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帝驾崩的消息一经传出,便犹如惊天霹雳,所有的大臣皆难以置信。
然而,等群臣终于目睹了乾帝仿若安静沉睡的尸体,一个个皆静默下来,片刻后,不禁潸然泪下,极其悲恸。
这个时候,九皇子站了出来,身边跟着同样一脸悲伤的胡总管,待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压抑下哀痛的情绪后,拿出了乾帝留下的遗诏,在大臣面前宣读。
大致意思是:皇九子皇甫陌日表英奇,天资粹美,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这一出,明显让诸位正悲痛的大臣都不禁怔了怔,随即反应过来,瞬间全都哗啦啦地跪了一地,齐声高呼:
“谨遵圣喻!”
不管这封遗诏是真是假,然由胡总管宣读,盖着玉玺皇章,且依照现在这种情况,显然事已成定局。
唯一万万没想到的,除了陛下突然驾崩外,便是这位九皇子竟如此迅猛,但想到自从这九皇子翻身而起,以往的一切怯弱皆为伪装,逐渐展露锋芒,比其余平庸的皇子更为出色,又得陛下看重,此子便已然绝非池中之物。
这么一想,这封遗诏似乎又变得理所应当起来。
不过,自然也有大臣心思深沉,猜到陛下突如其来的身亡,或许便与这九皇子有关,但却也聪明的没有将这质疑说出口,只在心底里有所疑虑罢了。
总的而言,这位九皇子继位皇太子,而后登基称帝,已成必然的事实。
于是,先帝崩殂,举国哀悼后三日,九皇子的登基大典也如约而至,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
而晏麟亦自然而然地,继封后大典没多久,便死了丈夫,一跃晋升成了皇太后。
此事自然也惹出了非议,当初皇甫砺态度坚硬也要立他为皇后,便遭到了众臣的弹劾与反对,如今却在刚刚封后的当晚,陛下便驾崩身亡
一时间,各种妖后克夫乱世之类的舆论便接连冒出,尤其是民间更甚。
至于朝廷上,先是陛下驾崩,后又忙碌九皇子哦不、是太子登基的事宜,倒暂且无暇顾及晏麟的情况。
待太子的登基大典结束,即新皇即位,定年号为太凌,伴随而来的自然是诸多事务需要处理与熟悉适应,正是多事之秋。
况且新帝登基,各方势力也必然蠢蠢欲动,就说那些个皇子,从先帝驾崩到新皇即位,虽说一切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却也是不甘示弱,诸如这些也是需要新帝镇压下去,以巩固皇位。
不过,这些动荡却在钟公公露面,站在新帝身侧的时候,皆在瞬间被控制住,简直有如雷霆之势,将这一切都迅速给摆平了。
至此,新帝的皇位算是稳的不能再稳。
可不是,钟公公的存在便代表着前前一任王朝,即使对先先帝的荒淫无道不敢苟同,但钟公公的大名可谓是如雷贯耳,亦无人敢犯。
然而,就在新帝的统治逐渐步入正轨,众大臣终于有心思去处理其他的时候,民间关于妖后的反响自然也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于是,这日早朝,便有官臣自队伍中走出,向王座上一袭龙袍的新帝拱了拱手,道:
“陛下,臣有一言谏。”
说完,那名官臣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措词,而又正要再次开口之际,头顶上也忽然传来了新帝低沉的嗓音:
“哦?既如此,朕正好也有一件事要向诸位爱卿宣布。”
此言传入耳中,那名官臣便忽地眼皮一跳,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乃至于生出一丝不妙的预感。
下一刻,就听新帝用那波澜不惊的低沉嗓音,徒然落下一颗重雷:
“朕欲立贤王世子晏麟为皇后,省得各位爱卿为朕的婚姻大事而烦恼。”
直把底下的众臣砸得头晕目眩,惊世骇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