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夜色,被万家灯火和隐约的丝竹声点缀。
一家临河的酒肆二楼,靠窗的位置,两位结义兄弟对坐。
桌上几样小菜,一壶浊酒,气氛却不如往昔那般热烈纯粹。
白愁飞一袭白衣,在灯下更显俊朗,只是眉宇间那抹急于攀升的锐气,如何也遮掩不住。
他为自己和王小石各斟满一杯酒,声音压得低沉,却带着难以抑制的热切:
“小石,如今陛下革新朝政,欲设锦衣亲军,监察天下,肃清寰宇。此乃百年难遇的良机!
你我兄弟一身武艺,正该于此风云际会之时,做一番事业。
我己得仙师与陛下青眼,你若愿来,你我兄弟联手,必能在锦衣卫中占据一席之地,将来封侯拜将,光耀门楣,岂不快哉?”
王小石握着温热的酒杯,手指无意识地,他抬起头,目光清澈依旧,却摇了摇头,声音温和:
“大哥,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锦衣卫之责,监听百官,风闻奏事,乃至刑讯缉拿,其中牵扯太多阴私权谋,非我所愿。
我向往的,是江湖的快意恩仇,是路见不平的拔刀相助,而非……而非藏身于暗处,行那罗织之事。
这汴京城,这锦衣卫,恐怕并不适合我。”
白愁飞眼底闪过一丝失望与愠怒,但很快被他压下。
他了解王小石的性子,知其心志纯良,难容于这等污秽泥潭。
他举杯,强笑道:“人各有志,大哥不勉强你。只是这江湖风波险恶,你独自一人,定要万事小心。若有难处,随时可来寻我。”
“多谢大哥。”王小石举杯相碰,一饮而尽。酒入愁肠,却化不开两人之间悄然筑起的无形高墙。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从这一刻起,他们或许己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次日,皇宫偏殿。
赵佶身着玄色常服,异常干练,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威严。
他屏退左右,只留白愁飞一人立于殿中。
“白卿,”赵佶开口,“昨日见过你那位结义兄弟了?”
白愁飞心中一凛,躬身道:“回陛下,见过了。小石他……志在江湖,婉拒了微臣的邀请。”
赵佶微微一笑,那笑容意味深长,仿佛看穿了白愁飞。
他缓缓踱步,走到白愁飞身前,目光如实质般落在他身上:
“年轻人,想进步,是好事。这世上,谁不想青云首上,手握权柄?朕当年……亦曾如此。”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冷肃,“但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
切记,任何时候,都不要行差踏错。有些路,一旦走上去,就再难回头了。”
白愁飞只觉得一股寒意自脊椎升起,皇帝的话仿佛不仅仅是告诫,更像是一种……警告。
他连忙深深低下头:“陛下教诲,微臣铭记于心,绝不敢有负圣恩!”
赵佶满意地点点头,心中却暗道:
“逍遥子啊逍遥子,真是666啊……连白愁飞这等天生的反骨枭雄,都能被你收服麾下,为你所用。
也罢,朕便看看,这把锋利的刀,最终会斩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