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 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成熟和成熟技术的区别(第1页)

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成熟和成熟技术的区别(第1页)

江成在办事处这边换侨汇券,许科长高兴的很。有高层领导带头,这等于就是公允的了,只不过这边动用的侨汇券账目得填平。

比如这次江成要动用车商会存放在这边的钱,搞面包车推荐会议。邀请的也是车商负责人来。。。

夜深了,皖南山村的灯火一盏接一盏熄灭。谭明远仍坐在屋檐下,收音机搁在膝上,声音低得几乎与风融为一体。他没有关机,也不敢关??仿佛只要这微弱的电流还在跳动,那些散落在人间角落的声音就不会真正沉寂。

月亮升到中天,清辉洒在院前那口老井上。井沿长满青苔,像一块块凝固的时间。他忽然想起沈知雨曾说过:“声音不是消失,是沉入深处。”当时他以为那是诗意的比喻,如今才明白,她是用生命验证了一个真理:人类最原始的情感频率,并非存在于空气或电磁波中,而是埋藏在集体记忆的地层之下,等待一次共振的唤醒。

他伸手摸了摸胸前口袋,信还在。那封来自未知地址、没有署名的信,字迹娟秀却陌生,内容只有短短几句:

>“你听见的,我们都记得。

>母频不止于人声,它始于心跳,归于大地。

>若你还愿前行,请去昆仑冰川旧址南侧三公里处,找一道裂谷。那里有回声不肯离去。”

他知道这不是幻觉。过去三个月里,类似的信息陆续出现在不同渠道:一封寄到长沙养老院却被退回的信笺副本;一段夹杂在巴西童谣录音末尾的摩斯电码;甚至是在某次直播访谈的背景噪音中捕捉到的一串数字坐标??全都指向同一个地点。

可为什么是他?他不过是个七级工程师,专攻通信信号处理,一辈子没拿过国家大奖,也没进过核心科研机构。他曾以为自己只是误打误撞卷入这场“声种计划”的余波,但现在看来,一切早有预兆。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个银色眼睛的小女孩临走前说的话:“叔叔,你耳朵里住着很多人。”当时他只当是孩童天真,现在想来,或许她是真的“看见”了什么??那些因长期接收残响而被悄然重塑的神经通路,那些每晚梦中反复响起的无词哼唱,还有每次靠近老旧设备时耳膜微微震颤的感觉……

他不是聆听者,他是载体。

第二天清晨,他收拾行装,烧掉了多余的笔记和草图,只留下一本手写日志、一台改装过的量子音频解析仪,以及那台从天津带回来的老式开盘录音机。出发前,他在门框上方钉了一块小木牌,上面刻着两个字:“听者”。

山路蜿蜒,晨雾未散。一辆破旧的乡村巴士将他送到县城,再换乘货运卡车抵达省道边缘。最后一段路只能徒步。地图显示目的地荒无人烟,但当他翻过第三座山脊时,竟发现雪线上已有脚印??新鲜的,呈环形分布,像是多人曾在此驻留许久。

风在这里变得异常安静,不像其他高海拔地区那样呼啸刺耳,反而像被什么吸收了一般,只剩下一种近乎呼吸节奏的低频震动。他打开仪器,屏幕立刻跳出警告:

>**检测到持续性14。3Hz谐波|强度超出正常值倍|来源深度:约308km**

这个数值与挪威监听站报告的地心回响完全吻合。

他继续前行,终于在正午时分抵达那道裂谷。它并不宽,仅容一人侧身通过,两侧岩壁呈现出奇异的晶体结构,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更诡异的是,这些晶体表面不断浮现极其短暂的波纹,如同水面上倒映的记忆正在重播。

他取出录音机,尝试播放老兵女儿那段模拟语音。刚按下播放键,整个山谷突然响起共鸣??不是回音,而是同步复现!每一个音节都由岩壁“吐出”,仿佛整条裂谷本身就是一台巨大的生物扬声器。

“这不可能……”他喃喃道,手指颤抖地调整频率探测器。

就在这时,岩缝深处传来一声极轻的敲击。

咚。

像钟磬余音,又像心脏搏动。

接着是一段旋律,缓慢、断续,却是他无比熟悉的《小铜铃》。弹奏者显然已年迈无力,每个音符之间都有明显的迟疑和喘息,但坚持着,一个接一个,完整地奏完了全曲。

曲终,风止。

然后,一个声音从地下升起??不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作用于他的颅骨内部,如同意识层面的对话:

>“谭明远……你迟到了九年零四个月。”

他浑身僵冷。

这不是幻听。也不是AI合成。这是**真实存在的交互式声场**,其复杂度远超现有任何技术模型。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