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的原西梁军大营,顿时热闹开来。
这次整编,并非林川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他思谋已久的一次重要军事改革尝试。
眼下实际控制的城池和地盘越来越大,依靠青州卫的精兵政策已然捉襟见肘。
青州卫的建设思路,是以铁林谷最先进的火器营为核心优势,辅以骁骑、重甲、强弩、陌刀为骨干力量,旨在打造一支装备精良、能够在正面战场上摧枯拉朽的无敌之师。
然而,打造这样一支军队,对财力、物力、兵源素质的要求实在太高了。
铁林谷不知砸下了多少真金白银,才勉强支撑起青州卫的架子。
如今地盘扩大,若处处都以青州卫的标准来建军,且不说财力能否跟上,合格兵员的选拔就是一大难题。各地日常的戍守、巡逻、清剿小股匪患等任务,若都动用青州卫这等杀器,无异于牛刀杀鸡,巨大的浪费。
“精兵路线,是我们的刀刃,必须保持锋利,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林川在核心将领参加的小范围会议上,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我们现在不仅需要一把锋利的刀,还需要足够坚韧的盾牌和灵活的长矛来守护日益扩大的疆域。成立霍州营,就是一次新的尝试。”
霍州营的定位,将不同于青州卫。
它不再追求极致的装备和单兵战力,而是要成为一支成本可控、易于扩充、忠诚可靠、能够有效执行区域防卫和辅助作战任务的基干力量。
“其一,兵源以归降的西梁汉军为基础,混编部分青州卫和镰刀军老兵作为骨干和教官。这样既能快速成军,又能通过老兵传播信念。”
“其二,装备以常规刀盾、长枪、弓箭为主,逐批次更换装备。优先保证成本和生产速度,形成规模优势。”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训练大纲和思想灌输,必须完全沿袭镰刀军的军魂!”
“我们要让霍州营的每一个士兵都明白,他们为何而战!不是为了某个王爷的野心,而是为了守护他们自己的家园,为了让父母妻儿能安居乐业!军队的纪律、荣誉感、对百姓的秋毫无犯,这些我们立军的根本,丝毫都不能打折扣!”
“这思想灌输与纪律约束,需得力之人持之以恒。”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将重任交给韩将军。他熟悉旧部,等新军训练一段时日,他便能知晓我军与其他军队之根本不同。由他开始,逐步贯彻新军之魂,再合适不过!”
……
“发放路费、去留自愿”政策,经过反复宣讲,在近万名西梁降卒中产生了显著效果。
最终,约有近两千名心念故土或心灰意冷的士卒选择领取盘缠,踏上了归乡之路。
而选择留下来的,则有八千余人。
这个数字,超出了林川的预期,也带来了更大的整编压力。
八千多名心思各异的降卒,如何将其有效转化为一支可靠的力量?
核心,就在于骨干的植入。
林川对此早有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