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去看看。”
郑虹兴致很高,率先迈步走入街道。
罗泽凯陪同在侧,没有过多指点,任由郑虹自己观察。
她时而驻足细看门楣上的匾额,时而伸手抚摸墙壁上斑驳的砖石。
偶尔会询问跟在后面的街道主任一些关于居民构成、房屋产权的问题。
一些居民好奇地探头张望,低声议论着。
罗泽凯看到几个熟悉的面孔,是那天在街口“闹事”
的带头人之一。
此刻他们的眼神有些闪烁,远远看着,没敢靠近。
郑虹显然也注意到了这种微妙的氛围,但她没多问,继续她的考察。
她甚至随机走进几户敞着门的人家,和里面的居民简单聊了几句,询问他们的居住情况和对老街未来的看法。
考察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结束后,郑虹站在古戏台下,环视整条街道,久久不语。
“郑总,感觉如何?”
罗泽凯这才开口问道。
“底子非常好!”
郑虹转过身,脸上带着专业人士的审慎和一丝兴奋,“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建筑保存的完整度,街区的原始格局,还有这种‘活着的’生活气息,都非常难得。”
“说实话,罗书记,你叫停拆迁,是对的。”
“这东西拆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罗泽凯心中稍定:“那郑总觉得,开发前景如何?”
“前景是光明的,但难度也不小。”
郑虹直言不讳,“产权复杂,居民诉求多样,基础设施落后,维护成本高昂。”
“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而失去本色,如何让原住民真正受益而不是被边缘化,这些都是难题。”
“这些问题,我们都考虑到了,也正在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罗泽凯诚恳地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实力、有理念、有社会责任感,并且真正懂行的合作伙伴。”
郑虹笑了笑,没有立即表态,只是抬手看了看表:“走,回去听听你们的详细规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