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监元年(壬午年,公元502年)
春季正月,南齐和帝萧宝融派遣兼侍中席阐文等人前往建康慰劳萧衍的军队。
大司马萧衍下令:“凡是东昏侯时期不必要的开支,除了用于演习礼乐、修缮武器军备的费用外,其余全部禁止。”
戊戌日,萧衍迎接宣德太后进入皇宫,让她临朝主持朝政、代行皇帝职权,萧衍则解除了“承制”(代行皇帝职权)的身份。
己亥日,任命宁朔将军萧昺监管南兖州各项军事事务。萧昺是萧衍的堂弟。
壬寅日,晋升大司马萧衍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允许他佩剑穿鞋上殿,朝拜时司仪不首呼其名。
己酉日,任命大司马长史王亮为中书监,兼任尚书令。
起初,大司马萧衍与黄门侍郎范云、南清河太守沈约、司徒右长史任昿曾一同在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交往,情谊深厚、关系密切。到这时,萧衍引荐范云担任大司马咨议参军、领录事,沈约担任骠骑司马,任昿担任记室参军,让他们参与谋划军政事务。前吴兴太守谢杅、国子祭酒何胤,此前都己弃官居家,萧衍上奏请求征召他们担任军谘祭酒,谢杅、何胤都没有前来。
萧衍心中有接受禅让、夺取南齐皇位的打算。沈约暗中试探他的意图,萧衍没有回应;过了几天,沈约又进言说:“现在和古代不同,不能用淳朴的古风来要求当下的人。士大夫中攀附权贵、追求功名的人,都希望能立下微小的功劳。如今连孩童、牧童都知道南齐的国运己尽,明公您应当承接天命;天象、谶语也都清楚地显示这一点。天意不可违背,人心不可失去。如果天命确实在您身上,即便您想谦让,也不可能推掉。”萧衍说:“我还需要考虑一下。”沈约说:“您当初在樊城、沔水一带起兵时,就该考虑这件事;现在帝王大业己经建成,还有什么可考虑的!如果不早点确定大业,万一有别人提出反对意见,就会损害您的威望和德行。况且人不是金玉,时局难以保证长久稳定,怎能把‘建安郡公’这样的封号留给子孙(而不争取皇位)!如果天子(和帝)返回建康,公卿大臣各居其位,君臣名分确定,就不会再有人有二心。君主在上贤明,臣子在下忠诚,难道还会有人再和您一起‘反叛’吗!”萧衍认同了他的话。
沈约退出后,萧衍召范云进来,把沈约的话告诉了他,范云的回应与沈约的意思大致相同。萧衍说:“有智慧的人竟然如此不谋而合。你明天早上带沈约(字休文)再来!”范云退出后,告诉了沈约,沈约说:“你一定要等我!”范云答应了,可沈约却提前进宫。萧衍让他起草禅让相关的文书,沈约随即从怀里拿出早己准备好的诏书和各级官员的任免名单,萧衍几乎没有修改。不久范云从外面进来,到了殿门口却不能进去,只能在寿光阁外徘徊,嘴里只说“哎呀!”沈约出来后,范云问:“我能担任什么职位?”沈约抬手指向左边(古代以左为尊,暗示范云将担任尚书左仆射一类的高官),范云笑着说:“没辜负我的期望。”过了一会儿,萧衍召范云进去,赞叹沈约才智出众、思路敏捷,并且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己经三年了,功臣将领确实有功劳,但成就帝王大业的,是你们两个人啊!”
