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三千零四十九章 石码子羊肉(第1页)

第三千零四十九章 石码子羊肉(第1页)

“要这么说也行。”周至笑道:“不过打围鼓的一般都是长期从事业余坐唱,且具有一定水准的川剧爱好者。他们通常有固定的群体也就是‘班子’,定期‘会哨’也就是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演奏演唱。”

“一个围鼓班。。。

车窗外的成都清晨薄雾未散,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影斑驳,路灯还未熄灭。吴仁中踩下油门,桑塔纳在空旷的马路上疾驰,轮胎碾过湿漉漉的路面,发出轻微的嘶鸣。周至靠在后座,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膝盖,思绪早已飞向那个突如其来的国务院专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麦小苗低声重复,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安,“他们怎么会找你?”

“不清楚。”周至摇头,但眼神却亮得惊人,“可既然能绕过层层机构直接打到所里,说明事情不小。”

吴仁中从后视镜看了他一眼:“老周,我听说最近上面在筹备一个‘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专项调研组,专盯新材料、新能源这些前沿领域。会不会……是冲着咱们的电池项目来的?”

周至瞳孔微缩。

他当然知道这个计划??后世被称为“863计划”的国家级科研工程,正是在1986年春天由四位科学家联名上书邓小平,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战略建议,随后迅速启动。而历史上的第一批入选项目,几乎全部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三大方向,新能源材料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才被逐步纳入。

但现在,时间才刚进入1985年末,距离正式立项还有半年多,怎么会有风声提前吹到自己头上?

除非……

他的心跳加快了几分。

除非是因为他这一世的动作太早、太猛,已经引起了高层注意。磷酸铁锂聚合物电池的技术路线,在当前国内连概念都算不上主流,更别说产业化设想。但他从去年就开始频繁接触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军工单位,甚至通过蓝天阳光集团牵线搭桥,试图整合资源。这些动作像一颗石子投入深潭,涟漪正悄然扩散。

“老吴,”他忽然开口,“你们所里有没有人认识国务院那边的人?”

“有倒是有,”吴仁中苦笑,“但我这种小研究员哪攀得上?不过……昨天来电话的是中心下属的科技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姓林,叫林振邦,据说是个实干派,专门负责新兴产业评估。”

周至默默记下这个名字。

车子驶入中科院成都分院大院时,天光已彻底放亮。门口执勤的保安认得吴仁中,挥手放行。他们一路直奔电化学研究所办公楼,脚步匆匆穿过走廊。刚推开办公室门,电话铃就响了。

接起听筒的瞬间,对方的声音沉稳有力:“是周至同志吗?我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林振邦。”

“林主任您好。”周至握紧话筒,语气恭敬却不卑不亢。

“不必客套。”林振邦开门见山,“我们注意到你在凉山州推动的一个锂电池研发项目,涉及磷酸铁锂与凝胶电解质复合技术。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周至深吸一口气,迅速组织语言:“这是一种新型储能材料体系,相较于传统的钴酸锂电池,它具备更高的热稳定性、更长的循环寿命和更低的成本。最关键的是,原材料中的磷和锂均可在国内实现自给,无需依赖进口。”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你说‘无需依赖进口’?”林振邦语气变了,“你知道现在国家外汇储备有多少吗?每年花十几亿美元引进国外电池生产线,结果核心技术还是捏在别人手里。如果真如你所说,这项技术能让我国在新能源领域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那你就是在做一件大事。”

周至喉头一动,没有急于回应。

他知道,这是试探,也是机会。

“林主任,”他缓缓道,“我不是为了立功才搞这个项目。我只是觉得,中国不能永远做技术的搬运工。我们可以慢,但不能停;可以落后,但不能认命。十年前我们连晶体管都不会造,可现在呢?卫星都上天了。只要方向对,坚持走下去,总有一天会追上来。”

又是一阵沉默。

这一次,持续得更久。

终于,林振邦的声音再度响起,低沉而郑重:“下周二,北京召开一场闭门研讨会,主题是‘未来十年我国战略性新兴技术布局’。我会推荐你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参会。希望你能准备一份详实的技术报告,尤其是关于产业转化路径的部分。”

“我一定准时到场。”周至声音坚定。

挂断电话,整个房间陷入短暂寂静。

麦小苗看着他,眼中既有担忧也有骄傲:“你要去北京了。”

“不只是去开会。”周至转身打开抽屉,翻出一堆资料,“我要让他们看到,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