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总是被迫成为全场焦点 > 7080(第24页)

7080(第24页)

她说着看向脸色微变的李青慈。

“看来我猜的没错,你认识他们吧,孩子。”

“林戈,陶清,这是我……亲生父母的名字。”当初李青慈知道自己并非李相文和吴秀华亲生后,从他们口中得知了一点亲生父母的事,一直没有深入探寻过。

“原来陶子那时已经有了孩子。”阿达奶奶叹了口气,“他们牺牲前,最后在村口做了一次测绘,大家都记得,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后来的坝基。”

她靠着窗边的老藤椅坐下,自言自语,“那年我还在村里的小学烧灶,跟不少外地来的志愿者都熟,那些年轻人啊,一个个脸上都带着光。尤其你母亲,总把辫子盘在帽子里,笑起来右脸颊有个小涡,眼睛亮亮的,让人一下记住……所以我第一眼见你,就觉得像。”

李青慈扶着斑驳的门框,心情复杂,木刺扎进掌心也不自知。他从未想过,自己竟然在命运的安排下来到了这片土地。这两个月辗转过的雪山垭口,风雪里跋涉过的每道坡脊,原来早在二十年前就被同样坚定的脚步丈量过。

掌心的木刺突然刺痛起来,他却觉得这痛楚让他前所未有地真实触摸到了血脉的温度。

晚上阿达奶奶没有回家,留下来一起吃了饭。

她吃得不多,话也不多,只在饭后慢慢收拾着自己的碗筷说,“你炒的蕨菜有陶子的手艺,我年轻的时候也会做青稞饼,可惜现在手不太利索了……”

离开时,李青慈送了她一段路。

回来他没有进屋,一个人坐在院子的石阶上,背靠着门柱,没点灯也没出声,不知道在想什么。

身后突然一声咳嗽。

他回头看到蒋竞川倚着门框,一瘸一拐地走了两步,手里端着两杯热奶茶,“给你,阿达奶奶教我泡的,当地人喜欢咸口,我加了糖。”

李青慈接过,指尖有些凉,借着杯壁的温度暖了暖。

“下午你们的对话我都听见了,那个地方离这儿不远,你打算去看看吗?”

李青慈点头,“嗯,我明天自己去。”

蒋竞川也没有说要陪他,知道这种事他更想独自面对。

两人静了会儿,李青慈开口,“你会不会觉得我冷血?”

“为什么这么问?”

“他们是我的亲生父母。”他盯着地面石缝里的苔藓,“但听到那些……我心里好像没有太大的波动。”

“很正常,你跟他们没有共同的生活记忆,也没有被他们爱过抚养过。任何情感都需要时间去建立,不是光靠血缘就能凭空生出的。我跟我爸妈关系也挺淡的,除了每个月定时给他们打生活费,偶尔打个电话都说不上三句话……你说我冷不冷血?”

“你在安慰我?”

“实话,你真要冷血,也不会留在这里照顾我,你懂责任,有大爱,也许……”

“只是差了点交付真心的勇气。”他意有所指。

“谢谢你的安慰,但那是你自认为的,我从不缺乏勇气。”李青慈说完拿起奶茶抿了一口,表情能看出喝不惯,但没抱怨也没出声,又喝了几口。

蒋竞川看着他喝,没忍住,低声笑出来,“你真像一口井。”

“什么意思?”

“不动、不响、不热情,也不拒人千里,别人靠近你,就像低头往井里看,看不见底,但会被水面的月亮留住眼睛。”蒋竞川直直对上他的眼睛,像是真的在探一口深不见底的井。

“我还以为你要说我古井无波,没生气。”李青慈避开他的视线。

蒋竞川愣住,“偶尔……或许也有点?”他语气轻松,心里却略有遗憾。

因为刚刚暧昧起来的氛围就这样又被他一句话轻巧打破。

第二天早晨,阿达奶奶早早来了。

她拎着一个上了年头的铁皮箱,递给李青慈,“这个我一直留着,本来不知道该给谁,现在也算是物归原主了。”

箱子有些锈斑,上头还隐约印着“D支队”的字样。

李青慈蹲下打开它,里面整整齐齐地摆着几本泛黄的气象记录本、用牛皮纸包着的档案袋,还有一些过期药品和旧设备标签。

他抽出最上层的文件袋,第一页资料贴着一张工作照。画面中两个穿橘色防雨服的青年站在塌方警戒线前,女人鬓角沾着泥点,男人正指着岩层断面图讲解。

李青慈手指轻轻抚过照片的边角,听说他们两个的结合双方父母都不同意,所以事发后也没人愿意收养他。

他继续翻下去……1998年6月17日的暴雨记录、手绘地质剖面图,还有一份手写的失踪人员名单。林戈和陶清的名字下方,钢笔字工整标注:15:20最后目击,16:05山体滑坡,搜救终止。

李青慈低头看着那行字,久久没有动作,最后合上资料。

他背了个小包,从县城汽车站坐上了去往东岭坝的班车。那是阿达奶奶说过的地方,也是资料中提到的重建后水坝的名字。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