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清理一番,就抱着他沉沉睡去。
放纵的后果便是第二天他们又起晚了。
被江大河的叫门声惊醒,他们慌慌张张的起床。
待起床后才知晓,江大河、江柳已特意晚来半个时辰。
夏天天短,天已经快亮了。
两人脸都有些热。
等江大河走了,叶厘用铁锅烧了热水,让江纪先擦洗一番,然后他做早饭,江纪则是捧着陶罐去江福正家买羊乳。
叶厘昨个儿已和江福正打过招呼了。
等江纪带着新鲜羊乳回来,叶厘就翻出陶罐,用陶罐煮羊乳、做米麻薯。
家中只有一口锅,他只得用陶罐冒险。
火势小一点儿,陶罐开裂的可能性极小。
事实也是如此,两刻钟后,他指着灶台上那满满的一碗豆乳米麻薯,一脸得色的对江纪道:“怎么样?诱人吧?”
江纪细细打量了一番,点头:“卖相很好。”
怪不得小麦、芽哥儿念念不忘。
“味道也好,你尝尝。”叶厘将勺子递给他。
江纪接过勺子,先舀了一勺米麻薯送入口中。
这吃食软软糯糯,但又不粘牙,还微甜,口感细腻的着实令人惊叹。
他有些意外的看向叶厘,本想问一下叶厘是如何想出来的,但略一犹豫,他将疑惑咽下去,只道:“肯定很好卖。”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再做一些,你带去私塾让鲍北元尝尝。若他感兴趣,那就让他来找我,我将方子教给他。”
叶厘说着就要去忙碌。
“好。”江纪应下。
这几日间,鲍北元当真将从前的书籍、笔墨纸砚给卖掉了。
在私塾里向同窗们出了一些,卖不掉的那部分卖给了书铺,最终换回来三十五两银子,比预想中的多一些。
私塾也会退回一半的束脩:三两。
鲍北元手里有四十多两银子。
瞧着多,但鲍北元无家无业,而北阳县物价又高,若是租单独的小院子,一个月就要几两银子。
若是与人共同租一个小院子,那会便宜许多,一个月只需要几百文。
但除了租金,吃喝全都要花银子。
还有,鲍北元成年了,每年还要交丁税,也得近百文。
这种情况下,四十多两银子,撑不了几年。
抄书其实挣不了多少钱,还费眼睛费手腕,只能当做副业。
他读了这么些年书,认识不少读书人,但没有谁能靠着抄书活下去。
至于扛大包,这也累,还要孝敬把头,不然把头不派活儿。
当然,也可以接散活儿,但散活儿少,还得与旁人争抢。
鲍北元从前是小少爷,毫无干苦力的经验,他不觉得鲍北元吃得了这个苦。
所以,与其去抄书、扛大包,鲍北元真不如卖饮品。
第34章鲍北元接下这门营生去野枣坡
时间紧迫。
叶厘没来得及给江纪烙饼。
不过,昨晚那顿软糯不腻的红烧肉,足以抚慰江纪过去几日运转过度的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