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红楼]贾璋传 > 110120(第17页)

110120(第17页)

待到绍治帝御临奉天殿,贾璋跟着殿中大臣们一起给皇帝行礼。

在这之后,他才坐到椅子上开始工作。

今天早朝讨论的主要事件不算特别多,但也说不上少。

李朝世子病逝,高句丽请封新世子;夏季将至,河道衙门奏请疏浚黄河;户科给事中弹劾江西粮道贪弊。

对了,还有人建议绍治帝召开选秀。

绍治帝后宫里面妃嫔不多,膝下子嗣也不多,有人提起选秀的事情也不奇怪。

贾璋心想,不管这些人是在担心国家传承,还是在奉承绍治帝,选秀这事都和他们家没有关系。

既然已经选择转换门庭,想要博个清贵名声,就不要想着把女孩子送进那见不得人的地方去搏前程……

贾璋一边想着这件事,一边规规矩矩把君臣对话记录在案。

他速记的本领还不错,字写得又快又清晰,整个人忙得要命,一点儿都没注意到老父亲贾赦欣赏他当差的欣慰眼神。

贾赦也不在意,他这么多年上朝,除了亲眼目睹贾璋中状元的那次外,顶数今天上朝开心。

看着儿子坐在那里写字,他站在大殿里,都不觉得脚疼了!

早朝结束后,绍治帝起驾,回到了工部为他新建的玉熙宫。

贾璋麻利地整理好文稿,跟着绍治帝起驾回宫的队伍一起往玉熙宫去了。

在把自己的手稿交给司礼监少监后,贾璋被内宦带去吃午饭,并被告知绍治帝去给太上皇请安去了,吃完饭后在偏殿里等着就成。

不得不说,玉熙宫提供的四菜一汤味道非常好,比起光禄寺供给翰林院的食物要好上一百倍。

贾璋吃完饭后被小内宦带去漱口熏香去了,在这之后,又等了大概大半个时辰,才见到绍治帝身边的大太监陆英。

他过来道:“有口谕,贾编撰,陛下召见。”

贾璋立刻上前道:“臣遵旨。”

第118章御前当差火耗之策,侃侃而谈帝王心许

贾璋走进玉熙宫后,向绍治帝行礼道:“臣叩见陛下。”

绍治帝笑道:“爱卿平身吧,这一个月在翰苑当差。感觉怎么样啊?”

贾璋恭谨地回答道:“臣多谢陛下关怀,翰苑前辈对臣都颇为照顾,史馆的事情臣也应对得来。”

绍治帝道:“你的水平,应付史馆里的差事不成问题。朕刚才看过你今天记录的手稿,比那些积年的老翰林记录的还细致。可见你在翰林院里,也是如鱼得水。”

贾璋腼腆笑道:“陛下过誉了。”

绍治帝随和地道:“你的才华,朕心里有数,不用这么谦虚。朕仔细读过你那篇监管户部钱官贪墨火耗银子的文章,很有启发。你现在跟朕聊聊,你具体是怎么想的。”

贾璋没料到绍治帝会这么快就向自己问策了,但他也不怕被绍治帝问。毕竟他入朝为官是来做事的,又怎会害怕绍治帝的垂询了?

如今绍治帝既没问他怎么解决朝廷收债难的问题,也没问他与上皇、诸王有关的敏感话题,他组织好语言后大大方方回答问题就是了,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他上前道:“启禀陛下,太祖高皇帝要求各级官府只征收税银,不征收各色粮米作物。统一的征税要求避免了地方官征收各项苛捐杂税,以此鱼肉百姓,可谓国朝第一善政。”

“当时运河不通,盗匪横行,为了减少损耗,朝廷把熔铸官银的事务交给了地方,允许地方在留足用银后再转运官银。自此地方官常以耗损为由私扣钱银,名为火耗,实为贪墨。”

“太宗皇帝时,京杭运河被朝廷疏通,地方盗匪也被剿杀殆尽,在这之后,太宗皇帝要求各地州县将征收银两押送京都,由户部钱官熔铸官银,这样的做法有效地避免了地方的贪墨。”

“但时间一长,地方官员便开始收买户部钱官在销熔碎银时恶意制造‘火耗’。如此上下一心,贪墨又重新横行起来。”

“朝廷多次斩杀贪污官员,但这样的事情依旧屡禁不止。臣建议陛下私下里命人收集民间碎银熔铸,陛下亲自观之后厘定火耗数额。如此一来,户部的钱官必然不敢继续欺上瞒下,地方官员也会收敛许多。”

“微臣觉得陛下可以单独划拨养廉银子给地方官府,地方官员因为俸薪不敷衙门应用,已经把火耗当成了约定俗成之事。若直接蠲免火耗收入不拨养廉银子,臣怕地方官员搜刮民财霍乱百姓,因此损伤陛下的英名,辜负陛下爱护臣民的拳拳心意。若真如此,臣便是万死也难以赎罪。”

“臣相信在陛下推出养廉银制度后,那些清廉的臣子会感念陛下爱护臣子之心的。”

“而且因为养廉银的存在,即便陛下要提高对贪墨火耗者的量刑标准,那些想要贪弊的官员也无法对陛下的改革说出半句怨言……”

绍治帝听到贾璋的话后,甩了甩手上的碧玺串珠。

他心里对贾璋的建议是很满意的,贾璋话里的未尽之意他也能听出来。

太祖高皇帝定下的俸禄不算太高,但在国朝初年时还是足够官员花用的。

再加上挂靠田地得来的收入,官员们的日子还是很过得去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