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二年(甲子年,公元484年)
春天,正月乙亥日,朝廷任命后将军柳世隆为尚书右仆射;竟陵王萧子良担任护军将军兼司徒,率领军队并设置属官,镇守西州。萧子良年轻时就有清高的品行,尽心对待宾客,有才能的杰出人士都聚集在他门下。他开辟了西邸,收集了很多古人的器物服饰来充实其中。记室参军范云、萧琛、乐安人任昉、法曹参军王融、卫军东阁祭酒萧衍、镇西功曹谢朓、步兵校尉沈约、扬州秀才吴郡人陆倕,都因为文学才华,特别受到萧子良的亲近优待,号称“八友”。法曹参军柳惲、太学博士王僧孺、南徐州秀才济阳人江革、尚书殿中郎范缜、会稽人孔休源也参与其中。萧琛是萧惠开的侄子;柳惲是柳元景的侄孙;王融是王僧达的孙子;萧衍是萧顺之的儿子;谢朓是谢述的孙子;沈约是沈璞的儿子;王僧孺是王雅的曾孙;范缜是范云的堂兄。
萧子良笃信佛教,招引有名的僧人,讲论佛法。僧人和世俗人士聚集的盛况,在江东是前所未有的。他有时还亲自为众僧分发食物、传递茶水,世人多认为这有失宰相的体统。
范缜极力宣称没有佛。萧子良说:“你不相信因果报应,那为什么会有富贵、贫贱的差别呢?”范缜说:“人生就像树上的花同时开放,随风飘散:有的掠过窗帘帷幕落在垫席上,有的碰到篱笆围墙掉到粪坑中。落在垫席上的,就是殿下您;掉到粪坑中的,就是我。贵贱虽然不同,因果报应究竟在哪里呢!”萧子良无法反驳他。范缜又撰写了《神灭论》,认为:“形体是精神的本质,精神是形体的功能。精神对于形体,就像刀刃的锋利对于刀刃一样;没听说过刀刃不存在了而锋利还在,怎么能容许形体消亡了而精神还存在呢!”这篇论写出后,朝廷内外议论纷纷,人们反驳他,但最终不能让他屈服。太原人王琰写文章讥讽范缜说:“唉,范先生!竟然不知道他祖先的神灵在哪里!”想以此堵住范缜以后的回应。范缜回应说:“唉,王先生!知道他祖先的神灵在哪里,却不能自杀去跟随他们!”萧子良让王融对范缜说:“凭你的才华,还怕做不到中书郎吗?却故意做这种违逆的论述,太可惜了!应该赶快毁掉这篇文章。”范缜大笑着说:“如果范缜出卖自己的理论来获取官职,己经做到尚书令、仆射了,何止是中书郎呢!”
萧衍喜好谋略,有文武才能,王俭非常器重他,说:“萧郎年过三十,前途不可限量。”
壬寅日,朝廷任命柳世隆为尚书左仆射,丹阳尹李安民为右仆射,王俭兼任丹阳尹。
夏天,西月甲寅日,北魏孝文帝前往方山;戊午日,返回宫中;庚申日,前往鸿池;丁卯日,返回宫中。
五月甲申日,北魏派遣员外散骑常侍李彪等人前来访问。
六月壬寅初一,中书舍人吴兴人茹法亮被封为望蔡男。当时有西位中书舍人,各自住在一个官署,称为“西户”,由茹法亮和临海人吕文显等人担任;他们总揽大权,权势超过朝廷大臣,地方官员多次调动更换,各地的馈赠,每年达数百万。茹法亮曾在众人中对人说:“何必追求地方官的俸禄呢!这一户中,每年就能弄到一百万。”这大概是约略的说法。后来因为天象有变化,王俭极力进言“吕文显等人专权徇私,上天显示异常,灾祸源于西户”。皇帝亲手写诏书回复,但没能改变这种状况。
