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守在他身边的艾兰说的:
“告诉她……我没有辜负她的信任。”
话音落下,极光骤然亮起,颜色前所未见??不是绿,不是紫,而是一种介于透明与金色之间的光晕。在这光芒笼罩下,老人的身体逐渐淡化,最终化作一缕声波,融入风中。
三天后,世界各地的共鸣学院学生报告称,他们在练习《听不见的耳朵》时,“听”到了一个新的声部。分析显示,那段旋律的频率特征与DE-0423生前脑波活动高度吻合。
他没有死去。
他只是加入了背景。
---
十年之后。
艾兰已二十八岁,仍是那个左耳失聪、右耳听力不足常人六成的青年。但他已成为“点灯人”制度下的首位协调者,职责不是领导,而是**倾听**。
他每天花六小时静坐于静默塔顶端,接收来自宇宙各角落的“投稿”??有些是星之城意识集群传来的光影诗篇,有些是深海巨squid用触腕敲击岩石形成的节奏序列,甚至还有来自平行时间线的匿名文本,声称自己是“如果艾兰当初选择守护之路”的另一个版本。
这些内容不会被筛选,也不会被评判。它们全部汇入《千灯录》主干,成为新章节的一部分。
某日清晨,艾兰收到一份特殊来稿。
发送源未知,坐标指向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的一个异常点。内容仅有一句话:
>“谢谢你,让我也能成为作者。”
署名是:**最初的沉默**。
艾兰读完,笑了。
他走到窗前,推开玻璃,任风吹乱头发。远处,新一代的孩子们正在校园里排练一首新曲,那是他们共同创作的成果,尚未命名。
歌声响起,不高亢,不华丽,却有一种奇异的穿透力,仿佛能触及灵魂最柔软的褶皱。
他闭上眼,轻声哼唱起来,与孩子们的声音融为一体。
那一刻,全世界的钟表同时慢了0。0001秒。
不是故障。
是宇宙在侧耳倾听。
而在遥远的银河中心,那艘刻着“未知”的全新光船终于成型。它没有立即启航,而是静静悬浮,船首缓缓开启一道门扉,门内是一片纯白的空间,中央摆放着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一支笔,纸上空白如初。
等待下一任执笔者。
风再次吹起。
它掠过山峦,拂过海洋,穿过城市与荒野,最后停在那本摊开的笔记本上。
纸页轻颤,仿佛有人翻动。
其实并没有人碰它。
只是世界,
又一次准备好了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