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
因为沿途各县送押刘长的人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所以刘长拒不受辱,直接绝食而亡。
汉文帝含泪,暂时接管了淮南国的地盘,等待有缘人来接受册封。】
【刘氏宗亲诸侯王,刘恒算是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刘邦也在皱眉思索。
现在他是皇帝,天下是他老刘家的,所以他愿意更多的把封地封给自己的儿子。
等到他去世,他的儿子当了皇帝——不论哪一个,那新皇帝肯定也更愿意把藩国封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留给其他小宗弟弟。
所以藩国和中央的矛盾,注定是无法避免的。
兄弟阋墙,骨肉相残,肯定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事情。
但……刘邦想到了重要的一点。
只要国有长君,大宗强盛,那就不需要像吕后那样,用加强外戚甚至封王的方式来加强中央皇权。
再怎么争,这天下也是他老刘家的。
想到这里,刘邦只觉得思路豁然开朗。
【再之后是外戚。
因为吕后的余威犹在,所以刘恒对于外戚这件事特别敏感。他自己册封的皇后窦姬还好,兄弟都只给了虚衔荣养起来。但舅舅薄昭可是一天比一天碍眼。
刘恒玩弄薄昭的过程也挺好笑的。
文帝十年,薄昭突然杀了朝廷的使者。至于原因呢,完全不知道,史料里就是很突兀的记载了这一句话。up主我不负责任暗戳戳的揣测一下,说不准就是那个使者故意激怒薄昭,毕竟是大汉祖传的外交手段了哈哈。】
一旁的薄姬脸色有些难看。毕竟她在宫里无宠,因此弟弟的支撑对她很重要。
未来……未来竟然会是这样么?
【总之就是薄昭杀了朝廷派来的使者,那就是蔑视中央,是大不敬。可我们刘恒是什么人呢,他怎么可能明下诏令,去杀自己的亲舅舅?
所以他让手下的大臣去跟薄昭喝酒。
宴会进行到酒酣耳热之际,大臣们就劝薄昭:国舅啊,你现在犯下这么大的错误,按律法早该下狱杀头了。但是陛下顾念骨肉亲情,不忍心下命令。这个时候,你身为臣子,就应该为主分忧,主动自尽,不让陛下为难才是啊!
薄昭:?
另一个大臣也附和:对啊对啊,你这些年横行霸道干涉朝政,连薄太后的名声都被你连累了,现在不赶紧自尽做点好事,还搁这吃吃喝喝,你要不要脸呐!
薄昭:???不是,你们有病吧!
可能薄昭脸皮厚,所以他没往心里去,继续活的好好的。】
【刘恒一看,你不想体面,那我只能帮你体面,送你上路了。
于是他又召集了那群大臣,一人发了一件丧服。这些人都是老演员了,自然心领神会。他们穿上丧服直奔薄昭的府邸,到了门口就开始哭丧。
哭的那叫一个真情实感,给薄昭府里的人都哭懵逼了。】
【薄昭听着外面哭声震天,心里明白,刘恒这个外甥确实没打算给他留活路,连薄太后都保不住他,所以他磨蹭到最后,还是悬梁自尽了。
刘恒又进一步收拢了权力。】
薄姬快哭了,弟弟和儿子相比,那肯定是儿子更重要。但弟弟也是她最亲最信任的亲人呐,何至于弄到这般地步。她未来要好好规劝弟弟,将来……若是真有成为皇太后的那一天,弟弟就安享尊荣就行了。
她还在伤感,刘邦却拍手畅笑:“好儿子,你可真是个小天才。”
【除了对内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收拢权力,汉文帝刘恒对外交通也有政治智慧。
这里举一个例子,南越的赵佗。】
【赵佗本来是秦国的将领,秦始皇派他去平定岭南的。结果赵佗压服了岭南之后回头一看,好家伙,秦朝整个都没了。
所以他堵住了中原南下岭南的通道,顺势就在当地当起了土皇帝,反正天高皇帝远,中原也没人在意他。
汉朝建立之后,也是封了他个南越王的爵位。
刘邦在世时赵佗还算老实,但等吕后上台,南越和大汉的矛盾摩擦就越来越多。赵佗不服吕后领导的大汉朝廷,吕后也想给南越一个教训。
但是吧,那时候别说岭南,就是整个长江以南都没怎么开发过,没几个汉人,岭南那地方崇山峻岭地势复杂,还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充满瘴气。中原的军队很难适应气候和地形。所以吕后的出兵最后也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