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桃夭定终身-高冷帝君漫漫追妻录 > 陨落(第1页)

陨落(第1页)

诸儿回到使馆,斜靠在榻上,正闭目养神间,有下属急匆匆来报。

“殿下,郑国和鲁国联手,和宋国打起来了!”

诸儿并不吃惊,自郑忽被迫退位郑突继位后,鲁国和郑国关系从冰点极速升温。鲁国不甘只做齐国跟班,看到齐、郑、卫三角关系刚出现缝隙,便打算撬了郑国到自己阵营。还好现在稳住了卫国,不然可真是应了屋漏偏逢连夜雨。诸儿疲惫地说:“静观其变,你先退下吧,有事再来报。”

“还有一事,夷将军没了!”

冬日的下午,室内突然却昏暗如同傍晚一般了。诸儿像是被铁锤突然撞击了一下,浑身剧痛,却发不出一丝声音来。连日奔波的劳累深入骨髓,在这一刻身体终于像散了架,诸儿发现自己竟无法站立起来。

过了良久,他下令找人唤来了彭生,交代他留守在卫国,待明年三月卫君晋下葬,清嫁给公子顽,朔正式登基后,再返回卫国。

期间若无要事,十日一报;若有要事,三日一报;关键时刻,可自行裁决。诸儿做太子多年,早已练就喜怒不行于色,这会儿却身形涣散,眼睛通红,彭生知道诸儿和夷仲年情同父子,看他如此神色,心里不由替诸儿难过,只能连连答应,保证做好朔登基的后防。

"备车马,即刻回齐。"冬日的夜像刀一样刺人,诸儿多年行军打仗,甚少坐车,为的是躬身力行,和兵士们打成一片,做好表率。可今夜他无力再爬上马背,只得坐在车里,听着车轮吱吱呀呀碾压着结冰的道路,碾压着他的记忆。

夷仲年是齐王的弟弟,别的王室处处充斥着骨肉相残,可是夷仲年自幼和齐王亲近,齐王继位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辅佐着齐王开疆扩土。

不争不抢便罢了,偏偏他天生奇才,行军打仗自成一统,从不邀功自赏,却常常为下属出头争取名利,这些年下来在军中,他有无上的威望。

诸儿自幼被托付给夷仲年,夷在外是名声赫赫的大将军,私下里对诸儿却极细心温柔,除了教他功夫和兵法,诸儿小的时候,有时候饮食起居夷也要关心。这些年下来,诸儿心中对夷仲年的亲近,比起自己的亲生父亲来都要胜过几分。如果说整个齐国,能让他毫无戒备倾吐真言的,也只有夷仲年这一个人了。

所以当诸儿听到夷去世的消息时,他根本无法接受。夷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常年练武,这些年除了腰痛和腿痛这些常见毛病,身体并未大碍。

这次来卫之前,他还想着去夷府拜望一下,和夷仲年讨教一下到卫国后的策略。可惜卫国的消息来得仓促,他也无暇前去夷府,哪知再回去已是诀别。属下说夷将军是夜里感到胸口发痛,太医尚未赶到,人就去了。

车马日夜狂奔,几日后总算到了临淄。来到夷府门口,只见里面人来人往,治丧的、拜祭的各色人等穿梭,夷仲年生前简朴,死后竟如此排场,可见他在众人心中的地位。

诸儿心中稍作安慰,忙穿过人群进府安慰夷夫人。夷夫人早已神形涣散,但仍不忘托付诸儿往后多照顾夷将军的独子公孙无知,诸儿此刻恨不得把一切尽有的补给夷家,夷夫人此等要求,诸儿自然连连点头。

如此过了大半日,他才从夷府跌跌撞撞出来。这时又有小官来报说齐王精神欠佳,诸儿又赶忙回宫去了汉广殿。

汉广殿白日里仍点着灯,诸儿看到齐王,险些涌出泪来。齐王的凌乱不堪的白发好似多日不曾梳理,袍子上远远飘着酒气和腐败的气味。齐王望着诸儿,似从梦中醒来,喃喃说道:"孩子,你回来了?太晚了,太晚了,来不及见到你叔父一眼了。"

诸儿忍住心中剧痛,安慰道:"父王,您也不要太伤心了,心哀太重则伤身。"

齐王浑浊的眼里有泪光闪烁:"他陪伴我了这么多年,我以为他会陪到我死去,陪到看着齐国在你的手里壮大。如今他竟然先去了。。。。。。"

