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瑶因为接下来的事,独自在书房里琢磨了一个上午的时光。
“皇上驾到!”还没到用午膳的时光,处理完正事的胤禛就到了。
“臣妾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金安!”宋玉瑶迎了上来,看着胤禛,脸上就带了笑。
不管接下来的事如何麻烦,胤禛封她为皇后,这就是对她的看重和心意。
“平身!”胤禛一边说着,一边扶起了宋玉瑶,脸上亦是带着笑。
“瑶儿,你终于是朕的皇后了。”胤禛握着宋玉瑶的手,眼睛亮晶晶的。
“多谢皇上,臣妾很高兴能做您的皇后。”宋玉瑶回握着他的手,暂时将之前的思虑都抛在脑后,眼中亦是亮晶晶的。
此时此刻,他克服阻碍,将这个位置奉于她手,确实该高兴,为他的心意。
“是朕让你等了太久。”胤禛的眼神中有些抱歉。
“您不必抱歉,您对臣妾已经够好了。”宋玉瑶用清澈、沉静的眸子看着他,很是认真地道。
这也是真心话。跟现代比,胤禛这样的丈夫称不上是什么好男人,甚至可能被定义为渣男。
但她也没法脱离了环境去要求他,以这时代的标准,能给她的,他已经在尽力给了。她都尚且做不到什么都不顾及,只一心和他情情爱爱,她又何必去要求他呢?
“够好了吗?”胤禛眼神有些忐忑,又有些探寻。
瑶儿的好,随着岁月的变迁,并未慢慢褪去,反而一日比之一日、一年比之一年,更让他觉得珍贵。越是回忆以往,他越觉得那些年有负于瑶儿,瑶儿真的不委屈吗?
宋玉瑶想了想,点点头道:“臣妾觉得已经挺好了。”
即使钮钴禄氏得宠生子、即使年氏受宠、独宠,她在后院里也没被亏待过,这不是已经挺好了吗?女人间的几句挤兑、下人们的得宠不得宠,她并不是很在意。
胤禛轻叹了一声,不说话了,默默把宋玉瑶又抱紧了怀里。他又不是不知道,瑶儿从来都是知足常乐、不喜欢抱怨的性子,怎么可能会说出别的话来呢?
宋玉瑶也回抱了胤禛,把头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静静听着他的心跳。
历史已经变了,未来如何,她也难把握,会怎样呢?她的儿子能顺利登上那个位置,她和胤禛会成就一段善始善终的佳话吗?还是她会成为又一个卫皇后呢?
她也不知道,那就珍惜此时此刻吧。有花堪折直须折,至少他此刻的情意是真。
宋玉瑶的册封大典,本来胤禛是要大办的,不过,在宋玉瑶的劝阻之下,还是办得简了一些。毕竟西北那边还在进行着战事,抚远大将军还是她的儿子,她这做额娘、做皇后的,在这大办典礼,像什么样子?
其实,现在国库里倒也不算空虚。追缴各省亏空的事,自从胤禛登基就一直在干,随着这事干得卓有成效,国库的钱粮就渐渐多了。
胤禛不只是在雍正五年开了闽粤海禁,还又与俄国签订了互市条约,在两国边境开放互市,并且在雍正七年把浙江的海禁也开了。通过海外贸易、互市,大清的经济更加繁荣了许多,国库更加丰裕了,眼看着已经有了盛世的迹象。
而宋玉瑶改良的各种良种、钮钴禄氏贡献出的玻璃方子、肥皂方子等,也为这将要到来的盛世贡献了一些力量。
她在这个时代,终归是发挥了一些力量。
在封后大典过后,朝堂上果然提起了立太子的事,胤禛现在毕竟也不年轻了。
原先弘旭就是长子,现在随着宋玉瑶封后,他就成了名正言顺的嫡长子,既嫡且长,这继承人的身份,在之前的那些汉人王朝一直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下,其实是应该没有什么疑问的。有一些官员便奏请立皇长子为太子。
“主子,前朝有御史上书请立咱们嘉郡王为太子了!”小安子急冲冲地走进来向宋玉瑶回禀道。
宋玉瑶本来笑着的脸一下子凝重了起来,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皇上是何反应”她看着小安子道。
“皇上言‘储君之事事关国本,当详议’。”小安子小心地看了自家主子一眼,小心地回道。
“你下去吧,让咱们的人低调些,不要生事。”宋玉瑶吩咐道。
其实照她来看,作为一个已经出宫建府的皇子,长岁真的成为太子,反而还不如不做这个太子。只是,这要看胤禛的心意,而自己母子现在要做的就是老实、低调、安分。
“儿子给皇额娘请安。”这日朝议结束之后,长岁来了宋玉瑶这里。
“为了立太子的事而来?”宋玉瑶问。
“是,额娘已经得到消息了?”长岁点点头,眼中是了然。
宋玉瑶看着这个儿子,他脸上并不见骄傲得意,还是一如既往地沉稳,让宋玉瑶放心了些。
“嗯,太子之事,你怎么想?”宋玉瑶问他,她并未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儿子以为,这太子之位有弊无利。”长岁冷静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