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后,开放日如期举行。
三十多位居民围坐在院中,就“是否自筹资金加装电梯”展开辩论。支持者说老人上下楼困难,反对者担心噪音和采光。何雨柱只做主持人,不表态。最终,经过两小时讨论,达成妥协方案:先在东厢试点安装简易爬楼机,半年后评估效果再定。
全程录像上传网络,评论区一片赞誉:“这才是民主协商!”“比某些会议室里的官话强一百倍!”
而李卫国也没闲着。他走访七个社区,收集到二十三项因“程序问题”搁置的民生工程,整理成《基层堵点调研报告》,通过市政热线直送市长信箱。
舆论压力之下,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表态:“不能以规范之名行懒政之实”,要求各部门对合理民生需求开通“绿色通道”。
周志远被迫收回成命,两项被叫停的议案重新获批。
但他并未认输。
某次碰面,他冷冷说道:“何主任,你很会玩舆论。”
何雨柱淡然一笑:“我不会玩,我只是让老百姓的声音被听见。”
风波暂息,可何雨柱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
真正的权力,从来不在会议室的座位上,而在人心深处。
夏至那天,四合院举办第一届“邻里节”。孩子们表演快板《我家住在四合院》,老人们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秦淮如牵头办了“百家宴”,每家出一道拿手菜,摆满三张长桌。
何雨柱端着一碗炸酱面,走到人群中。
李卫国举杯敬他:“何老师,谢谢您带我进门。”
他笑着摇头:“我不是老师,只是一个先行者。”
夜幕降临,院中挂起红灯笼,映得每个人脸上都暖洋洋的。
系统提示悄然浮现:
【社会影响力网络构建进度:58%】
【舆情感知能力升级:可识别区域性情绪波动】
【新成就解锁:火种燎原(带动十名基层骨干成长)】
他抬头望天,繁星点点。
小当归跑过来抱住他的腿:“爸爸,星星像不像我们院子里的灯?”
他蹲下身,把她抱起来:“是啊,每一盏灯,都是一个愿望。”
“那我的愿望实现了吗?”
“当然。”他亲了亲她的额头,“你想天天吃炸酱面,现在不正捧着吗?”
孩子咯咯笑起来。
他知道,未来的路依然艰险。会有新的对手,会有更深的博弈,会有更多看不见的暗流。
但只要这片院子里的灯火不灭,只要还有人愿意为一句“公平”挺身而出,为一声“求助”停下脚步,为一个“家园”拼尽全力??
他就永远不会退场。
而这,正是他重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