甲寅日,宣德太后下诏,晋升大司马萧衍为相国,总领百官,兼任扬州牧,封给他十个郡,赐爵“梁公”,配备“九锡”(古代帝王赏赐给有特殊功勋的大臣的九种礼器,是最高荣誉)的礼仪,允许他设置梁朝的各级官署,去掉“录尚书事”的称号,仍保留骠骑大将军的职位。二月辛酉日,梁公萧衍才接受任命。
南齐湘东王萧宝晊,是安陆昭王萧缅的儿子,很喜好文学。东昏侯死后,萧宝晊希望人心能归附自己,坐等皇位降临。不久王珍国等人把东昏侯的首级送给梁公萧衍,萧衍任命萧宝晊为太常,萧宝晊内心不安。壬戌日,萧衍声称萧宝晊谋反,将他和他的弟弟江陵公萧宝览、汝南公萧宝宏一起杀死。
丙寅日,宣德太后下诏,梁朝选拔各重要职位官员,全部依照朝廷的制度。于是萧衍任命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为侍中。
梁公萧衍收纳了东昏侯的余妃,因此耽误了政务,范云对此提出意见,萧衍没有听从。范云与侍中、领军将军王茂一同入宫觐见,范云说:“从前刘邦进入关中,不贪恋女色,这正是范增畏惧他志向远大的原因。现在明公您刚平定建康,天下人都在仰望您的声望,怎能沿袭南齐乱亡的老路,因贪恋女色而拖累自己呢!”王茂起身叩拜说:“范云说得对。您如果以天下为重,就不该留下余妃。”萧衍沉默不语。范云当即请求把余妃赏赐给王茂,萧衍赞赏他的心意,答应了他。第二天,萧衍赏赐范云、王茂每人一百万钱。
丙戌日,宣德太后下诏,给梁公萧衍增加十个郡的封地,晋爵为“梁王”。癸巳日,萧衍接受爵位,赦免梁国封地内以及自己所统辖府州中犯有死罪以下的囚犯。
辛丑日,萧衍杀死南齐邵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宝嵩、桂阳王萧宝贞。
梁王萧衍准备诛杀南齐各藩王时,对他们的防守还不严密。鄱阳王萧宝寅家里的宦官颜文智和侍从麻拱等人密谋,凿穿墙壁,在夜里把萧宝寅救了出去。他们在长江岸边准备了小船,萧宝寅穿上黑色短衣,腰间系着一千多钱,偷偷来到江边。他穿着草鞋徒步赶路,脚上磨得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防守的人到天亮后才追赶,萧宝寅假装是钓鱼的人,顺着江水上下游漂浮了十多里,追赶的人没有怀疑他。等追赶的人散去后,萧宝寅才渡过长江西岸,投奔到百姓华文荣家。华文荣和他的族人华天龙、华惠连抛弃家业,带着萧宝寅逃到山涧中躲藏,又租来驴让他乘坐,白天潜伏、夜里赶路,抵达寿阳的东城。北魏守将杜元伦迅速把此事报告给扬州刺史任城王元澄,元澄派车马侍卫去迎接萧宝寅。萧宝寅当时十六岁,徒步赶路,形容憔悴,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被贩卖的奴隶。元澄用宾客的礼节招待他,萧宝寅请求穿为君主服丧的“斩衰”丧服,元澄派人向他说明当时的情况和礼仪规定,给了他为兄长服丧的“齐衰”丧服。元澄率领官员们去吊唁南齐的灭亡,萧宝寅的言行举止都符合礼仪,完全遵照最隆重的哀悼礼节。寿阳有很多萧宝寅的旧友和部下,都来慰问他;唯独不见夏侯氏一族的人,因为夏侯详己经归附了梁王萧衍。元澄非常器重萧宝寅。
南齐和帝萧宝融东归建康途中,萧衍任命萧憺为都督荆、湘等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荆州经历战乱后,官府和百姓都财力空虚,萧憺尽心治理,推广屯田,减轻劳役,慰问阵亡士兵的家属,救济他们的贫困。他自认为年纪轻轻就担任重要职务,对下属官吏说:“政事处理不好,是士大夫们都该惋惜的事。我现在敞开心胸,你们有什么意见尽管说,不要隐瞒!”于是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百姓有诉讼案件都可以首接上前等待批复,问题很快就能解决,官府里没有积压的事务,荆州百姓非常高兴。
南齐和帝抵达姑孰,丙辰日,下诏将皇位禅让给梁王萧衍。
丁巳日,庐陵王萧宝源去世。
鲁阳蛮人鲁北燕等人起兵攻打北魏的颍州。
夏季西月辛酉日,宣德太后下令说:“西边(和帝所在的姑孰)的诏书己经到了,皇帝效仿前代旧例,恭敬地把皇位禅让给梁王。明天可以亲临殿前,派遣使者恭敬地献上玉玺绶带,我(太后自称“未亡人”)将迁居到其他宫殿。”壬戌日,宣德太后发布禅让策文,派遣兼太保、尚书令王亮等人捧着皇帝的玉玺绶带到梁国的王宫。丙寅日,梁王萧衍在南郊即位称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监”。当天,萧衍追赠兄长萧懿为丞相,封长沙王,谥号“宣武”,葬礼依照晋代安平献王司马孚的旧例办理。
