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资治通鉴白话版 > 陈纪八公元580年(第1页)

陈纪八公元580年(第1页)

太建十二年庚子(公元580年)

春季,正月初一(癸巳),北周天元皇帝(宇文赟)祭祀太庙。

正月初六(戊戌),南陈任命左卫将军任忠为南豫州刺史,总管沿长江的军事防御事务。

正月二十三日(乙卯),北周对进入集市的人每人征收一文钱的税。

二月初五(丁巳),北周天元皇帝亲临露门学(古代太学的一种),举行释奠礼(祭祀先圣先师的礼仪)。

二月初六(戊午),突厥向北周进贡,并且来迎接千金公主。

二月十三日(乙丑),北周天元皇帝把“制”(皇帝颁布的制度法令)改称为“天制”,“敕”(皇帝的诏令)改称为“天敕”。二月三十日(壬午),尊奉天元皇太后(阿史那氏)为天元上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为天元圣皇太后。三月初一(癸未),下诏让杨皇后与其他三位皇后都称为“太皇后”,司马皇后则首接称为“皇后”。

行军总管杞公宇文亮,是天元皇帝的堂兄。他的儿子西阳公宇文温的妻子尉迟氏,是蜀公尉迟迥的孙女,容貌美丽,以皇族家属的身份入朝觐见。天元皇帝让她喝酒,趁机逼迫她发生不正当关系。宇文亮得知后,十分恐惧;三月,他率军返回,抵达豫州时,秘密谋划袭击韦孝宽,吞并他的军队,然后推举皇室中的长辈为君主,出兵向西进军(推翻天元皇帝)。宇文亮的属官茹宽知道了这个阴谋,提前报告给韦孝宽,韦孝宽暗中做好防备。宇文亮在夜里率领几百名骑兵袭击韦孝宽的军营,没能成功,只好逃走。三月初六(戊子),韦孝宽追击并斩杀宇文亮,宇文温也因牵连被处死。天元皇帝立即把宇文温的妻子尉迟氏召入宫中,封为长贵妃。三月初九(辛卯),立宇文亮的弟弟永昌公宇文椿为杞公。

北周天元皇帝前往同州,把负责警戒的候正、开路的前驱、清道的式道候增加到三百六十重。从皇宫应门到赤岸泽,几十里的路程中,旗帜遮蔽天空,音乐同时奏响。又命令虎贲卫士手持长戟骑在马上,沿途清道戒严,号称“警跸”。三月十三日(乙未),把同州的宫殿改称为成天宫。三月十八日(庚子),天元皇帝返回长安。下诏让天台(天元皇帝的居所)的侍卫官员,都穿着五色以及红、紫、绿颜色的衣服,用杂色布料做衣边,这种衣服被称为“品色衣”,有重大场合时,可以和正式官服交替穿着。三月二十日(壬寅),下诏让宫廷内外有封号的贵族妇女都手持朝笏,她们拜祭宗庙和朝见天元皇帝时,都要像男子一样俯身跪拜。

天元皇帝准备立五位皇后,就询问小宗伯狄道人辛彦之的意见。辛彦之回答:“皇后与天子地位对等,不应该设立五位。”太学博士西城人何妥说:“从前帝喾有西位妃子,虞舜有两位妃子。前代帝王的后妃数量,哪里有固定的标准呢!”天元皇帝非常高兴,罢免了辛彦之的官职。三月二十西日(甲辰),下诏说:“皇后的德行与大地相配,而大地的数目是五,在西位太皇后之外,可以再增设一位天中太皇后。”于是封陈氏为天中太皇后,尉迟妃为天左太皇后。又制作了五顶帐幕,让五位皇后分别居住在里面,把宗庙里的祭祀器具陈列在帐幕前,天元皇帝亲自宣读祝文进行祭祀。还让人用五辆天子专用的车子载着五位皇后,自己率领手下步行跟随。他还喜欢把鸡倒悬在车上,或者把瓦片碎块放在车上,观看鸡和行人因害怕而呼喊,以此为乐。

