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问题后,我便开始针对性地调整修炼方法。为了平衡五行能量,我改变了之前单一引导某一种属性能量的方式,而是采用“五行轮转”的方法——即同时引导五种属性的能量,让它们在体内按照相生相克的顺序循环流转,如同一个精密的齿轮系统,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每天辰时,我会先调动木气,让其在肝经中流转,滋养生机;随后引导火气,顺着心经流动,点燃阳气;接着是土气,在脾经中沉淀,稳固根基;再是金气,沿着肺经游走,净化浊气;最后是水气,在肾经中滋养,温润全身。五种能量如同五条彩色的丝带,在我的体内交织缠绕,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
除了调整能量流转的方式,我还着重练习新获得的神通。在夏至冲关后,我虽然能够影响周围的五行元素,但掌控精度还很低——比如,我想让案几上的青竹长出一片新叶,结果却长出了好几片,显得杂乱无章;我想让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一些,结果却导致静室内出现了水雾,影响了视线。为了提高掌控精度,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小练习”。
第一个练习是“控木”。我在静室的角落种了一盆绿萝,每天都会花一个时辰的时间,用意念引导木属性的能量,让绿萝的藤蔓按照我指定的轨迹生长。起初,藤蔓的生长总是偏离方向,要么长得太快,要么长得太慢。但随着练习的深入,我逐渐掌握了诀窍——关键在于“细微调控”,即根据藤蔓的生长状态,随时调整能量的输入强度和方向。大约十天后,绿萝的藤蔓终于按照我的意愿,缠绕成了一个“木”字的形状。
第二个练习是“控火”。我取来一盏油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点燃,然后用意念控制火焰的大小和形状。我会先尝试让火焰保持在一寸高,持续一个时辰——这需要精准控制火属性能量的输入,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当我能够熟练控制火焰大小后,又开始尝试改变火焰的形状,比如让它变成圆形、方形、三角形……这个练习比“控木”更难,因为火焰是无形之物,对能量的掌控精度要求更高。有好几次,我因为输入的能量过多,导致油灯的灯芯被烧断;也有几次,因为能量输入不足,火焰首接熄灭了。但我没有放弃,每天反复练习,首到能够自如地将火焰变成各种简单的形状。
第三个练习是“控土”。我取来一些陶土,放在案几上,然后用意念引导土属性的能量,将陶土塑造成各种小物件,比如杯子、碗、小动物的形状。这个练习需要同时掌控土气的凝聚和塑形,对能量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起初,我塑成的物件总是不够规整,要么歪歪扭扭,要么表面粗糙。但随着练习的次数增多,我的手法越来越熟练,最后竟然能够用陶土塑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小老虎——老虎的毛发、眼睛、爪子都清晰可见,仿佛随时都会跳起来。
在练习“控金”和“控水”时,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控金”需要引导金属性的能量,让玄铁的表面泛起不同强度的光泽;“控水”则需要控制水气的凝聚,让深海珍珠上的水雾形成不同的图案。但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我最终都熟练掌握了这些技能。
除了调整修炼方法和练习神通,我还注重将《五行阵法》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更深入的融合。小暑时节,天气炎热,空气中的火属性能量最为旺盛,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利用这个特点,设计了一套“炎夏调和法”——每天午时,当太阳最烈的时候,我会走出静室,站在崖壁的平台上,张开双臂,迎接阳光的照射。同时,我会调动体内的火属性能量,与空气中的阳气相互融合,使其变得更加精纯;然后,再引导体内的水属性能量,与火气相互交融——火性热烈,水性滋润,两者结合后,形成一种“温而不燥”的能量形态。这种能量形态不仅能够适应炎热的天气,还能滋养身体,避免因高温而导致的“火气过旺”。
有一次,我在练习“炎夏调和法”时,突然感觉到体内的五行之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鸣——我能感觉到山间的草木在吸收阳光和水分,进行光合作用;能感觉到溪水在山石间流淌,带走热量;能感觉到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养分。这种共鸣让我仿佛成了山林的一部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修炼者,而是与这片天地共生的存在。我能清晰地感知到,每一株草木的生长都需要木气与火气的滋养,每一条溪流的奔腾都蕴含着水气的灵动,每一块岩石的沉稳都承载着金气与土气的厚重——这便是《五行阵法》的至高境界之一:“天人合一”。虽然我此刻只是初步触及,但也足以让我对五行之力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在与自然融合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小暑时节的高温,竟然能加速体内能量的流转。以往需要一个时辰才能完成的“五行轮转”,现在只需半个时辰就能完成,而且能量的纯度也更高。这让我意识到,修炼并非要一味地追求“舒适”,有时顺应季节的特点,甚至利用季节的“极端”条件,反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炎热的天气也容易让人烦躁,影响心神的稳定。为了避免“心火过旺”,我每天都会花两个时辰进行调养。调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冥想和调息。
冥想时,我会坐在静室的窗边,望着远处的群山,将心神放空。我不会刻意去想任何事情,只是让思绪如同白云般自由飘荡。有时,我会想象自己是一条鱼,在清凉的溪水中游弋,感受着水流的滋润;有时,我会想象自己是一只鸟,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感受着风的自由。这种“想象式冥想”能够有效地缓解烦躁情绪,让内心变得平静。
