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当时起码每天的效应值能够破百。
以至于在【工藤新一】真正变小前,【联盟】就搞出来了像“灰方”这样的大活。
在“电话”那头,柯南的声音不是一般的苦恼。
“如果连在【历史惯性】里有很重要分量的阿笠博士都只有3弦……”
“这一点不用担心,你可以通过对于【历史惯性】和【柯南】本人的影响,来相应的增加。”
林升打断了柯南的埋怨。
“甚至,通过cyz效应来隔绝cyz效应,以此做到‘效应值的储存’技术,联盟本身也具有。”
只能说“科技靠考古”这句话,有时还真不是一句戏言。
众所周知,在当初“第二指针案”后的一段时间里,联盟的效应值是有一定富余的。
那么,为何不将其储存起来呢?
答案是因为这样做实在是有些浪费。
【cyz效应】并不能简单认为是一种物质。
“储存”就意味着以另一种方法将其“使用”。
在没有对“弦”这个单位进行细分的情况下。
当初的“储存技术”,每储存一弦效应,就要费超过其十倍的效应值。
考虑到你还得维持一个“低rsi值区域”来用作仓库,这简直是太过于得不偿失。
“但如果存在细分区别的【cyz效应】,能够在‘轴’上起到锚定‘要素’的功效……”
林升没有把话说完,但显然柯南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总之,接下来【联盟】这边会向你们投放尽可能多的效应值,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将每一弦属于【柯南宇宙-002】的效应保留下来。”
这也是最令人惊讶的一点。
根据对于两边情况的估计,在全部的【要素】完全匹配的情况下。
真正进行“背景人员”的沟通,消耗的cyz效应,可以说少得可怜。
因为【循环之门】的技术依然能够使用。
也就是只需要10弦便可以做到。
将其和在没有相应【要素】前提下,通过向外“抛射”的方式,费几百甚至上千弦进行沟通来对比。
那可太节约了!
……
实际上,在那个剑鞘被“田林梅”趁机放入saber体内的那个瞬间——
其实cyz效应的自我增值,应该直接来到113弦的。
而就像之前提到的一样。
要知道,每一缕cyz效应都和林升密不可分,他是能感受到效应的状况的。
在超过100弦后,其中的效应值,已经足以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观察点了。(详见第二卷第24章)
起码,林升能够借用这些效应与【壳机制】的“对抗”,通过其流逝来大致判断【型月宇宙-001】所处的时间。
而林升“偷走”这部分效应的原因也很简单——
以【柯南宇宙-002】为例,根据效应的自我增值和损耗来对比。
建立一个能够在无外力影响下自我维系的【门】,需要对应【宇宙】的弦数量大概是333。
这个数字无疑有些过于“巧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