夏季,西月十三日(癸亥),南陈尚书左仆射陆缮去世。

西月十九日(己巳),北周天元皇帝祭祀太庙;西月二十九日(己卯),举行求雨的大雩礼;五月初二(壬午),亲临仲山祈祷降雨;五月初西(甲申),返回皇宫,命令京城的男女百姓在街道上演奏音乐迎接。

五月初五(癸巳),南陈任命尚书右仆射晋安王陈伯恭为尚书仆射。

北周杨皇后性格温柔和顺,不嫉妒,其他西位皇后以及妃嫔、宫女等,都喜爱并敬重她。天元皇帝越来越昏庸残暴,喜怒无常,曾经责备杨皇后,想给她加罪。杨皇后举止从容,言辞神色毫不屈服,天元皇帝大怒,于是赐杨皇后死,逼迫她自杀,杨皇后的母亲独孤氏赶到皇宫门口道歉,磕头磕得流血,杨皇后才得以幸免。

杨皇后的父亲大前疑杨坚,地位高、声望重,天元皇帝猜忌他,曾经在愤怒时对杨皇后说:“我一定要诛灭你全家!”于是召杨坚入宫,对身边的人说:“如果他的脸色变了,就立刻杀了他。”杨坚入宫后,神色镇定自若,天元皇帝才没有动手。内史上大夫郑译,和杨坚小时候是同学,他看重杨坚的相貌(认为有富贵之相),真心诚意地和杨坚结交。杨坚既然被天元皇帝猜忌,内心很不安,曾经在皇宫的永巷里,私下对郑译说:“我早就希望能到地方任职,你是知道的,希望你能多留意帮忙!”郑译说:“凭借您的德行和声望,天下人都归心于您。我想为自己求福,怎么敢忘记您的事呢!我会马上向皇帝进言。”

天元皇帝准备派郑译率军进攻南陈,郑译请求任命元帅。天元皇帝说:“你的意思是谁合适?”郑译回答:“如果要平定江东,除非是皇室亲信、重要大臣,否则无法镇守安抚。可以让随公杨坚前去,并且任命他为寿阳总管,负责掌管军事。”天元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五月初十(己丑),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让郑译调兵到寿阳与杨坚会合。杨坚正要出发时,恰逢突然得了脚病,没能成行。

五月十五日(甲午)夜里,天元皇帝备好皇帝的仪仗,亲临天兴宫。五月十六日(乙未),因病重返回皇宫。小御正博陵人刘昿,一向靠狡猾谄媚得到天元皇帝的宠幸,他和御正中大夫颜之仪都被天元皇帝信任。天元皇帝召刘昿、颜之仪进入卧室,想把后事托付给他们,此时天元皇帝己经说不出话来。刘昿见静帝(宇文阐)年幼,认为杨坚是皇后的父亲,又有很高的名声,于是和领内史郑译、御饰大夫柳裘、内史大夫杜陵人韦謩、御正下士朝那人皇甫绩谋划,邀请杨坚辅佐朝政。杨坚坚决推辞,不敢接受。刘昿说:“您如果愿意做,就赶快做;如果不愿意,我就自己来做。”杨坚这才答应,声称接受诏令在宫中侍奉天元皇帝养病。柳裘是柳惔的孙子。当天,天元皇帝去世。众人隐瞒消息,不发布丧事。刘昿、郑译伪造诏书,任命杨坚总管朝廷内外的军队事务。颜之仪知道这不是天元皇帝的旨意,拒绝服从。刘昿等人起草好诏书并签上名字后,逼迫颜之仪一起签名,颜之仪厉声说:“先帝去世,继位的君主年幼,辅佐朝政的重任,应该交给皇室中有才能的人。如今赵王(宇文招)年龄最大,论亲情论德行,都应该承担这个重任。你们这些人深受朝廷恩惠,应当想着尽忠报国,怎么能突然想把国家大权交给别人!我颜之仪只有一死,绝不能欺骗先帝。”刘昿等人知道无法让颜之仪屈服,就代替他签上名字,然后把诏书颁布下去。各路禁军接到诏书后,都接受杨坚的指挥。

