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璀璨的星辉,无疑落在了“秋河”的饰演者李青慈身上。
在第30届华钟奖恢弘而庄重的颁奖典礼现场,他拿下了象征未来无限可能的“最佳新人演员”奖项。
其实早在典礼举办前,坊间预测便已将此奖归于李青慈名下。大部分声音认为这毋庸置疑、实至名归,但也夹杂着些许低低的议论。
毕竟他太年轻了,华钟奖素以专业和严苛著称,分量极重,质疑声不可避免:资历是否太浅?这个奖是否来得太快?
然而,主办方赋予的颁奖词,就是最掷地有声的回应:
“李青慈,以超越年龄的深刻洞察力与精妙入微的演绎,赋予‘秋河’这个挣扎于命运边缘的复杂灵魂,以令人心颤的生命力。使其超越了冰冷的银幕,成为一个深入时代肌理、引发广泛共鸣的文化符号。”
“华钟奖的最佳新人,旨在表彰本年度最具突破性表现与未来无限潜力的表演新锐。李青慈无可争议的角色完成度,以及角色本身所引发的巨大文化影响力,充分证明了奖项的价值,根植于对艺术创作纯粹的敬畏与嘉奖,而非资历的简单堆砌。”
“这个奖项,属于‘秋河’,更属于将‘秋河’从文字中唤醒的灵魂塑造者——李青慈。”
铿锵有力的颁奖词在殿堂内回荡,余音未绝,李青慈在掌声浪潮和镜头聚焦中起身,鞠躬,上台。
第108章我向你道歉为他颁奖的,是至今仍……
为他颁奖的,是至今仍保持着华钟最年轻影帝纪录的蒋竞川。
聚光灯将两人完全笼罩。
“恭喜。”蒋竞川拿起那座沉甸甸的奖杯,递到李青慈手中,“青慈拿到华钟最佳新人的年纪,比我当年还年轻几岁,后生可畏。”
交接时他微微俯身,仿佛私人耳语,“从出道决赛夜我念出你的名次,到今天你站在这里,从我手里接过这个奖,真是恍如隔世。”
他目光复杂难辨,里面有纯粹的欣赏,更有一种一步步见证璞玉被自己亲手擦亮后的深沉感慨。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在酒吧里被刁难、倔强却尚不能完全自保的服务生,会蜕变成如今这个光芒万丈站在行业金字塔顶端,最万众瞩目的存在。
李青慈接过奖杯,最先感受到的是冰凉的金属质感。
他拿着无数新人演员向往不已的表彰,伫立在金灿灿的最高演艺殿堂之上,发表了简洁而真诚的获奖感言,感谢了导演的信任、剧组的包容、团队的陪伴,也提及了粉丝的支持与守候。
然而,无人能窥见他平静面容下真正翻涌的思绪。
“秋河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而演绎他,是我生命里的一次深潜。”
颁奖典礼至此在绚丽与掌声中落幕。
后台通道拥挤如潮,媒体记者、品牌代表还有其他嘉宾一波一波形成包围圈涌来。闪光灯刺眼,话筒几乎要怼到脸上,各种问题混杂着呼喊声。
李青慈被助理和几名保镖护在中心艰难地挪动,好不容易突破重围,走到一个相对僻静的VIP通道出口,正准备上车,一个颀长的身影突然挡在了车门前。
蒋竞川闲适地倚在门边,看起来已经等了很久。他抬手止住欲上前阻拦的周瑾薇和保镖,目光直直看向李青慈,语气不容拒绝,“跟我去个地方。”
明明上次两人针锋相对的场景还记忆犹新,李青慈态度冷淡,“蒋少,我想我没有这个义务……”
“那家私房菜馆,一年前我就想带你去尝尝,可惜被人半路截了胡,没去成。”蒋竞川打断他。
路潜当着他的面,强硬地带走李青慈的那一幕,他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所以今天刚好补上,权当我为你庆祝。”
“我没兴趣。”李青慈拒绝得甚至有些不留情面,欲绕过他上车。
“青慈,别让我难做,你不去,我就去你家楼下等,等不到,就去你公司楼下等。你知道的,我有的是时间,也有的是耐心。”
他视线投向通道尽头几个还未完全散尽的零星记者,意有所指,“让媒体拍到点什么‘蒋竞川深夜苦候李青慈’之类的画面,对我倒无伤大雅,对你恐怕不算什么好事,对吧?”
李青慈清楚眼前这个人绝不是在开玩笑,以蒋竞川的身份和行事作风,如果执意纠缠,制造更大的风波,两人一起登上头条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他压下心头的烦躁,对身旁的周瑾薇道,“薇姐,你先带团队回吧,我晚点自己回去。”
“青慈……”周瑾薇不太赞同。
“没事,我猜蒋少只是想叙叙旧罢了。”说完,他径直走向停在稍远处的那辆黑色奔驰S级轿车。
蒋竞川立马快步跟上,为他拉开了副驾驶的车门,然而对方脚步未停,仿佛没看见一般,直接拉开了后座门,矮身坐了进去。
他怔了怔,倒也没说什么,只是摇头轻笑一声,那笑里带着点自嘲和不以为意的纵容。
车子启动后,平稳驶入夜色中的车流。
寂静的车厢内,蒋竞川手上把控方向盘,余光却透过后视镜不动声色地打量李青慈。
他坐在后座,脱下了外套搭在膝上,眼睛看似专注地望着窗外,□□色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