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分裂再度浮现。
“难道我们要让社会回到情绪失控的时代?”
“共情不该是义务,沉默也是一种自由!”
“莫白的理想很美,但现实不允许全民崩溃!”
面对质疑,林雪音登上初心坛,面对万千直播镜头,只说了一句话:
“你们说共情让人脆弱?可你们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我们曾经一起痛过,才有了今天敢站出来反对‘净心会’的勇气?如果连痛都不敢,我们凭什么谈爱?”
她身后,百名心语者齐声朗读《共情誓词》:
>“我愿倾听你不肯说出口的痛,
>我愿承担你眼中多余的泪,
>我不愿你完美,只愿你真实,
>若世界逼你遗忘,请记得??
>还有一个人,正在替你记住。”
声音穿透云层,传遍五洲。
三天后,南极基地发生诡异变故:所有工作人员集体辞职,带走全部研究资料,并在全球媒体发布忏悔视频。领头科学家哽咽道:“我们在测试‘无感孢子’时,不小心泄露了一滴。结果整整一周,没人笑,没人哭,没人拥抱亲人……那种安静,比地狱还可怕。”
他们将研究成果尽数销毁,只保留一份备份,寄往初心园,附言:“请替人类保管这份错误。”
林雪音将其封入极渊最深处,与“容器之家”的档案并列存放。碑文刻下:“此处埋葬两种极端??一种怕痛,一种怕爱。”
岁月流转,第三代心语者成长起来。
他们不再局限于倾听与记录,而是开创“共情剧场”??将真实故事改编为沉浸式演出,观众佩戴特制头环,不仅能看见剧情,更能短暂体验当事人的感受:失去孩子的绝望、被背叛的窒息、贫穷的屈辱、歧视的灼烧……
许多人在剧场中崩溃大哭,但也有人走出时眼神清明:“我现在懂了,为什么她会那样做。”
更有学校开设“情感实战课”,学生必须完成一项任务:找到一个陌生人,让他为你流一次泪。不是表演,不是施舍,而是真正触动其内心。
一名少年完成了任务??他帮养老院一位失语老人找到了失散五十年的女儿。视频传上网后,评论区刷屏:“这才是教育该做的事。”
而初心园的桃树,每年都在变。
它不再只是春季开花,四季皆可绽放。有人说,这是灵脉滋养的结果;也有人说,是因为总有新人带着未诉之痛前来倾诉,树便不肯休眠。
某年冬夜,一个小女孩独自来到园中,抱着一只破旧布偶。她父母死于一场火灾,她是唯一幸存者,却因创伤封闭言语多年。
她在桃树下坐了一整夜,清晨离去时,手中多了枚心萤晶。当晚,她第一次开口说话:“妈妈,我想你了。”
次日,桃树第四次裂开,新字浮现:
**“花开不止为春,更为等你开口。”**
林雪音病倒了。
已是九十高龄,卧榻不起。守心宗上下哀恸,唯她神色安然。
临终前,她召来苏明远与诸位执事,留下遗训:
“不要为我建庙,不要塑像。若真想纪念,就让每个心语者出发前,都来桃树下折一朵纸花。让他们知道,这条路,曾有人用一生走过。”
她最后望了一眼窗外的桃林,微笑闭目。
那一夜,风雪骤起,钟声自响九次。
全国情绪田再次同步开花,花瓣飘向北方,汇成一道粉白色的河流,贯穿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