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众人更是激动。
自大王掌权以来,至今己两年有半。这两年半,赵国上下齐心合力,打退了秦国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虽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终于换来了宝贵的发展时间。以大王的治国能力,有个三年五载,定能让赵国全面赶超秦国。
触工没有像旁人那样兴奋,他思索一阵站起身,还没说话,先剧烈地咳嗽了一阵。他年己七旬,这两年多来,为构建新的司法体系殚精竭虑,身体己是大不如前。
林石赶忙走下台阶来到触工身边:“触老何事,坐着说就行。”
触工挣开林石扶向他的手,说道:“不敢劳大王挂念,臣这把老骨头还撑得住。“
胡子花白的老臣用微微颤抖的手抓住林石的衣袖:"老臣时日无多,谁知道还能不能再撑两三年。本来能够看到赵国今日气象,可说上天己待我不薄。唯有一事,生前如不能亲眼见到,老臣死不瞑目。。。咳咳。。"
林石急道:“触老莫慌,是何事如此紧要,你告诉朕,只要朕能办得到的,一定满足触老。“
触工枯瘦的手指向空荡荡的王座之侧:"老臣活着时候能看到我赵国铁骑捣毁龙城、踏破函谷,固然可喜。但大王打下的偌大基业却不见有身后之人来继承,臣死也难以瞑目。若大王能念着老臣对赵国的一点苦劳,就让臣在闭目前看看我赵国的储君吧。“
触工这个请求有点出乎林石预料,他像是个后世被长辈逼婚的年轻人,有些不自在地看了看周围众人。
李牧起身行礼:“大王,触老所言极是,臣附议。”
“大王,臣附议。”
“臣等附议。”
……
有李牧带头,张荀、公子嘉等众臣纷纷起身,表示附议。
林石忽然意识到,他似乎忽视了古人对传承的重视——在这个时代,王嗣不是家事,而是关乎国本的朝堂大事。
作为一个还没有过后代的年轻人,林石对世袭这个概念看的并不是很重。他穿越过来之后,日思夜想就是怎么拯救濒危的赵国,怎么把这个民族引导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上。
只要这两点做好,至于身后事,让受过新式教育的公子嘉的后代继承王位好像也没什么不妥。因为他相信,随着时代发展,君主制终将在这片土地上消失。
但现在,众臣的表现告诉他,他的思想跨度太大了。任意搅乱这个时代的传承制度,很可能把刚刚走向正规的国家推向混乱。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苦笑着摇了摇头——改革可以快,但有些根深蒂固的观念,终究需要时间去慢慢改变。
“既然众位爱卿皆是此意,“林石反握住触工的手,”触老,朕答应你,早立储君。”
触工双目含泪:“老臣谢过大王。”
回到办公室,李汨从怀里又拿出一方帛书,沉声道:“大王,这是此战的伤亡和损失。”
林石一怔,双手接过。
他的手指微微发颤,上面的的数字刺痛了他的心。
阵亡三千二百人,战马损失将近一半。另有轻重伤员六千多人,还有三百多人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