。”

声浪滚滚,直冲云霄。天空裂开一道缝隙,金色丝线倾泻而下,缠绕缄默钟。钟体剧烈晃动,铭文逐一碎裂。七位老者面色大变,拼命催动法力,却无法阻止钟声衰弱。

最终,一声闷响??

钟未响,反自崩解,化作无数铜屑随风飘散。

七大宗门骇然退走,誓言“文劫未尽,终将再来”。林小凡不予追击,只命人将残钟碎片熔铸成一块碑,立于苍梧台遗址,上书:

**“此处曾欲使人哑,今唯留字警后人。”**

归程途中,春雨淅沥。某夜宿于山村,林小凡梦见裴九渊站在启知楼下,手里拿着那支铅笔,笑着对他挥手。醒来时,窗外雨停,月光洒在屋檐,映出一行湿漉漉的痕迹,宛如刚写下的字。

他走出门外,发现孩子们不知何时已在泥地上用树枝写满了句子。最中间那一句,是归心用盲文刻下的:

>“哥哥,我看见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