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摄政妖妃的赤胆忠臣 > 第316章 王令沅才是许谦4k(第2页)

第316章 王令沅才是许谦4k(第2页)

班师回京途中,林霜始终沉默。直至某夜宿营溪边,她才低声开口:“我们在破除神话,可也在创造新的信仰。你说,会不会有一天,百姓也会把我们当成‘救世主’供起来?”

萧景珩拨弄篝火,火星升腾如星雨。“会的。”他坦然道,“但只要我们活着,就要不断告诉他们:我们也会犯错,也会疲倦,也会想要放弃。真正的力量不在我们身上,而在每一个敢于说真话的普通人心里。”

他从怀中取出一本薄册,递给林霜。是《赤胆录》的最新增补篇,题为《凡人志》。里面记录了北境赈灾时第一个打开自家粮仓的乡绅,记录了南方运河工地上累倒身亡的监工老李,也记录了那位在街头宣讲新政却被殴打仍坚持发声的书院学子。

“历史不该只记住帝王将相。”他说,“它应该记住这些名字。”

林霜翻到最后一页,看到自己的名字下写着:“林霜,江湖人,曾拔剑指向君王,亦曾为孩童摇铃安眠。其所行未必皆对,但始终未背初心。”

她笑了,眼角泛光。

回到京城三个月后,朝廷颁布新政:废除“赤胆巡察使”一职,改设“民察院”,由各地推选代表组成,三年轮换,监察百官,弹劾贪腐。林霜主动辞去职务,回归江湖,仅以顾问身份参与重大决策。

与此同时,萧景珩宣布逐步归政于帝。小皇帝已年满十四,通读《新训典》,亲自主持春耕祭,并在太庙前宣誓:“朕承天命,实受万民之托。若有负苍生,愿如断碑碎石,不得入祖陵!”

全国震动。

这一年秋天,第一场秋雨如期而至。长安街头,一群孩童在雨中奔跑嬉戏,手中举着纸做的“铜铃”,叮当作响。书店门前挂出新书预告:《赤胆录?平民卷》,收录一百零八位普通人的义举故事。

而在遥远的东海之滨,那座曾囚禁龙祸的海底神殿遗址上,渔民们自发建起一座小庙。不供神佛,也不塑帝王像,只立了一块无字碑。每逢出海归来,他们便在此停留片刻,默默放下一束稻穗或一条鲜鱼。

问其缘故,答曰:“这里埋着过去的苦难,也藏着未来的希望。我们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更好,但我们愿意相信。”

冬至那天,林霜独自登上龙脊渊旧址。寒风吹动她的白发,腰间铜铃久未响起。她从包袱中取出一把锈剑??那是当年萧景珩赠她的信物,也是她斩断陈允佩剑的那一柄。

她将剑插入岩缝,又放上一本手抄的《民生策》。

转身离去时,忽听身后传来一声极轻的铃响。

她没有回头,只是嘴角微扬。

同一时刻,皇宫东宫书房内,年轻帝王正伏案疾书。他写下最后一句话:

>**“治国之道,不在求仙问道,而在俯身听雨。当风雨敲窗之时,若君王听见的是百姓屋漏之声,而非雷霆威吓之音,则天下可安。”**

窗外,细雨绵绵,润物无声。

数日后,一场罕见的日食降临大地。黑暗笼罩半个帝国长达两刻钟。过去每逢此象,必有谣言四起,称“天罚将至”“妖妃现世”。

可这一次,城市乡村皆无骚动。学堂里,先生点燃油灯,继续讲课:“日食不过是日月相掩,与人事无关。大家记住了,真正的黑暗,是明知真相却装作看不见。”

边境哨所中,老兵拍了拍新兵肩膀:“别怕,太阳总会回来。只要人间还有人守着良心,就没有什么能永远遮住光。”

当阳光重现,万里河山一片金辉。

有人看见,在北方草原上,一群牧童合力抬起一块巨石,下面压着一张泛黄的告示??那是十年前陈允发布的禁粮令残片。孩子们把它丢进火堆,火焰腾起时,齐声背诵《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而在南方小镇的茶馆里,两位老人依旧对坐饮茶。

“你说,咱们还能活几年?”林霜问。

“谁知道呢。”萧景珩吹开茶沫,“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得盯着那些想走回头路的人。”

她笑:“你还是那么较真。”

“不然呢?”他反问,“答应过的事,怎么能忘?”

风穿堂而过,铜铃轻响。

远处传来稚嫩歌声,是孩子们在唱新编的童谣:

>“锈剑不折,铜铃长鸣;

>不怕官贪,不怕雨冷。

>谁若欺民,自有法绳;

>心中有秤,便是太平。”

歌声飘远,融入青山绿水之间。

许多年以后,史官修撰《大胤中兴实录》,在卷首写下这样一段话:

>“世谓乱极必治,否极泰来。然观本朝之兴,非因天降圣贤,亦非神明护佑,实乃千万凡人不肯低头之果。彼时上下同心,官不负民,民不畏官,虽无奇功异能,而仁政自行。故曰:国之将兴,必有征兆??不在祥瑞,而在人心苏醒。”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