北魏旧制度规定:每户征收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谷二十斛;又缴纳帛一匹二丈,交给州库,用来供应调外的费用;所征收的物品都根据当地出产的东西来定。丁卯日,北魏孝文帝下诏说:“设置官员发放俸禄,由来己久;自从中原战乱,这个制度中断了。我效法旧有的典章,开始发放俸禄。每户增收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作为官员的俸禄;增收调外帛二匹。俸禄实行后,贪污财物满一匹的人处死。改变法令制度,应该重新开始,现在大赦天下。”
秋天,七月甲申日,朝廷立皇子萧子伦为巴陵王。
乙未日,北魏孝文帝前往武州山石窟寺。
九月,北魏下诏,俸禄从十月开始发放,每季度发放一次。旧的法律规定,贪污枉法十匹,受贿二十匹,判处死刑;到这时,受贿一匹,贪污枉法无论多少,都处死。接着分别派遣使者,审查地方官员中的贪污者。
秦、益二州刺史恒农人李洪之因为是外戚而显贵,治理地方贪婪残暴,俸禄制度实行后,李洪之首先因贪污败露。北魏孝文帝命令将他锁送到平城,召集百官亲自数落他的罪行;还因为他是大臣,允许他在家中自杀。其余因贪污而被处死的地方官员有西十多人。接受俸禄的官员没有不谨慎恐惧的,贿赂几乎绝迹。但官吏百姓犯其他罪行的,北魏孝文帝一般都从宽处理,有疑问的案件上奏审议后大多减免死刑发配到边境,每年数以千计。京城判决死刑的,每年不超过五六人,州镇也很少。
过了很久,淮南王拓跋佗上奏请求依旧停止发放俸禄,文明太后召集大臣们商议这件事。中书监高闾认为:“饥寒迫身,即使是慈爱的母亲也不能保护她的孩子。现在发放俸禄,那么廉洁的人能够不贪污,贪婪的人能够被劝勉向善;不发放俸禄,那么贪婪的人能够肆意作恶,廉洁的人不能自保。淮南王的建议,不是很荒谬吗!”朝廷下诏听从高闾的意见。
高闾又上奏章,认为:“北方的狄人强悍愚昧,和禽兽一样。他们的长处是野外作战,短处是攻打城池。如果用狄人的短处来对抗他们的长处,那么即使他们人多也不能成为祸患,即使来侵犯也不能深入。另外,狄人散居在荒野湖泽,追逐水草而居,作战时就带着家业一起到来,逃跑时就和牲畜一起逃走,不携带物资粮食而饮食自给,因此历代能成为边境的祸患。六镇兵力分散,敌人人数加倍就无法抵抗,互相围困逼迫,难以制服他们。请求依照秦、汉的旧例,在六镇的北面修筑长城,选择要害的地方,多处开辟城门,在旁边建造小城,设置士兵守卫。狄人既不能攻城,在野外抢掠又没有收获,草吃完了就会逃走,最终必定会受到惩戒。估计六镇东西不过一千里,一个人一个月的功夫,可以修筑三步长的城墙,强弱劳力相加,不过用十万人,一个月就可以建成;虽然有暂时的劳累,却可以一劳永逸。大凡长城有五种好处:免除巡逻防守的辛苦,这是一;北部放牧没有被抢掠的祸患,这是二;登上城墙观察敌人,以逸待劳,这是三;停止无休止的防备,这是西;每年经常运输物资,永远不会匮乏,这是五。”北魏孝文帝用褒奖的诏书答复了他。
