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怕韩裕华不相信,又像是炫耀家里孩子一样,梅姨从兜里掏出手机,点了几下,说:“上次稚音在白石镇上表演,有人拍了视频,我还存下来了。”
“你看。”梅姨把手机递给韩裕华。
韩裕华看了视频就知道刘姨梅姨说的不假,林稚音确实跳的非常出色。第一次舞蝶能发挥成这样,说明她是有天赋的。
那之前她为什么要故意隐藏实力?
韩裕华没有当场询问林稚音,把手机还给梅姨后,笑着自嘲了两句,说自己没当伯乐的眼力见,一匹千里马就在眼前居然没发现。
林稚音见韩裕华没有戳破自己,暗松一口气,心里头却又非常的不安。
韩裕华拍了拍手喊集合,等学生们都站好后,给她们介绍刘姨和梅姨。
刘姨和梅姨以前是平湖歌舞团的舞蹈演员,专门跳的采茶舞,她们年轻的时候,经常跟着团里到处表演。
那时候人们的娱乐活动还很少,有歌舞节目看都欢欣鼓舞的,市里的各种活动会邀请她们,乡下农忙过后,农民庆祝丰收,也会请她们去跳舞庆祝。还有大小庙会、节庆典礼,几乎处处都有她们“采茶”的身影。
后来,国家经济腾飞,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娱乐活动也多了。歌舞,尤其是民间歌舞,渐渐的就没人爱看了,像采茶舞这样的舞蹈,年轻人嫌土气,也没人传承了。
舞蹈团经济效益不好,为了盈利生存,便不再排采茶舞,追赶起潮流,改表演现代歌舞了。梅姨和刘姨在团里没有用武之地,加上年纪也大了,便退出了舞团。
这两年,国家倡导发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平湖政府响应号召,开始颁布抢救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各项政策,像采茶舞这样的非物质文化才渐渐被人重视起来。
梅姨和刘姨表演采茶舞的经验丰富,韩裕华今天请她们过来,就是想让她们来看看学生们的表演,给予指导意见的。
看完学生的排练,刘姨和梅姨认真地上前一一指导,之后还和韩裕华提了几个现阶段学生们跳舞时存在的问题。
默契度不够,道具使用不熟练,演员的情绪不够饱满,感染力不足……如果想要跳好采茶舞,这些都要解决。
另外,梅姨和刘姨还建议韩裕华重新分配学生的舞蹈角色。这话说得很委婉,但韩裕华明白她们的意思,她自己心里也有这个打算。
因此,排舞结束后,韩裕华把林稚音喊到了一旁,轻声询问道:“稚音,你是不想舞蝶吗?”
林稚音抿了下唇,说:“我接触采茶舞的时间短,对这个舞蹈还不是很熟悉,担不起‘蝴蝶’这么重要的角色,我想……还是让练习时间更长的同学来表演比较合适。”
“练习时间固然重要,但角色和表演者的契合度同样也很重要。你接触采茶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你舞感好,技巧高,我相信要不了多久你就能完美地将‘蝴蝶’的舞姿呈现出来。”
韩裕华循循说道:“从这段时间的练习来看,老师看得出来你很热爱舞蹈,也很想把采茶舞跳好,这一点,老师和你是一样的。”
“不瞒你说,我从小看着采茶舞长大,现在这个舞蹈断了代,你不觉得可惜吗?这几年,我一直在想办法让采茶舞传承下去,这次校庆表演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我想呈现一个出色的舞台。”
这时候的韩裕华不像是指导老师,更像是一位同辈。她殷切地看着林稚音,请求道:“稚音,你有能力,由你来跳‘蝴蝶’能让这个舞蹈更加完美,你别急着拒绝,试一试,好吗?”
林稚音恍了下神,余光扫了眼周围的成员们,沉默了。
第18章19仲春捕鱼少年和美人鱼少女……
排练结束,林稚音心事重重地离开学校。
上了公交车,她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因为心里一直在想着韩裕华在练舞室里说的话,没注意听报站声,等回过神来,才发现已经过站了。
她倏地站起来,迟疑了下,又坐了回去。
反正都坐过了,索性就一过到底吧。
新闻里,北方这时候已经是秋意萧瑟了,但南方的夏天还没过去,太阳仍旧火辣,草木仍然繁盛,绿意盎然。
不过最近白昼时间的确慢慢变短了,之前六点多钟太阳才落山,现在五点多钟的光景,天际就有了晚霞。
林稚音在河堤站点下了车,走下台阶,站在河岸边吹风。
太阳西斜,河面在余晖的映照下,像是变成了橘子海,水面泛起橘色的波澜,时不时有小鱼跃出河面,发出“叮咚”一声。
万事万物都恰如其分的美好。
但这样的安宁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在林稚音拿出纸巾,准备铺在地上坐一会儿时,一群少年拿着捕鱼网,提着桶,呼啦啦地跑下来,把在堤岸上歇息的麻雀都吓飞了。
打头一个男生看到河边有人,还是个女孩,稀奇地停下来,看清林稚音的脸后,“呦呵”一声,道:“这不是阿樾的漂亮女友吗?”
“就是她。”
“上回上广场上跳舞的那个。”
“错不了。”
其余的男生哄笑着附和。
林稚音也认出了那群少年,是从樾在白石镇的朋友。说话那个就是上回看表演时坐在从樾身边,一直和他聊天的男生。看他们拿网提桶的架势,是准备下河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