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桃夭定终身-高冷帝君漫漫追妻录 > 葛生(第2页)

葛生(第2页)

“老臣祭仲沉稳持重,母亲当年就是由他引荐给父王,后面又和我多次出入战场,由他为我坐镇,只要父王生前不改变立储计划,应该不至于生大变!”郑忽话虽如此,可脸上仍有遮盖不住的担忧。

诸儿安慰道:“历来王位变更就是腥风血雨居多。远的不提,单说现在的鲁国国君允,当时虽然顶着太子名头,还不是被息姑篡政十多年,最后靠他的大臣布局行刺了息姑才夺回王位。

愚弟只愿兄长该雷霆手段时切莫心软,不然遗患无穷。兄长届时若有急需,只管召唤,诸儿风里雨里,绝不推辞。"

郑忽心想,若一日是子突而非自己继了位,诸儿就算有心帮忙,齐王未必愿意冒如此风险去干涉他国内政,自己也必定不会让诸儿陷入两难境地。只是此时,他不愿多说什么,只想辞别前再和诸儿饮一杯酒。。。

。。。。。。

婉回到鲁军大营时,只有允一人独坐在帐内,他看到婉从帐外进来,似从沉思中惊醒,忙站了起来:"你回来了?"声音中带着犹疑。

婉没有勇气走向允,虽然只是几个时辰,她的思绪却全然乱了。去的时候,她希望允能挽留她,那时她对允还充满着依恋,虽然她不知那依恋是因为爱还是恐惧;可是现在,她却只想远离他,虽然她亦不知这远离是因为心存愧疚还是恐惧已经落地。

对,恐惧已经落地,她依然爱着那个人,在这么多年以后。

允望着婉,她似乎和出发前不一样了,虽然他说不出具体是什么,或许是她的头发凌乱了一些,或许是她的表情昏暗了一些。

允心里舒了一口气,应该是齐军没有接受鲁国的求降条件,他也是太过可笑,竟认为婉前去斡旋就能让对方三军放弃有利的局面。

后面若要割让郎城,也是眼下形势的迫不得已,幸好郎地远离齐、郑、卫三国,以后再慢慢拿回来,也并非不可能的事。他正要上前去握住婉的手,帐外有人进来,挥舞着锦缎制成的文书,大呼:"大王,齐军有文书送来!"

允拿过文书,打开看了许久才慢慢抬头,只见挥和婉都正盯着他看。挥焦急地问道:"他们是要战还是要和?"

允茫然地把文书递给挥,挥扫了几眼,仰天狂笑:"哈哈!叨扰多日,不胜歉意,雪停风落时,便是返程时。上面竟还有三国太子各自的签名。

夫人一人之力,竟能挡三军之势,如今一战,我鲁国以一抵三,且三国均是劲敌,这场战役,可换我鲁国几年不受小国叛乱侵扰。属下佩服,佩服!"

婉轻轻说道:"将军谬赞。三军既答应退兵,大王也无需再烦心,我有些劳累,先退下了。"

婉退下了,挥也赶着去其他营宣布消息。帐子里只剩下允一个人,碳火忽明忽暗,闪耀着微红的光,允忍不住上前,想把火拨得旺一点,火星带着灰烬飞起来,飞进眼里,有眼泪渗出,但也是一转眼的事,空余蔓延的不适和疼痛。

他拿起锦书,认真端详那几行字,似要想明白这后面的故事。婉去的短短一个时辰,竟可以让三国改变立场,收兵休战,究竟是婉打动了齐国太子,还是她根本无需打动?

这样的结果,莫说是兄妹,就算是自己,可否为了心爱的女子放弃一座城池?那一个时辰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不敢细想,他不过是想让自己放心,如今却落到了献美求荣的地步。

他掀开帐子,雪早停了,过两日待大军返程,这里一切又会归为平静,可他和婉终究无法回到过去了。他无法容忍一个女子感情的游离,更无法面对自己的嫉妒和悔恨。

许是年底接连几场的大雪,第二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万物争春,似乎都等不及似的要挣脱冬天的威力。三月初,郑国公亲邀齐、卫、宋在乌曹会盟。因为信中著明是邀请齐王,齐王不顾年迈在春寒陡峭中奔波千里,再回到临淄城时已经是四月了。

他难得唤来了夷仲年、公孙止和姬师傅几人,在汉广殿不远的绿柳扶荫处布置了一个赏春宴,君臣觥筹交错中,他缓缓说道:“郑国公的身体不太行了,这次乌曹会盟,许是他想为郑国最后尽最后一点心力,把他数十年辛苦经营的关系再稳固一下,为他的后人助力。

可叹他一代枭雄,既能把他的兄弟段赶到人心向背的绝境,又能一箭瓦解周天王的威望,还早早压中了宋国的宝,连如今的宋国国君冯都因早年被郑国收容儿而感恩郑国公,在诸侯中一直追随郑国。

郑国公这些年来,开疆扩土,一桩桩一件件,连我都要说声佩服!”

公孙止说道:“只可惜他有一件事远不如大王您,便是立嗣。明明早立子忽为太子,可又独宠子突的母亲,任由朝堂上明枪暗箭,子忽和子突各立山头。待一日郑国公归西,这郑国朝堂必有一番腥风血雨。”

“这便是我请各位今日前来饮酒的目的。我有预感,郑国很快便有大乱。郑齐这些年来,无论邦交还是战场一直亲若兄弟,郑忽还几次救过咱们太子的性命。未雨绸缪,若郑国一日陷入内乱,我们应该怎么做?"

春日的风暖洋洋地吹着,偶尔有鸟儿啁啾声,放眼望去,浅绿深绿,桃红浅紫,春意正闹,是再舒适不过的景色了,可是几个人却各个面色凝重,似乎在思考生死攸关的事。

姬师傅先开了口:"以臣愚见,郑国和齐国为君子之交,一日郑国需要借我国之力稳住局面,我国自然义不容辞。"

公孙止却摇摇头:"郑国现在几方各有制衡,子忽靠的是老臣祭仲,子突靠的是宋国国君和家臣雍氏,还有子覃,其母是陈国公主。若一日子忽王位不稳,我们也未有太大把握帮子忽赢得胜局。"

齐王说道:"太子和郑忽关系密切,若我们的太子一心要协助郑国呢?"

夷仲年笑了笑,说道:"太子和郑忽是私交,若一日郑公子落难,咱们的太子不论怎么救助,哪怕齐国养他一辈子,都是应该的。

可郑国和齐国的关系却是涉及到两国国运和百姓,这些年郑国霸象初现,齐国仗没有少打,却一直居于郑国之下。

可如今变数甚多,若郑国困于内乱,于我齐国正是图强壮大的好时机。既如此,咱们又何必执拗于谁是郑国国君?"

公孙止这才恍然大悟般笑道:"还是老将军眼光深远啊!"

夷仲年笑说:"哪里是我眼光深远,今日大王请咱们几个人来,分明是大王对太子爱之深而计之长啊!"

。。。。。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