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用拿出一看,瞬间吓了一跳,还以为外面的东西飞进来了。又看了几眼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这个模样古怪的东西把远处的景物拉近了。
“这,这真是神奇。”范用满脸不可思议,“这要是拿到战场上,观察敌情可就方便多了。”
林石笑着点点头,问道:“羊舌,这次的望远镜也是你制出来的?”
羊舌仲翌摇头:“不是臣,是臣等一干人齐心合力的成果。还有大学里数学组的人,特别是木儿姑娘。”
“哦,?她和数学组的人也参与了?”
“是的,我们一干经过数百次的各种材料试验,终于找到了提高玻璃透明度的办法。但是镜片的磨制技术一首未能解决。军工部有不少人利用业余时间在大学上课,听说数学组的人正在研究光在玻璃中的折射,就去请了他们帮忙,经过反复试验,这才磨制出了这几组比较适用的镜片。”
林石点点头不再询问,从范用手里接过望远镜摆弄一会儿,感觉镜片固定非常不牢固。他把竹筒在掌心里用力磕了几下。果然,一枚镜片掉落。
见大王微微皱起了眉头,羊舌仲翌连忙解释道:“大王,这个望远镜是临时赶制出来的,所以…”
林石摆手:“不用紧张,回头把镜筒做成金属的,要固定牢靠,以适应战场环境。”
“明白,大王。”
“郑弓。”
“臣在。”
“按照惯例,赏。”
“是,大王。”
“对了,”己经走到大门口的林石回头问道,“火药试验有没有进展?”
郑弓摇头:“虽然又试验多次,但是进展并不大。”
林石点点头没说话,科研的事急不得,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一步步探索。
望远镜的研制过程让林石看到了大学在科研中的的重要作用,回去的路上,他在心里默默打算在临淄附近的稷下再建一所大学。
那里附近还有不少散落的原稷下学宫学员,这些人在接受了新式教育后就是大学最好的生源。
回到寝宫,小秋等三女都在。学校放了寒假,三人轻松了很多。
林石抖抖身上的雪,在炭盆上烤着手,对小秋道:“冰雪消融后,朕打算在临淄再建一所大学,师资方面有没有问题?”
小秋奇道:“不是刚建好第一所大学,怎么又要建?”
“齐地那边人口众多,不建一所高级学府的话,会有很多人才被埋没。邯郸之前的学术氛围远比不上临淄,尚且能在这么短时间里取得显著成就。朕就想着在临淄那边再建一所,好把齐地的好学之士全部聚拢到一起,共同进行学术研究。”
木儿道:“我看行,邯郸大学的不少学员都是原本的稷下人,他们是被咱们的各种研究,和大王大力打造的学术氛围吸引过来的。很多人都感叹齐国灭国后稷下的学术辉煌不再,他们只能远离远离家乡,来到这里求学。
如果能在临淄建一所大学,这些人应该会很愿意回去任教。而且这样,也能显示大王对新地旧地的一视同仁。”
随着年龄和学术、见识的增长,木儿越来越朝事业型方向发展了。
邯郸的大学建成后,林石去得次数不多,听到下面的声音这还是首次。
木儿的话更坚定了他的想法:“说得不错,打下齐国后,咱们原本没有的渔盐造船的行业,现在都需要加入研究行列,以期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木儿,你回去考查一下,看看哪些人愿意过去任教,还要挑出一个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