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大清噬银黑洞的金钱美女局 > 第175章 三代禁入首案(第1页)

第175章 三代禁入首案(第1页)

南京城的晨光刚爬上裕农钱庄的青砖黛瓦,张恪之子张启山就揣着烫金的学徒录取文书,脚步轻快地跨进了门槛。

他脸上还带着少年人的得意,手里文书上"甲等"二字格外扎眼。这可是他熬了三个月,凭着一手好算盘硬考出来的,想着总算能踏入钱庄行当,给家里挣回点脸面。

"劳驾,我是新录取的学徒张启山,来报到。"他对着柜台后的账房先生拱手,声音里满是雀跃。

账房先生刚要接文书,后堂突然传来脚步声。李正清带着两个整饬署的差役走出来,脸上没半点笑意,手里还捏着本厚厚的账册。

"张启山?"李正清把账册"啪"地拍在柜台上,泛黄的纸页翻开,露出上面的朱红批文,"你爹张恪,前南京聚源钱庄掌柜,咸丰八年私吞漕银放贷,判了流放三千里,这事你忘了?"

张启山脸上的笑瞬间僵住,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文书:"大人,那是我爹的事,跟我。。。。。。"

"《钱庄终身追责令》第西条,看清楚!"李正清指着墙上贴着的告示,声音陡然拔高,"掌柜贪腐,子孙三代不得涉足钱庄业,你当这是摆设?"

周围办理业务的百姓闻声围了过来,对着张启山指指点点。有人认出他来,低声议论:"这不是那个贪掌柜的儿子吗?还想来钱庄干活?"

张启山的脸涨得通红,额头上冒了汗,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朝着李正清连连磕头:"李大人开恩!我爹犯错时我才十岁,什么都不懂啊!这学徒名额我考得多不容易。。。。。。"

他一边磕一边从怀里摸出个小布包,打开来是几块碎银子,颤巍巍地递过去:"这点心意,您收下,通融通融。。。。。。"

"收起你的脏钱!"李正清一脚把银子踢开,碎银滚了一地,"整饬署的规矩,行贿同罪!你爹当年就是靠这一套钻空子,你还想学?"

差役上前要拉他起来,张启山却死死抱着李正清的腿不放,哭喊着:"我娘卧病在床,就指望我进钱庄挣口饭吃!您不让我去,是要逼死我们全家啊!"

围观人群里有人动了恻隐之心,一个老汉忍不住开口:"大人,要不。。。。。。给他个机会?毕竟是孩子。。。。。。"

"机会?"李正清环视众人,声音掷地有声,"当初他爹贪走的漕银,够两百户百姓吃一年!那些人家的机会谁给?"

他弯腰捡起地上的录取文书,当着张启山的面撕成了两半:"这文书,作废!从今天起,全国钱庄招考,先查三代!谁也别想钻空子!"

张启山看着撕碎的文书,眼神从哀求变成绝望,瘫坐在地上半天说不出话。差役不再犹豫,架起他就往外走。

"凭什么!凭什么要我替我爹受罚!"他突然挣扎着嘶吼起来,声音里满是不甘,"金满堂的儿子还在天牢里,你们怎么不去斩草除根!"

这话刚出口,人群里就炸开了锅。一个穿短打的汉子怒喝:"你爹贪赃枉法,还有脸比金满堂?活该!"

李正清没理会他的叫嚣,转身对账房先生说:"把他的名字从名册上划掉,以后招工,先到整饬署查户籍档案,有污点的一律不要。"

账房先生连连点头,擦了擦额头的汗。

这时,一个整饬署的快马信使奔了过来,翻身下马递上一封公文:"李大人,肃大人令,让您把这首例三代禁入的案子详情,立刻誊抄上报!"

李正清接过公文,见上面盖着肃顺的朱印,提笔就在旁边批注:"案犯张恪之子张启山,报考钱庄学徒,经查实其父有贪腐案底,依《终身追责令》驳回申请,执行无误。"

写完,他把公文还给信使,又对围观百姓朗声道:"各位乡亲听着,这不是针对谁,是要让所有想贪腐的人看看,贪赃枉法,祸及三代!"

百姓们纷纷叫好,刚才替张启山说话的老汉也点头:"大人说得对!就得这么办,才能让那些黑心肝的不敢再伸手!"

消息像长了翅膀,半天就传遍了南京城。西大城门的布告栏前都围满了人,看着新贴出的告示,上面详细写着张启山的案子,末尾还有一行小字:"自即日起,凡钱庄、票号、银库录用人员,需持整饬署开具的清白户籍证明,否则以违规论处。"

夕阳西下时,李正清回到整饬署南京分署。刚进门,就见沈敬言坐在堂中喝茶,面前摆着一份卷宗。

"正清,这案子办得漂亮。"沈敬言笑着招手,"肃大人那边己经收到消息,说要把这案子作为范例,发往全国整饬署学习。"

李正清坐下喝了口茶,眉头却没舒展:"就是。。。。。。那孩子刚才的话,让我有点不安。"

"不安?"沈敬言挑眉,"你是说金少棠?"

"嗯。"李正清点头,"张启山说的没错,金满堂的子女还在天牢,虽然没参与贪腐,但按规矩,也该终身禁入钱业。要不要。。。。。。"

沈敬言摆摆手:"肃大人早有吩咐,金家子女虽未涉案,但毕竟是金满堂首系亲属,己经在户籍上注明钱业禁入,只是没公开处刑,给他们留条活路。"

他拿起卷宗递给李正清:"你看这个,杭州那边报上来的,有个前掌柜的孙子想进汇通钱庄当伙计,刚报上来就被驳回了。"

李正清翻看卷宗,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看来这规矩,己经起作用了。"

"还不够。"沈敬言放下茶杯,眼神凝重,"肃大人说了,要让这三代禁入像座山,压在所有想伸手的人头顶上,让他们一动贪念就想起后果。"

窗外,暮色渐浓,整饬署的灯笼次第亮起。李正清望着远处钱庄的方向,那里的烛火也一盏盏点亮,映得窗纸通明。

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要让这钱法革新真正扎根,还有很多事要做。但至少,今天这第一步,走得很稳。

夜色里,南京城的打更人敲起了梆子,"咚——咚——"的声音传遍街巷,仿佛在为这新规矩的落地,敲下了坚实的印记。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