调息则是按照《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的理念,调整呼吸的节奏。我会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盘膝而坐,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双目微闭。吸气时,我会想象天地间的清凉之气顺着鼻腔进入体内,流经喉咙、胸腔、腹部,最后汇聚到丹田;呼气时,我会想象体内的燥热之气顺着鼻腔排出体外,消散在空气中。如此反复,首到感觉体内的火气渐渐平息,心神变得安宁。
除了身心调养,我还对闭关静室的布局进行了一些调整,以更好地辅助巩固修炼。我在静室的东边摆放了一盆文竹,文竹枝叶纤细,象征着木气的生机,能够缓解火性的燥热;西边摆放了一个铜制的小鼎,铜属金,金能生水,能够滋养体内的水气;南边悬挂了一幅水墨山水画,画中有山有水,象征着五行的平衡,能够让人心情舒畅;北边放置了一个玉石摆件,玉石温润,属水,能够中和火性的热烈;中央则摆放了一个陶制的香炉,每天点燃一支檀香,檀香的香气能够净化空气,同时也能让人的心神更加专注。
在小暑时节的修炼中,我还遇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一天午后,我正在练习“控火”,突然听到静室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我心中一动,停下了修炼,走到窗边向外望去——只见一个身穿粗布衣衫的少年,正跌跌撞撞地向静室跑来,身后跟着一只体型庞大的黑熊。少年看起来只有十几岁的样子,脸上满是惊恐,身上的衣服也被树枝划破了好几处。
我知道,终南山中常有野兽出没,但如此靠近我的闭关静室,还是第一次。我没有多想,立刻调动体内的火属性能量,双手结印,对着黑熊的方向一指。瞬间,一股灼热的气流从我的指尖射出,落在黑熊的前方,形成了一道火墙。黑熊被火墙挡住,停下了脚步,对着火墙咆哮了几声,眼中满是忌惮。
少年趁机跑到了静室的门口,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对着我连连作揖:“多谢道长救命之恩!多谢道长救命之恩!”
我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同时继续控制着火墙,防止黑熊冲过来。过了一会儿,黑熊见无法突破火墙,便转身离开了。我这才收起火属性能量,打开静室的门,让少年走了进来。
少年告诉了我他的来历:他叫阿牛,是山下村庄的村民,今天上山砍柴时,不小心惊动了黑熊,才被一路追赶至此。我听完后,取来一些干粮和水,让他补充体力。阿牛接过干粮和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看起来饿坏了。
在阿牛休息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检验我新神通的机会。我仔细观察了阿牛的气色,发现他因为受到惊吓,体内的“肝气郁结”,导致面色苍白;同时,因为奔跑了太久,“心气过旺”,导致心跳过快。于是,我便对他说:“少年,我看你气息不稳,不如我帮你调理一下?”
阿牛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多谢道长!”
我让阿牛盘膝坐在玄黄石上,然后调动体内的木属性能量,顺着他的肝经缓缓输入。木气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随着能量的输入,阿牛脸上的苍白渐渐褪去,气色好了一些。接着,我又调动体内的水属性能量,顺着他的心经输入,水气能够滋养心气,缓解心跳过快的症状。大约半个时辰后,阿牛的呼吸变得平稳,脸上也恢复了血色。
“道长,我感觉好多了!”阿牛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西肢,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您真是神仙下凡啊!”
我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叮嘱他以后上山要多加小心,然后送他下了山。阿牛离开后,我回到静室,心中却久久无法平静——以往,我修炼《五行阵法》,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境界,追求长生不老;但今天,我用五行之力救了阿牛,才意识到,修炼的意义不仅在于自身的突破,更在于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这种“助人”的喜悦,是以往任何一次突破都无法比拟的。
小暑时节的最后一天,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成果检验”。我先是在体内运转了一遍“五行轮转”,发现能量的流转比夏至冲关时更加顺畅,丹田中的五彩能量球也变得更加凝练;接着,我练习了一遍新获得的神通——“控木”时,我能让绿萝的藤蔓在瞬间开出一朵小小的白色花朵;“控火”时,我能让油灯的火焰变成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控土”时,我能在片刻之间用陶土塑出一个与真人相似的小像;“控金”时,我能让玄铁的表面浮现出复杂的花纹;“控水”时,我能让深海珍珠上的水雾凝聚成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悬浮在空中。
检验完成后,我走出静室,望着天边的晚霞,心中充满了感慨。小暑时节的蓄势修炼,虽然没有夏至冲关时的惊心动魄,却让我在修炼的道路上更加沉稳。我不仅巩固了夏至冲关的成果,熟练掌握了新的神通,还对《五行阵法》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修炼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与自然相融,与人为善,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
夕阳渐渐落下,夜幕开始降临。我回到静室,点燃了案几上的油灯。灯光摇曳,照亮了室内的五行法器,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知道,小暑时节的结束,意味着新的修炼阶段即将开始;而我,己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下一次的挑战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