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美食情报王 > 第二百二十五章 请问陈老板是已婚状态吗(第2页)

第二百二十五章 请问陈老板是已婚状态吗(第2页)

一位老太太颤巍巍端着碗坐下,咬了一口槐花饼,突然愣住。“这味道……跟我闺女小时候做的……一样。”她抹着眼泪问,“你们认识李秀兰吗?她以前就在这个厂上班,后来去深圳打工,再没回来。”

众人面面相觑。小雨悄悄打开“失联家庭菜肴档案库”检索,输入关键词“槐花饼+李秀兰”,系统跳出一条记录:**L-32号档案,待匹配**。备注写着:“母亲寄语:每年春天,我都采槐花给她做饼。如今树还在,人不见了。”

“奶奶,”小雨蹲下身,握住她的手,“您愿意录一段话吗?我们可以帮您传出去。”

老人哽咽着点头。进入语音亭,她用沙哑的嗓音说:“兰啊,妈今年又采了槐花……你爱吃甜一点的,我就多放了两勺糖。你要是听见了,回来看看妈吧,妈还能给你做。”

录音上传平台那一刻,远在深圳某栋写字楼里,一名正在加班的中年女子手机突然震动。她点开推送,听到那熟悉的声音,手一抖,咖啡洒了一桌。她盯着屏幕上的“您可能认识的人”提示,手指颤抖地点下回拨键。

信号接通,无人应答。但她已泪流满面。

下午三点,司澜接到教育局电话,邀请“烟火学堂”参与全市“社区韧性建设试点项目”。对方语气诚恳:“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供餐点,而是一个能让陌生人彼此信任的空间。你们做到了。”

挂掉电话,他站在窗前,望着巷口那棵老槐树。枝头已有嫩芽萌出,像无数只探向春天的小手。这时,陈默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三家连锁超市愿意长期捐赠临期食品,前提是建立透明追踪机制。我拟了个‘食物里程公示牌’方案,每份餐食都标注原料来源、加工者姓名、送达时间。”

“好。”司澜点头,“让每一粒米都有名字。”

傍晚六点,厨房迎来最特殊的一批客人。五位穿着白大褂的心理医生带着几位抑郁症患者前来体验“烹饪疗愈课”。其中一人始终低着头,双手不停搓动,仿佛在洗不存在的东西。小雨轻声引导他洗手、戴帽、拿刀。当他切下第一片土豆时,整个人突然僵住,然后缓缓抬起头,露出近三年来的第一个微笑。

“我……我记得这个动作。”他喃喃,“我妈教我的。”

阿哲在一旁作画,捕捉下这一瞬。画中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尽头是一扇亮着灯的门。

夜深了,众人陆续散去。司澜独自清理灶台,忽然发现水槽边压着一张照片。是那个曾蜷缩在垃圾桶旁的少年??如今已是学堂助教的小杰??正蹲在养老院角落,喂一位阿尔茨海默症老人吃汤圆。老人糊涂了,却记得夸一句:“咸淡正好。”背后黑板上写着日期:2024年2月25日,立春。

他把照片夹进笔记本,翻到最新一页,提笔续写:

**2024年2月25日,立春,微晴。

今日无雪,但有新生。

有人找回了母亲的声音,有人唤醒了遗忘的手艺,有人在切菜时第一次想起母亲的脸。

我们依旧不说拯救,只说陪伴。

因为真正的治愈,从来不是强行点亮黑暗,而是陪着一个人,慢慢等他自己点燃火柴。**

放下笔,他检查冰箱、关闭燃气总阀,最后走到门口,习惯性回头望了一眼。操作台上,几只未洗净的碗碟静静立着,映着窗外初升的新月。那枚木勺仍插在庭院泥土中,经雨水浸泡,竟冒出了一星绿芽。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这是另一种开始。

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厨房时,门铃再次响起。司澜开门,见一个小男孩站在门口,怀里抱着一本破旧图画册,怯生生地说:“我……我也想用画画换饭。我画的是……爸爸最后一次带我去吃的那家牛肉面馆。”

司澜蹲下身,与他平视,接过画册。翻开第一页,线条稚嫩却认真,招牌上写着“老张记牛肉面”,门口挂着褪色红灯笼。而在角落,画家细心标注了一行小字:“爸爸说,只要闻到这香味,就说明他还爱我。”

他轻轻合上画册,牵起孩子的手:“进来吧,今天我们正好要做牛肉面。”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