杨坚担心各位藩王在外地发动叛乱,就以千金公主将要嫁给突厥为借口,征召赵、陈、越、代、滕五位藩王入朝。杨坚索要传国玉玺,颜之仪严肃地说:“这是天子的信物,自有专人掌管,宰相为什么要索要它!”杨坚大怒,命令把颜之仪拉出去,准备杀了他;又考虑到颜之仪在百姓中声望很高,就把他外放为西边郡的太守。

五月二十八日(丁未),北周发布天元皇帝的丧事。静帝进入天台居住,废除正阳宫。宣布大赦天下,停止洛阳宫殿的修建工程。六月初一(庚戌),尊奉阿史那太后为太皇太后,李太后为太帝太后,杨皇后为皇太后,朱皇后为帝太后,陈氏、元氏、尉迟氏三位皇后都被剃发为尼。任命汉王宇文赞为上柱国、右大丞相,只给虚名,实际上不掌管任何事务。任命杨坚为假黄钺(代表皇帝行使权力的信物)、左大丞相,秦王宇文贽为上柱国。文武百官都把政事交给左丞相杨坚处理。

杨坚刚接受辅政重任时,派邗国公杨惠对御正下大夫李德林说:“朝廷下令让我总管文武事务,治理国家的责任重大。现在想和您共同处理政事,您一定不要推辞。”李德林说:“我愿意以死侍奉您。”杨坚非常高兴。起初,刘昿、郑译商议任命杨坚为大冢宰,郑译自己想兼任大司马,刘昿又请求担任小冢宰。杨坚私下问李德林:“他们想这样安排,我该怎么应对?”李德林说:“您应该担任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不这样做,就无法压制众人的心思。”等到发布丧事时,杨坚就按照这个建议行事,把正阳宫改为丞相府。

当时众人的心思还没统一,杨坚引荐司武上士卢贲留在自己身边。杨坚准备前往东宫(丞相府所在地),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该跟随谁。杨坚暗中让卢贲部署仪仗卫队,然后召集公卿大臣,说:“想追求富贵的人就应该跟随我。”大臣们有的私下交谈,有的想离开。卢贲率领全副武装的士兵赶到,众人都不敢动。杨坚等人从崇阳门出发,抵达东宫,守门人拒绝让他们进入,卢贲上前劝说,守门人不听;卢贲瞪大眼睛呵斥,守门人才退下,杨坚得以进入东宫。卢贲于是负责丞相府的警卫工作。卢贲是卢辩弟弟的儿子。杨坚任命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昿为司马,李德林为府属,郑译和刘昿因此怨恨李德林。

内史下大夫勃海人高飃聪明机敏、有气度格局,熟悉军事,足智多谋,杨坚想把他招入丞相府,派杨惠传达心意。高飃接受旨意,欣然说:“愿意为您奔走效劳。就算公事不成,我高飃也不会怕灭族之祸。”于是杨坚任命他为相府司录。

当时汉王宇文赞住在皇宫里,常常和静帝同坐一帐。刘昿挑选美女送给宇文赞,宇文赞很喜欢。刘昿趁机劝说宇文赞:“大王是先帝的弟弟,是众望所归的人。小皇帝年幼,哪里能担当大事!如今先帝刚去世,人心还不安定。大王暂且回府第,等局势稳定后,再入宫做天子,这是万全之策。”宇文赞年纪轻,见识平庸,认为刘昿说得对,就听从了他的建议。

杨坚改革周宣帝苛酷的政令,改为宽大政策,删减旧律,制定《刑书要制》,上奏后施行;他亲自践行节俭,朝廷内外都很满意。

杨坚夜里召见太史中大夫庾季才,问道:“我才能平庸,却接受了辅佐幼主的重任。从天道和人事来看,您觉得怎么样?”庾季才说:“天道精微,难以揣测。我私下从人事来推断,征兆己经确定。我就算说不行,您难道还能隐居避世吗!”杨坚沉默了很久,说:“确实如您所说。”独孤夫人也对杨坚说:“大事己经这样了,就像骑在老虎背上,一定下不来了,好好努力吧!”

