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一次极大的胜利。
德妃感动得落泪,康师傅也差点儿喜极而泣,仁宪太后高兴得连连念佛号,还专门为此来了一趟医学馆,说是也来瞅瞅到底是什么个神奇的地方,居然能够把她们家小九的命给救回来了——就,有时候,真的佩服老太太们的智慧,啥都能够往玄学上靠,关键是,逻辑还非常自洽。
是的,皇太后她老人家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娴玉的功劳。
就,虽然不能说娴玉一点儿功劳都没有,但救人这个事儿,它其实是张友士干得啊……
然而皇太后表示,她不管,她不懂那么多。
她只知道没有娴玉,就没有这个甚么“医学馆”或者是甚么“医学研究院”的玩意儿,也就没有办法救回她的小九儿……
好像这么说,也没有啥错。
行吧。
见到皇太后坚持,德妃和康师傅也十分赞同,就连张友士本人都觉得,皇太后说的没错,这个事儿,就是要感谢娴玉。
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这一切,怎么就不能感谢她了呢。
娴玉十分无奈,也只好再次放弃了挣扎,开始成为医学研究院的代言人。
反正她本来就是掌医,这个差事,倒也顺理成章该是她的。
虽然娴玉看起来懒洋洋的,也并没有十分鸡血,不过就是这种绝佳的松弛感,让广大群众们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哇,是王掌医!真好啊,我们有救了!”“那可不,你们看啊,王掌医看起来好冷静,好胸有成竹啊,那咱们家不用准备后事了”……
不是!
娴玉表示,你们说悄悄话的声音真的不会太大了吗?
我都能听到了啊喂。
行吧。
既然这么着,那就这样吧。
你们开心就好。
由于九公主的痊愈,以及由此带来的皇太后、德妃、康师傅的各种宣传和站台,医学研究院成了全国最红的地方。
甚至因为孩子的夭折率太高,娴玉受此启发,在全科之外,还单设了儿科,专门为孩子们看诊。
而全科那边儿更是战果丰厚,好几个亲王、郡王们都来这里看好了多年的顽疾,一时间,医学研究院的名气更大了。
很快,事情就发展到不管是什么疑难杂症都要来医学研究院来看,反正如果连医学研究院都看不好,那也没有什么遗憾,回家等死就完事儿。
最后甚至演变到了,如果家里有人生了重病,不到医学研究院看看,那就是不尽心。
如果生病的是老人,那就更惨,简直就是不孝……
所以,医学研究院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就一跃成为整个大清最知名的医疗机构。
来的病人多,建立的病例、档案也就多,吸引来的医学人才也就多了起来。
张友士本身就是个研究型的人才,又遇到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同道中人,简直高兴得不行,每天都如同打了鸡血一样,不知疲倦地研究着各种疑难杂症,还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第一手治疗笔记。
娴玉看了之后,觉得不整理出书简直浪费,索性就又搞了一家书院。
其实,一开始,她本来只想搞一个印刷所。
毕竟,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有了活字印刷,但是印刷的方式还是比较原始,成本一直都很高,并不能让读书成为普通人都可以消费得起的东西。
娴玉觉得,要系统性提高全国的医疗水平,只靠着她们这一个医学研究院是不行的,还是得多培养一些医疗人才。
而培养医疗人才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张友士他们这些大佬的知识系统性地传递出来。
而最能够实现这个目的的方式,就是出书了。
出书容易,印刷难?
没事,找一下系统零零三,让它搞点儿提高印刷技术的方法来。
什么?
你说你不知道?
我信你个鬼!
不是说自己是什么宇宙最强的人工智能交互系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