齐宫内外,都陷入了巨大的伤痛。这一年的年底,将士们不再欢庆,都自发为这位老将军守丧致哀。诸儿担心齐王精神,三两日便去汉广殿请安,又常宣姬师傅、公孙止他们入朝陪着齐王,自己却再也撑不住一个月来的外寒内火,霍然病倒了。虽病着,公务却一日不敢停息,高大魁梧的身体,短短时间竟消瘦了许多。

二月里,宋国又前来求援。去年年底,鲁国和郑国攻宋,并未有太多战果。刚过了年,郑君子突便邀鲁国和宋国再战一场,鲁国为了壮大声势,又一同邀请了和自己想好的纪国。宋国听闻三国来势汹汹,便去寻了和宋国相近,一向交好的卫国。

卫国的朔听到宋国的求援却有苦难言,父王新丧,他还尚未正式登基,国内还处于一片混沌之中,他心中万分不愿应战,但左右公子却力谏支援宋国,政权更迭之时,更要对外彰显稳定气象。另外,右公子掌管兵权,对外作战也为了扩大他在朝堂的影响。朔拒不得左右公子,只得私下了去求齐国意见。

可巧齐王如今因为夷仲年的离世而神智迷乱,诸儿又缠绵病榻,彭生远在卫国坐镇,诸儿思来想去,手下竟一时无一个趁手之人。

其实齐王各个孩子皆非凡俗之辈,比如鲁夫人的两个公子纠和彭生,可齐王既重用了彭生,便不愿再倚重纠,鲁夫人是鲁国人,齐王不愿鲁夫人一支过于壮大,便早早流放了纠到外地。

又比如卫夫人的公子小白,如今已二十出头,齐王觉得小白天资过人,胸襟宽广,才能甚至不在诸儿之下,只是他谨记郑国内乱,郑国公立郑忽为太子,又独宠郑突,以至于自己死后郑国陷入内乱。因而这些年齐王只是给到小白一些闲职,从不曾重用他。

诸儿突然意识到以前的局面已经不在,当年夷仲年和齐王国内坐镇,他只管四方征伐,如今夷仲年西去,父王也垂垂老矣,齐王当年的几位能臣也都渐渐苍老,是时候再着力培养一批新的干将了。他召来了小白,授他副将一职,让燕将军陪同,一同助宋国攻郑。

阳春三月,宋齐卫燕四国对阵郑鲁纪三国,七国在宋国边境混战。可惜这场战事看起来浩大,实际上卫国将士无心征战,齐国将士对新的将领小白不甚信服,燕国是宋公最后临时叫来,燕国只是派了一千余人凑数,除了宋国兵士出了全力,其余皆是边打边看。

而另一阵营,郑国抱着哀兵必胜的决心参战,鲁国和纪国则觉得此次诸儿不做统帅,是能够在战事上赢得齐国的绝佳机会,于是都派出了最得力的部队应战。

因而只是匆匆两日交锋,宋齐卫燕便草草收兵四处散去。郑鲁纪大军直攻进宋国都城,烧了宋国的城门,抢了一些财物才各自离去。待归去时,已经是四月了。

允许久不曾如此畅快了,他做鲁国国君十三年了,鲁国不是没有打过胜仗,可在战场上赢得齐国,这是第一遭。他太需要这个胜仗,有了这次胜仗,纪国对鲁国的信心又恢复了一点点;郑国和鲁国的同盟也算有了些实际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他心里的那个对手,总算是可以战胜的了。

是的,自从几年前和卫国会盟时在桃丘附近的鹅鸭湖见过诸儿,允心里就把诸儿视为对手了。他妒忌这个对手,忌惮这个对手,又时时想超越这个对手,他不知道想证明什么,也许只是想让婉知道,她的选择是对的。如今总算如愿了。

允自把婉送出鲁宫后,这两年外出征战总不忘带着公子同,同如今才七岁,有大臣不解,允也不多解释,他心里一直记着婉的话,想着只要把同养好了,一天带到婉的面前,婉不看僧面看佛面,总会和自己重归于好。

另外他自小活在自己兄长息姑的阴影下,幼时不曾上过战场,自己做了帝王好几年后待了解了些战场上的事,才慢慢敢在挥和一些将臣面前提些自己的意见,他希望同比自己有好的起点。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