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为什么不早说?”吕春声音沙哑。
“说了有用吗?”周砚叹气,“那时候,连剧本都被烧了。现在不一样了。你们把门推开了一条缝,风进来了,光也进来了。”
“我想请您回来。”吕春直视摄像头,“《涨潮》的最后一场戏,需要您亲自配音。”
长久沉默后,周砚说:“好。但我有个条件??那一段旁白,必须用我当年写在《门》剧本扉页上的话。”
“是什么?”
“**‘孩子,别怕黑。黑暗本身,就是在等待被照亮。’**”
挂断电话,吕春坐在桌前,久久不动。他翻开笔记本,写下新的调度计划:
>**《涨潮》终章,第157分钟。**
>
>画面全黑。
>
>老人声音缓缓响起,背景音是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
>镜头极缓推进,穿过层层叠叠的档案柜,最终停在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前。
>
>门开。
>
>外面不是世界,而是一片星空般的光点??每一个光点,都是“光库”中一段正在播放的记忆影像。
>
>字幕浮现:
>“本片所有结尾影像,均由全球‘星火协议’节点实时提供,永不重复。”
计划写完,窗外再次飘雪。
吕春起身,走到片场中央的巨幅海报前??那是《潮汐》三部曲的联合视觉,一片被撕裂的胶片缓缓愈合,裂缝中涌出星光。他伸手轻触画布,指尖传来粗糙的质感,像触摸到时间本身的纹理。
这时,小陈匆匆跑来:“公安部刚通报,那个境外组织的两名核心成员在第三国被捕,引渡程序已启动。他们供认,十年前曾贿赂国内某审查机构高层,系统性销毁了一批‘问题艺术家’的作品档案。”
吕春点头,没有惊讶。
他知道,风暴不会停止,但它再也不能决定方向。
晚上,他独自回到家中,打开那个装满证据的U盘。这一次,他不再只是查看,而是启动了一个新项目:《残稿重生计划》。他要联合AI修复团队,将《茧》系列残稿、被禁剧本手稿、失踪音乐原谱,逐一复原,并以开源形式发布在“光库”平台。
“不是为了报复。”他对技术组说,“是为了证明:创造力,永远比破坏力活得更久。”
深夜,他梦见自己走进一间无限延伸的图书馆,书架上每一本书都由影像构成。他随手抽出一本,封面写着《我的父亲是右派》;再抽一本,《我妈妈在工厂爆炸中死了》;又一本,《我哥哥是同性恋,他跳楼了》。他走着走着,看见一个小女孩坐在角落读书,抬头对他笑:“叔叔,这些书都是活的吗?”
他蹲下身:“是啊。只要有人读,它们就一直活着。”
醒来时,晨光正照在桌上那封瑞士来信上。他拆开信封,终于读完了全文:
>“吕春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