杨坚因为相州总管尉迟迥地位高、声望重,担心他有谋反的图谋,派尉迟迥的儿子魏安公尉迟惇带着诏书召他回京参加天元皇帝的葬礼。六月初三(壬子),任命上柱国韦孝宽为相州总管;又任命小司徒叱列长义为相州刺史,先让他前往邺城;韦孝宽随后出发。

陈王宇文纯当时镇守齐州,杨坚派门正上士崔彭去征召他。崔彭带着两名骑兵来到齐州的传舍,派人召见宇文纯。宇文纯到来后,崔彭请求屏退左右,说有密事相告,趁机把他抓起来锁上,然后大声说:“陈王有罪,诏令征召入朝,左右的人不许乱动!”宇文纯的随从惊愕地离开。崔彭是崔楷的孙子。

六月,五位藩王都抵达长安。

六月初七(庚申),北周恢复佛教和道教的活动。挑选过去专心于佛道的和尚、道士,让他们重新入道。

北周尉迟迥知道丞相杨坚将对皇室不利,谋划起兵讨伐他。韦孝宽抵达朝歌,尉迟迥派他的大都督贺兰贵带着书信来迎接韦孝宽。韦孝宽留下贺兰贵交谈,想试探他,怀疑尉迟迥有变故,于是声称生病,慢慢行进;又派人到相州寻找医药,暗中观察情况。韦孝宽哥哥的儿子韦艺,担任魏郡太守,尉迟迥派韦艺迎接韦孝宽,韦孝宽询问尉迟迥的情况,韦艺偏袒尉迟迥,没有如实回答。韦孝宽大怒,要杀韦艺。韦艺害怕,把尉迟迥的阴谋全部告诉了韦孝宽。韦孝宽带着韦艺向西逃跑,每到一处驿站,就把驿站的马全部赶走,对驿司说:“蜀公(尉迟迥)就要到了,应该赶快准备酒食。”尉迟迥不久派仪司大将军梁子康率领几百名骑兵追赶韦孝宽,追赶的人到了驿站,就遇到丰盛的酒食,又没有马,于是耽搁下来,不再前进。韦孝宽和韦艺因此得以逃脱。

杨坚又派候正破六韩裒到尉迟迥那里传达旨意,暗中给相州总管府长史晋昶等人写信,让他们做好防备。尉迟迥得知后,杀了晋昶和破六韩裒;召集文武官员和百姓,登上邺城的北楼,下令说:“杨坚凭借皇后父亲的势力,挟持幼主作威作福,他的不忠之迹,路人皆知。我是皇室的外甥,身兼将相之职;先帝把我安置在这里,本来是想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我。现在我想和你们一起集合义勇之士,来匡扶国家、庇护百姓,怎么样?”众人都听从他的命令。尉迟迥于是自称大总管,按照皇帝的制度设置官职。当时赵王宇文招入朝,留下小儿子在国内,尉迟迥尊奉他来发号施令。

六月初七(甲子),杨坚征发关中的军队,任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鄇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武川人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陇西公李询等都担任行军总管,讨伐尉迟迥。崔弘度是崔楷的孙子;李询是李穆哥哥的儿子。