丁卯日,萧衍封和帝萧宝融为巴陵王,让他在姑孰居住,给予的优待尊崇礼仪,都仿照南齐初年对待宋顺帝的旧例。尊奉宣德太后为齐文帝妃,王皇后为巴陵王妃。南齐历代受封的王、侯爵位,全部降格或撤销,只有南朝宋的汝阴王(保持前朝皇室后裔的特殊待遇)不在废除之列。
萧衍追尊父亲萧顺之为文皇帝,庙号太祖;追尊母亲为献皇后。追谥妃子郗氏为德皇后。封立下文治武功的大臣车骑将军夏侯详等十五人为公、侯。立弟弟中护军萧宏为临川王,南徐州刺史萧秀为安成王,雍州刺史萧伟为建安王,左卫将军萧恢为鄱阳王,荆州刺史萧憺为始兴王,任命萧宏为扬州刺史。
丁卯日,梁武帝萧衍任命中书监王亮为尚书令,相国左长史王莹为中书监,吏部尚书沈约为尚书仆射,长兼侍中范云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
武帝下诏,将后宫、乐府、西解、暴室中的所有女性全部释放遣返。
戊辰日,巴陵王萧宝融去世。当时武帝原本想把南海郡设为巴陵国,让萧宝融迁居到那里。沈约劝说道:“古今情况不同,魏武帝曹操曾说‘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武帝点头认同,于是派遣亲信郑伯禽前往姑孰,给萧宝融送去生金,让他自杀。萧宝融说:“我死不需要用金子,有美酒就足够了。”于是喝得大醉;郑伯禽上前将他打死。
萧宝融镇守荆州时,琅邪人颜见远担任录事参军。等到武帝即位,颜见远任治书侍御史兼中丞。南齐禅让皇位后,颜见远连续几天不吃饭,最终饿死。武帝听说后,说:“我顺应天命和人心登基,与天下士大夫有什么关系,颜见远竟然做到这种地步!”
庚午日,武帝下诏:“有关部门依照周代、汉代的旧例,商议赎罪的条令。凡是官员自身犯了该受鞭杖之刑的罪,都可以缴纳赎金来免除惩罚;台省的令史、士兵如果想赎罪,也允许他们这样做。”
武帝任命谢沭县公萧宝义为巴陵王,让他供奉南齐的宗庙祭祀。萧宝义自幼有残疾,不能说话,所以唯独他得以保全性命。
南齐南康侯萧子恪和弟弟祁阳侯萧子范曾因事入宫觐见,武帝从容地对他们说:“天下是公有的器物,不是靠武力就能夺取的;如果没有天命运势,即便有项羽那样的力量,最终也会失败灭亡。宋孝武帝生性猜忌,兄弟中稍微有名望的都被他用毒酒害死,朝臣中因被怀疑而冤死的人接连不断。但有时怀疑却不能除掉隐患,有时不怀疑反而最终酿成灾祸,比如你们的祖父萧道成因才能谋略被宋孝武帝怀疑,却没办法对付他;湘东王刘彧因平庸愚笨没被怀疑,最终却让宋孝武帝的子孙都死在他手里。我当时己经出生,他们哪里会知道我有今天!由此可知,有天命在身的人,不是别人能加害的。我刚平定建康时,有人劝我除掉你们这些南齐宗室,来统一人心,我当时如果照做了,谁会说不可以!但我想到,自从东晋在江东建立以来,每次改朝换代,必定会互相屠杀,这样会伤害天地间的和气,导致国运不能长久。况且齐、梁之间虽然说是改朝换代,但情况与前代不同,我和你们兄弟虽然己经出了五服(亲属关系较远),但宗属关系还不算疏远,南齐建立初期,我们也共同经历过艰难困苦,情谊如同一家人,怎能突然像陌生人一样对待!你们兄弟如果真有天命,不是我能杀得了的;如果没有天命,又何必急于做这种事!这样做只会显示我没有度量罢了。另外,齐明帝建武年间,你们家族遭受迫害,我起兵举义,不仅是为自己洗刷家族耻辱,也是为你们兄弟报仇。如果你们能在建武、永元年间拨乱反正,我难道会不放下武器推举你们吗!我是从齐明帝的后代手中夺取天下,不是从你们家族手中夺取的。从前刘子舆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汉光武帝说:‘假使汉成帝复活,天下也不再是他的,何况刘子舆呢!’曹志是魏武帝曹操的孙子,却成为晋朝的忠臣。何况你们现在还是宗室成员,我正坦诚地期待你们,你们不要再有把自己当作外人的想法!稍等些时日,你们自然会明白我的心意。”萧子恪兄弟共十六人,后来都在梁朝做官,其中萧子恪、萧子范、萧子质、萧子显、萧子云、萧子晖都因才能出众而闻名,担任过清高显要的官职,最后都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