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星辰闪烁,仿佛无数未完的故事,在黑暗中静静等待被书写。
他们的旅程,仍在继续。
送别那天,学校为他们举行了简单的欢送仪式。孩子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跳起了传统的舞蹈,歌声回荡在山谷间,久久不散。
老校长亲自送来一面绣有汉字的锦旗,上面写着“智慧如光,照亮心灵”。
“谢谢你们。”老校长紧紧握住林浩的手,眼中泛着泪光,“你们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围棋,更教会了他们如何思考,如何面对困难。”
林浩微笑着回应:“真正改变他们的,是他们自己。我们只是点燃了那一盏灯。”
回到城市后,林浩收到了一封来自阿兰的信。信中写道:“老师,我现在已经在县里的中学读书了。老师们都说我很有天赋,但我始终记得您说过的话??‘真正的胜利,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读完信,林浩的眼眶湿润了。他转头看向正在忙碌的苏瑶,轻声说道:“我们的路还很长,但看到这些孩子的成长,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林浩和苏瑶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歇。他们明白,围棋的意义远不止于胜负,更在于它能够赋予孩子们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无论是阿莲、阿勇,还是阿木、艾力、朵朵、金英、小满、阿依、金花、卓玛、阿兰,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这一点。
如今,“执黑未来”项目已经扩展至全国十几个偏远地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活动,将围棋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也让流动围棋教室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或许我们无法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但我们至少可以为他们点燃一盏灯。”苏瑶常常这样对林浩说。
林浩点点头,目光坚定:“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拿起棋子,我们就会一直走下去。”
于是,他们收拾好行囊,再次踏上征程。前方还有无数未知的挑战,但正因为如此,这条路才显得格外珍贵。黑白两色的棋子,在他们的手中,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意义,成为了连接梦想与现实的纽带。
这段旅程尚未结束,而故事,也仍在继续……
林浩和苏瑶离开福贡后,下一站是西北戈壁的一座小城??敦煌。这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气候干燥,昼夜温差极大,风沙肆虐,但历史厚重,文化灿烂,莫高窟的壁画诉说着千年的信仰与智慧。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一所建在沙漠边缘的希望小学,那里的孩子多为回族、维吾尔族与汉族混居,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对知识的渴望。
“这次得准备一些防尘的教学设备。”苏瑶一边翻看资料,一边说道,“那边风大,棋具容易被沙子磨损,咱们带来的教材也得做防风处理。”
林浩点头:“我已经订制了一批抗风蚀硅胶棋子,磁吸棋盘做了密封处理,教材用的是特制防水纸张,就算沾了沙子也不会影响使用。”
几天后,他们乘坐绿皮火车穿越辽阔的戈壁,终于抵达了这座被黄沙包围的小城。迎接他们的是学校的马老师,一位皮肤黝黑、身材瘦削的回族男子,他用略带口音的普通话热情地说道:“欢迎你们来到这片风沙之地。这里的天很干,但我们的心不干。”
教学点设在学校一间简陋却整洁的教室里,墙壁上挂着五彩的民族挂饰,空气中弥漫着烤馕的香气。林浩将带来的棋具一一摆放整齐,苏瑶则开始分发教材和练习册。
第一节课开始时,三十多个孩子围坐在教室中央,眼神中透着好奇与期待。林浩站在前方,声音温和有力:“大家好,我是林浩,这是我的朋友苏瑶。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项古老的游戏,它叫围棋。”
一个男孩举起手,犹豫地问道:“老师,围棋是不是像摔跤那样比谁更强?”
林浩笑了笑:“不是,围棋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冷静。它教你如何思考,如何做出选择。”
孩子们听得似懂非懂,但都认真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浩和苏瑶轮流授课,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引导孩子们理解围棋的基本逻辑。他们将“劫争”比喻成商人争夺水源;将“弃子”讲成为了更大的利益而暂时牺牲;将“大龙死活”描述成一场沙漠中的生存博弈。
孩子们渐渐被吸引,开始主动练习对弈。有时课后还在教室里摆弄棋子,互相复盘,争论不休。
一天傍晚,林浩在校园外散步时,注意到一个女孩独自坐在沙丘上,手中拿着一根木棍,在沙地上画着什么。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简化的围棋棋盘,上面还摆了几颗石子。
“你在下棋?”林浩轻声问。
女孩抬头看了他一眼,点点头:“我在想昨天老师讲的那个‘断’的位置,我好像明白了,但又不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