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愤怒的康师傅就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娴玉这个吃瓜群众。
是的,娴玉原本正站在那儿开心吃瓜来着。
主要是,她身为一个穿越者,还穿越的是这种名著夹杂了清穿背景的奇妙世界,需要补充的信息实在太多了。
好在,她有系统。
虽然系统零零三是个以提供美食菜谱为主的美食系统,但是,好歹也算是个智能系统——它每天一直吹嘘的什么宇宙最强智能交互系统,终于还是成功给娴玉洗了一点儿脑了。
好吧,名字太长一听就很假,不过既然三儿你这么坚持,那就是美食系统加小天才字典之类的存在?
系统零零三再次发出尖锐爆鸣声,感觉整个统子都不好了……
对此娴玉表示,这年头连系统都这么情绪化了,真的是科技在进步了啊——不过至少查个资料什么的还是没有啥问题的了,那还要啥自行车啊。
反正来都来了,那不如就多来点儿猛料、吃点儿瓜好了。
首先吸引娴玉注意力的,是高士奇的瓜。
高士奇在这几个人里,官位不是最高的,不过只是个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讲学士,不说跟大学士张玉书相比了,甚至连左都御史陈廷敬都比不上。
因为他只不过是詹事府詹事、礼部尚书张英的手下,官位是最低的,但是他的名气却是最高的。
这主要是因为,康师傅实在是太喜欢他了。
就,康师傅对这位高士奇高大人有那么一种额外惺惺相惜的感觉——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话,就是那种会被怀疑成断袖的程度的知己之交……
这真的是很亲密的关系了。
反正,根据系统零零三从正史里头找到的资讯来看,这位高大人的仕途人生从一开始就像是开了挂一样。
他出生在余姚,入籍在杭州,补得是杭州府的学生员,然后十九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北上游学,结果他父亲不幸亡故,只能卖文为生。
在精彩一共卖了五年的春联之后,高士奇终于转了运,因缘际会入了太学,这才第一次遇到康师傅。
这个时候,已经是康熙八年了。
高士奇的年纪刚好比康师傅大了九岁,所以,两个人相遇的这一年,康师傅十五周岁,他二十四周岁。
那个时候两个人都很年轻,特别是康师傅,正是青少年最容易对年长的、有才华的同性大哥哥充满崇拜之情的时候。
反正康师傅当时一看这个高士奇的理学文章就非常喜欢,喜欢到了当场拜师的程度、甚至亲自赐给了他会试的资格——不是,这都可以的吗?
这让那些从童生、秀才、举人一路拼杀的其他读书人情何以堪?
您就凭着入了太学写了篇文章被万岁爷赏识了就可以这样?
乡试就不用考了,直接会试了?
这还不算,因为高士奇考了两次会试都是第一,就被记名了翰林院供奉,从此就直接开始了为官之路了。
别的人咱们不说,反正那些老老实实地考科举的读书人们看了高大人的这个晋升之路,肯定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大冤种了。
从此之后,这位高大人就开始了漫长的、陪康师傅读书的岁月。
因为陪得太好了,康师傅对他非常满意,两年后就让他进了国子监,六年后又封了他做詹事府录事,又过了两年,就被授了中书舍人——这听起来有点儿像是薛家老祖宗的路子呢……
不过当然,这位高大人比薛家的老祖宗还是差了点儿火候,因为这一份儿富贵和恩宠,并没有传到下一代,在高大人这一辈儿就消耗殆尽了。
主要还是因为这位高大人,脾气有些过于任性,没事儿就要跟康师傅“直谏”,多少有些恃宠而骄了。
是人都有脾气,康师傅原本就是一国之主,这脾气当然也不会太好。于是争吵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所以,在成为翰林院院士之后很长的时间高士奇都没有再晋升,后来虽然升了礼部侍郎,但是一辈子也就止步于此了。
这在不是两榜进士出身的官员里,算是天花板一样的存在了。
但是康师傅也明确表示到此为止了,也就是子孙后代都不要再想了。甚至就在康熙二十八年,御史郭琇才弹劾过“欺君灭法”“结党营私”等几宗罪,让康师傅被迫下达了罢免高士奇的旨意。
就算再爱,也不能不管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该收着点儿的地方还是得收着点儿——不然你让人家正儿八经两榜进士出身的官员们怎么想呢?
果然后世对高士奇和康师傅的这段儿奇妙的师徒情谊多有诟病,不过这都是高士奇身后的事儿了,在他生前,康师傅对他还是极好的,而因为这个,高士奇混得也是十分风生水起。
康熙十七年,康师傅设立南书房,第一个下旨让入南书房伺候的人,就是高士奇,跟他一起入值的人是张英,可见康师傅对高士奇有多信任宠爱了。
而为了能让这位高大人能够中进士,更加名正言顺地在南书房伺候,康师傅甚至还在一年后的康熙十八年专为他设置了一次博学宏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