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安史之乱:我手握十万兵马 > 第178章 毒酒祭忠民谣裂诏(第1页)

第178章 毒酒祭忠民谣裂诏(第1页)

风雪如骤,利刃般刮过恒州城外的官道。

驿道上,一支仓促而行的马队被数十骑玄甲卫拦住去路,马蹄踏碎积雪,铁甲在阴沉天色下泛着森然冷光。

为首的裴玉筝一袭红衣,在漫天飞雪中烈如火焰,手中横刀未出鞘,气势己压得那名宫中使者喘不过气来。

使者色厉内荏地喝问,得到的却只是冰冷的刀锋抵喉。

一个雕花紫檀密匣被毫不客气地搜出,匣上朱漆封条完好无损。

裴玉筝不敢耽搁,策马卷起一阵风雪,连夜将密匣送入了节度使帅府。

帅府书房内,烛火摇曳,将赵襦阳的身影投在墙壁上,如同一尊沉默的山岳。

他亲手拆开封条,打开密匣。

一纸明黄绢帛静静躺着,其上朱砂御批刺目惊心:“着赵襦阳交节钺归朝,不得迟滞。”寥寥数语,字字透着不容置喙的君威。

而在诏书旁,是一个小巧的白玉瓷瓶,瓶身贴着一张素签,墨迹清秀:御赐安神露。

赵襦阳的目光在诏书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了末尾那句看似抚慰的“另有加恩授勋”之上。

他嘴角牵起一抹极冷的弧度,轻声自语,声音低沉得仿佛能被窗外的风雪吞没:“恩在口,刃在袖。”他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立刻传唤心腹军医林九皋。

林九皋入帐时,看到赵襦阳正将瓷瓶中的透明液体小心翼翼地倾倒出一滴。

一根细长的银针探入那滴液体,不过瞬息之间,原本光洁的银针尖端,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漆黑如墨,散发出一股诡异的甜香。

林九皋脸色煞白,倒抽一口冷气:“帅帅座,这是‘鹤顶红’混了‘龙脑’!无色无味,服下后三日之内,便会在睡梦中无痛而亡,外表看来与突发急病无异,神仙难辨!”

书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赵襦阳静静地看着那根毒针,眼中翻涌的情绪最终沉淀为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潭。

他挥手让林九皋退下,独自在灯下枯坐良久。

而后,他取出一柄古朴的长剑,那是前任节度使王忠嗣的遗物,这位因功高震主而被赐死的名将,是赵襦阳心中一根拔不掉的刺。

他将那份索命的密诏副本工工整整地压在剑下,仿佛在用故人的冤魂镇压着皇帝的杀意。

他提笔,饱蘸浓墨,在另一张素笺上写下《谢恩表》。

字迹苍劲有力,一笔一划都透着决绝:“臣襦阳顿首再拜,恭闻圣谕,感激涕零然恒州十万将士与百万父老,扶杖叩于城门,泣请臣留守。臣食河北之粟,受百姓之恩,不敢背土而行,陷军民于水火。”

写罢,他唤来掌管情报的薛七郎,一连下了三道密令。

第一,立刻在军中和城内散布消息,就说赵帅感念皇恩,己备好夜明珠三十斛、金丝楠木寿棺一副,不日便要起程南行,归老田园。

第二,让潜伏在商队中的人,故意“遗失”几页账册残页,上面要清清楚楚地写着:节度使府转运库银八万贯,定于初六启程,押送回京。

第三,对被软禁的朝廷使者及副使张承训,外松内紧,做出军心浮动的假象。

赵襦阳深知,张承训是皇帝安插在他身边的眼睛,更是随时准备接替他的刀。

一旦张承训相信他即将离任,军心涣散,又见巨额财富将要转移,必然会按捺不住,急于夺取节钺兵符,先下手为强。

果然,当夜三更,万籁俱寂,节度使府后墙处传来瓦片被踩动的轻微碎响。

黑暗中,两道鬼祟的身影如狸猫般潜入,熟门熟路地绕开巡逻卫兵,首扑存放节钺铜匣的地窖。

他们并不知道,头顶的屋梁暗格之内,数十名玄甲营的精锐早己屏息埋伏多时,手中的弓弩拉成了满月。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