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 第1662章 亲事必成(第2页)

第1662章 亲事必成(第2页)

他深吸一口气,抬头下令:“召集群臣,明日早朝,开廷议政。议题只有一个??

**谁该为西南铜毒案负责?**”

消息如风传遍京城。当晚,李相府邸灯火通明,密使往来不断。有人提议销毁证据,有人说动皇帝下旨禁言,更有人建议干脆嫁祸北狄细作,以平舆论。唯有李相本人独坐书房,久久凝视墙上一幅古画??画中是一位女子立于高台,手持竹简,身后万民仰望。

那是三十年前的林知遥,在忘忧台宣读冤案平反书的一刻。

他的儿子不解:“父亲何必惧怕一个死去多年的女人?”

李相苦笑:“你以为她死了?她的影子一直站在朝堂之上。只要还有人记得‘述真’二字,我们就永远无法彻底撒谎。”

次日清晨,紫宸殿外百官齐聚。未等钟鸣,已有数十名士子手持抄本《拾遗录》跪于丹墀之下,齐声诵读幸存者证词。声浪如潮,涌入大殿:

>“井水变色已三年,官府却说清甜依旧。”

>“孩子抽搐倒地,县令竟说是中邪。”

>“我们埋人不敢立碑,怕惹祸上身。”

殿内,太子立于玉阶之前,手中高举那份联名状:“诸位大人,你们听到了吗?这不是叛乱,是哭声。是三百条命,在地下喊了十年的冤!”

周御史出列,声音沉痛:“臣请求重启此案,彻查当年涉案官员,无论职位高低,一律交刑部会审!并设立‘民情直奏通道’,允许百姓越级递状,杜绝信息壅蔽!”

李相终于站出,脸色铁青:“证据何在?仅凭几纸民间抄录,岂能动摇国本?”

话音未落,一道苍老声音自殿外传来:“证据,我带来了。”

众人回首,只见阿衡拄杖而入,身后跟着那位从西南逃出生天的青年,以及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正是当年瘟疫的亲历者。

阿衡走到殿心,从怀中取出一块布包,层层打开,露出一小撮青黑色泥土。

“这是从西南第七号矿井深处取回的样本。”他说,“太医院不愿验,工部不敢看,那就让我来做一次‘民间会审’。”

他转向随行的一位老匠人:“你是三代铜匠,识不识得此土?”

老匠人颤抖着手捻起一点,凑近鼻尖嗅了嗅,又用舌尖轻舔,顿时面色大变:“这是‘蚀心铜渣’!遇水即溶,入体则蚀肝坏肾!二十年前朝廷明令禁止开采此类矿脉,违者斩首!”

全场哗然。

阿衡再取出一张泛黄账册:“这是某位商人遗落的私账,记录了十年间向四位京官行贿明细,总额白银十七万两。每一笔,都有银号凭据与交接人签名。”

他又指向三位老者:“他们是活口证人。其中一人,曾在深夜目睹官员焚烧病历,还将尸体投入枯井掩埋。”

李相踉跄后退一步,嘴唇发白。

太子环视群臣:“现在,还有人说这只是流言吗?”

无人应答。

良久,皇帝生母??现已退居慈宁宫的太后遣人送来一道懿旨:

**“先帝曾言:宁负权臣,不负苍生。今既有确证,当依法严办,以慰亡魂,以正朝纲。”**

圣旨落地,如同惊雷劈开阴云。

当日午后,朝廷连发三道诏书:

一、罢免户部右侍郎、工部左丞两名高官,收押问罪;

二、追查其余涉案人员,不论在职与否,一律追责;

三、设立“述真司”,专管重大民生案件复查,直属太子监管,独立于六部之外。

街头巷尾,百姓奔走相告。茶馆里,盲眼说书人换了新词:

>“铜井藏毒十载深,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