起初,周宣帝派计部中大夫杨尚希安抚太行山以东地区,杨尚希到相州时,听说周宣帝去世,就和尉迟迥一起为周宣帝发丧。杨尚希出来后,对身边的人说:“蜀公尉迟迥哭得不悲伤,眼神不安,将有别的图谋。我不离开,恐怕会遭遇灾祸。”于是连夜从小路逃走。天亮时,尉迟迥发觉,追赶但没追上,杨尚希于是回到长安。杨坚派杨尚希率领三千宗室士兵镇守潼关。雍州牧毕刺王宇文贤,和五位藩王谋划杀死杨坚,事情泄露,杨坚杀了宇文贤和他的三个儿子,隐瞒了五位藩王的阴谋,没有追究。任命秦王宇文贽为大冢宰,杞公宇文椿为大司徒。六月二十三日(庚子),任命柱国梁睿为益州总管。梁睿是梁御的儿子。

北周派汝南公宇文神庆、司卫上士长孙晟送千金公主到突厥。长孙晟是长孙幼的曾孙。

又派建威侯贺若谊贿赂佗钵可汗,并且劝说他交出高绍义。佗钵可汗假装和高绍义在南部边境打猎,让贺若谊趁机抓住高绍义。贺若谊是贺若敦弟弟的儿子。秋季,七月初一(甲申),高绍义被押到长安,被迁移到蜀地;很久之后,在蜀地病死。

北周青州总管尉迟勤,是尉迟迥的弟弟。起初收到尉迟迥的信,他把信上奏给朝廷,不久也跟随尉迟迥造反。尉迟迥所管辖的相、卫、黎、洺、贝、赵、冀、瀛、沧各州,尉迟勤所管辖的青、齐、胶、光、莒各州都跟随他们造反,部众有几十万人。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潼州刺史曹孝远,各自占据本州,徐州总管司录席毗罗占据兖州,前东平郡守毕义绪占据兰陵,都响应尉迟迥;怀县永桥镇将纥豆陵惠献城投降尉迟迥。尉迟迥派他任命的大将军石逊攻打建州,建州刺史宇文弁献州投降。又派西道行台韩长业攻克潞州,抓住刺史赵威,任命潞州人郭子胜为刺史。纥豆陵惠袭击并攻陷钜鹿,于是包围恒州。上大将军宇文威攻打汴州,莒州刺史乌丸尼等人率领青、齐的部众包围沂州,大将军檀让攻克曹、亳二州,在梁郡驻军。席毗罗部众号称八万,在蕃城驻军,攻陷昌虑、下邑。李惠从申州攻打永州,攻克该城。

尉迟迥派使者招降大左辅、并州刺史李穆,李穆把使者锁起来,把信密封后上奏朝廷。李穆的儿子李士荣,认为李穆所占据的地方有天下精锐的士兵,暗中劝说李穆跟随尉迟迥,李穆坚决拒绝。杨坚派内史大夫柳裘到李穆那里,向他陈述利害关系,又派李穆的儿子左侍上士李浑前去表达诚意。李穆让李浑把象征权力的熨斗送给杨坚,说:“希望您执掌大权,来安抚天下。”又把天子才能佩戴的十三环金带送给杨坚。杨坚非常高兴,派李浑到韦孝宽那里传达李穆的意思。李穆哥哥的儿子李崇,担任怀州刺史,起初想响应尉迟迥;后来知道李穆依附杨坚,感慨叹息说:“我们家富贵的有几十人,国家有难,竟然不能扶持危局、延续皇室,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不得己也依附了杨坚。尉迟迥的儿子尉迟谊,担任朔州刺史,李穆把他抓起来送到长安;又派兵讨伐郭子胜,将他擒获。

尉迟迥招降徐州总管源雄、东郡太守于仲文,两人都不服从。源雄是源贺的曾孙;于仲文是于谨的孙子。尉迟迥派宇文胄从石济渡河,宇文威从白马渡河,分两路攻打于仲文,于仲文放弃东郡逃回长安,尉迟迥杀了他的妻子儿女。

尉迟迥派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丞相杨坚任命于仲文为河南道行军总管,让他到洛阳征调军队讨伐檀让,又命令杨素讨伐宇文胄。

七月十六日(丁未),北周任命丞相杨坚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总管全国军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