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中南海。
王部长的办公室里,烟雾繚绕。
“爱国,你这次捅出的篓子,可真不小啊。”王部长看著桌上厚厚一摞材料,眉头紧锁。
姚爱国坐在对面,神情严肃。
“王部长,这不是篓子,这是必须要捅破的脓疮。”
“你知不知道,就在你回京的这两天,沈城那边已经炸锅了?”王部长放下手里的供词,“市委书记连夜进京,要见我。”
“说你是年轻气盛,不了解实际情况,把事情搞复杂了。”
姚爱国冷笑一声。
“王部长,您看看钱老三的供词,再看看工人们提供的证据。”
“这还叫不了解实际情况吗?”
王部长嘆了口气。
“爱国,我不是怪你。这些材料我都看了,確实触目惊心。”
“但是,这个案子牵涉面太广了。”
“不只是112厂,整个沈城的工业体系都有问题。”
“市里的,省里的,甚至军区的,都有人牵扯进去。”
姚爱国点点头。
“正因为如此,才更不能姑息。”
“王部长,您想想,如果我们不彻底清理,后果会是什么?”
“那些劣质的发动机零件,装到飞机上,飞行员的命就没了。”
“那些偷工减料的军工產品,上了战场,死的就是我们的战士。”
“为了一些人的乌纱帽,让前线將士流血,这帐怎么算?”
王部长沉默了。
姚爱国说得对。
国防安全面前,什么政治影响,什么稳定大局,都是次要的。
“王部长,我还有个发现。”姚爱国从包里拿出另一份材料。
“这是什么?”
“我让孙兵去调查了一下,发现问题更严重。”
姚爱国把材料推过去。
“不只是沈城,整个东北的军工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问题。”
“什么?”王部长猛地站起来。
“这是我根据钱老三提供的线索,让人暗中调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