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土豆、红薯、玉米等粮种,却是关中区域百姓见都没见过,听都没听说过的粮食种子,而且大唐朝廷还说土豆、红薯亩产至少一千斤,玉米至少四百斤。
除了土豆、红薯、玉米,大唐朝廷提供的麦种,稻种,也说亩产至少三百五十斤。
要知道,以往传统的麦种、稻种,也就接近两百斤,或者两百多斤的亩产,最好最好的水田,也顶多产三百来斤稻谷。
大唐朝廷却说提供的改良麦种、稻种,中等土地就能亩产过三百斤,关中百姓们是心有疑虑,不太相信的。
显然,大唐朝廷官员已经大大降低产量来说了。
有粮食能亩产上千斤,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已经是天方夜谭,如果大唐朝廷说土豆、红薯能亩产三千斤左右,百姓只会更加不信,更加不敢种。
“朝廷这又白送农具,又降低税率,还严厉打击犯法,对我等百姓的好是可以看得见的,况且,我等种的粮食,秋收时朝廷要收税,我等产量越多,朝廷也才能收到越多,想来朝廷不至于在这上面欺骗我等百姓。”
“朝廷说种多少,怎么种,我等听着就是。那土豆、红薯我吃过,虽说没有稻米、白面好吃,却也能填饱肚子。”
大唐朝廷为了让关中百姓相信土豆、红薯是可以吃的粮食,而且是长在地里的粮食,分发粮种的时候,多分发了一些,特意让百姓都能先试吃过,知道土豆、红薯的味道。
烧熟了吃,煮熟了吃,以及已经发芽的土豆不能吃等等,都让百姓知晓。
关中百姓在谈论这些的时候,刘绍已经从长安城回到了洛阳城。
仅在长安城待一夜,次日一早刘绍又马不停蹄赶往兖州、青州、豫州,分别在三个地方接收针对洛阳以东二十八个郡的农具。
土豆、红薯等粮种则是已经提前运到了各郡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赶在春耕开启之前,把粮种和农具全部分发下去。
兖州、青州、豫州、徐州等二十八个郡,成为大唐疆土最早的已经超过九个月,最晚的也超过四个月,而且这二十八个郡都曾为羯赵统治。
羯赵对待汉民百姓极度残暴,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大唐朝廷与羯赵朝廷的对比,可以用一个天上,一个地狱来描述。
差距比关中百姓眼里大唐朝廷与匈奴汉赵伪朝更大得多。
这二十八个郡的百姓,无疑也更心向大唐得多,更信任大唐朝廷所说的话。
不过,毕竟也是第一次在大唐朝廷治下春耕,且第一次种土豆、红薯、玉米这样的粮食,同样也难免议论,心有疑惑。
不管是否心有疑惑,春耕开启,各郡县百姓们还是有条不紊的开垦荒地,按照朝廷教受的方法播种。
有了新分发的高质量农具,今年的农耕效率比以前还在羯赵统治下,或者匈奴汉赵伪朝统治下,更高效率得多。
古代时空那边,大唐朝廷忙着帮助百姓完成今年的农耕。
现代时空这边,常建新也在后续一个月左右时间里,又两次飞往坡岛,将剩下的黄金出手。
第二次出手黄金三十四吨,每盎司均价3401美元。
每盎司黄金为31。克,总计。38盎司,总价三十七亿一千七百七十一万多美元。
扣除每一百盎司十美元手续费,银行交割仓库每天七万美元管理费和安保费,以及请操盘团队,安保团队等的花费,常建新最后拿到手上三十七亿一千六百九十万美元左右。
当日汇率7。1877,折合便是两百六十七亿一千五百九十多万软妹币。
常建新第三次出手最后的三十五点五五吨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