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都是在王老太爷上一辈儿,也就是初代“四王八公”的时代的事儿了。
那个时候,算是贾家最辉煌的时代。
虽然都叫金陵省的四大家族,但是贾家很明显跟其他三家不是一个等级的。
是的,人家贾家其实还另外有个圈子叫“四王八公”,跟北静王、理国公他们一起玩儿的,不带他们其他三家,当然也包括王家。
联姻是联姻了,但是也是到了贾代善他们这一辈儿才开始的,之前都根本高攀不上。
按理说圈子不同,不必强容,但就是这种情况之下,王家老太爷也并没有气馁。
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八面玲珑的高情商与超绝手腕儿,硬是把统制县伯这个爵位给多保留了一代,还包揽了海上的生意,拿下了接待洋人、跟洋人贸易的差事。
想想一个武将出身的世家子,居然能够干下来这些事儿,还是很不容易的。
他的努力也并没有白费,还是很让贾家当时的掌权人贾代善刮目相看了。
这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因为这个契机,王家终于迎来了翻盘的时刻。
故此,哪怕是娴玉,也不得不感慨一下,这老爷子可真是厉害。
娴玉这种根本没见过王家老太爷的尚且如此想,凤姐儿对她们这位祖父当然更是一直都很是崇拜的,她也一直觉得自己这种脑子转得快、能掐会算、八面玲珑的性子其实就是遗传自她的祖父王家老太爷。
凤姐儿喜欢这个祖父,王家老太爷也对凤姐儿这个嫡长孙女十分喜爱。
他老人家也觉得凤姐儿的性子很像年轻时候的他自己,故此虽然可惜她是个女孩儿,但因着长房实在无人,王家大老爷和王仁父子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货,他便也放弃了他们,索性将凤姐儿假充男儿教养,愈发把她养得能干了起来。
当然,整个王家也在他老人家的带领之下,蒸蒸日上。
可以说,在王家老太爷过世之前,王家一直在走上坡路。
王家老太爷是个十分理智清醒的聪明人,他对大儿子王家大老爷采取的是“放任自流”的处理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大号废了,直接练小号就完事儿。
至于王家大老爷是怎么长歪的,说起来还是王家老太太的锅——生王家大老爷的时候,王家老太太才嫁过来,年纪还小,之前在贾家也是千金小姐,娇生惯养,哪里知道怎么养孩子呢。
再加上她头胎就生了嫡长子,很是给王家长房张脸,跟王家老太爷的感情也十分好,那就更是有些飘飘然。
正所谓“慈母多败儿”,一来二去的,这嫡长子就被她给惯坏了。
偏偏王家老太爷那个时候刚刚入朝当差,忙得是天昏地暗,等到他好不容易忙完了外头官场和朝堂上的事儿,稳住了王家的地位回家来准备享受一番天伦之乐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大儿子已经被养废了。
不但读书、习武什么都不行,甚至还耽于享乐、沉迷女色,每天都喝的醉醺醺的,简直不知所谓。
但是人都废了,也没有什么办法了。
眼看着二儿子王子腾也要被养废,王家老太爷急眼了,直接就把王子腾打包给送进了京城的神机营——京营节度使那个时候还是贾家的人,是荣国公贾代善兼任着的。
王家老太爷把王子腾送进去,多少是存着个走后门儿、觊觎这个位子的意思。
本来这个事儿有点儿不太好开口,毕竟贾代善当时已经有了俩嫡子,贾赦和贾政,肯定要好好培养自己的儿子,再不济隔壁宁国府也有个嫡子贾敬。反正怎么都轮不上他们王家。
偏巧那个时候,康师傅开始动了要打压“四王八公”的心思,贾代善那是什么人呢,简直是“闻弦歌而知雅意”,不等康师傅动手,自己就麻溜儿地准备全身而退了。
当然这与他的身体不太好也有关系。
这位荣国公什么都好,模样出挑、能力出众,娶妻也是娶得史家的小姐也就是后来的贾母,婚后夫妻恩爱,连生了好几个嫡出的子女,可以说什么都好。
就是身子骨儿弱了些。
他当时既然心生了退意,当然也就想着找个稳妥退路了。
不过京营节度使的这个职位可不能真的放手,不然的话,想要再收回来可就难了。
那就找个可靠的继承人呗。
自家的儿子们和隔壁大哥家的儿子都不行,这根本就不是退出,而是换汤不换药。
得找外头的人才行。
还得是信得过的,最好是实在亲戚家的孩子。
具体选谁好,让贾代善很是犯了些难。
恰好王家老太爷这个时候联系他要把自己不成器的二儿子送进他管着的兵营里操练,那简直就像是瞌睡遇到了枕头,不要太合适。
于是王子腾就这么成了贾代善的亲传弟子,由上一任的京营节度使亲自带出来的兵,那后来继承了京营节度使的位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对此,不管是贾赦还是贾政,甚至是贾敬都没有啥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