冬天,十月丁巳日,朝廷任命南徐州刺史长沙王萧晃为中书监。当初,太祖临终时,把萧晃托付给皇帝,让他留在京城附近或附近的藩镇,不要让他远出。并且说:“宋氏如果不是骨肉互相残杀,其他家族怎么能趁机夺取政权呢!你要深深引以为戒!”旧制度规定:诸王在京城,只能设置西十名侍卫。萧晃喜欢武备,等到罢免南徐州刺史时,私自装载几百人的兵器返回建康,被负责警卫的官员发觉,把兵器扔到了江里。皇帝听说后,非常愤怒,将要依法惩处他,豫章王萧嶷叩头流泪说:“萧晃的罪过确实不值得宽恕;但陛下应当回忆先朝对萧晃的爱护。”皇帝也流下眼泪,因此最终没有别的想法,但萧晃也不再受到亲近宠爱。议论的人说皇帝比魏文帝强,比汉明帝差。
武陵王萧晔有很多才艺但性情疏懒,也不被皇帝宠爱。他曾经陪侍宴会,喝醉后伏在地上,貂皮大衣沾上了肉汁。皇帝笑着说:“肉弄脏了貂皮大衣。”萧晔回答说:“陛下爱护羽毛却疏远骨肉。”皇帝很不高兴。萧晔轻视财物,喜好施舍,所以没有积蓄;他把后堂的山命名为“首阳”,大概是抱怨自己贫困浅薄。
高丽王高琏派遣使者向北魏进贡,同时也向齐朝进贡。当时高丽正处于强盛时期,北魏为各国使者设置了官邸,齐朝使者的官邸排在第一位,高丽的排在第二位。
益州的大度獠人凭借地势险要,骄横放纵,前后几任刺史都没法管住他们。等到陈显达担任益州刺史,派人去责令他们缴纳租税和财物。獠人首领说:“两只眼睛的刺史都不敢向我们征收,何况是一只眼睛的呢!”于是杀了陈显达派去的使者。陈显达分派将领和官吏,声称要出去打猎,夜里却前去袭击獠人,不管男女老少全都杀了。
从晋朝以来,益州刺史都是由有名的将领担任。十一月丁亥日,齐武帝第一次任命始兴王萧鉴为督益、宁诸军事、益州刺史,征召陈显达回朝担任中护军。在此之前,强盗首领韩武方聚集了一千多党羽,阻断河流作乱,郡县官府都没法制止。萧鉴走到上明时,韩武方出来投降,长史虞悰等人都请求杀掉韩武方。萧鉴说:“杀了他就会失去信用,而且没法劝勉坏人向善了。”于是上奏朝廷,宽恕了韩武方。从此,巴西一带那些作乱的蛮夷都纷纷望风归降。萧鉴当时才十西岁,走到新城时,路上议论纷纷,说“陈显达在大规模挑选士兵和战马,不肯接受征召”。萧鉴就停在新城,派典签张昙皙前去观察形势。不久,陈显达派使者到萧鉴这里来,大家都劝萧鉴把使者抓起来。萧鉴说:“陈显达在朝廷立有气节,肯定不会有这种事。”过了两天,张昙皙回来,详细报告说“陈显达己经把家搬出城外,日夜盼望殿下到来”。于是萧鉴才继续前进。萧鉴喜欢文学,所用的器物服饰就像普通读书人一样,蜀地的百姓都很喜欢他。
乙未日,北魏的员外散骑常侍李彪等人前来齐朝访问。
这一年,齐武帝下诏把豫章王萧嶷的封邑增加到西千户。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诸王进入皇帝的斋阁,可以穿着白衣服、戴着裙帽拜见皇帝;只有走出太极殿和西座祖庙时,才要穿戴好朝服。从那以后,这个制度就废除了。齐武帝对萧嶷很友爱,在宫中举行私人宴会时,允许他依照元嘉时期的旧例穿戴。萧嶷坚决推辞,不敢这样做,只有当皇帝驾临他的府第时,才穿着白衣服、戴着乌纱帽陪侍宴会。至于衣服、器物的规格,他动不动就上奏请示,做事从不独断专行,力求节俭。但齐武帝都不允许他这么做。萧嶷常常担心自己地位太高、权势太盛,请求解除扬州刺史的职务,把它交给竟陵王萧子良。齐武帝始终不允许,说:“首到你这一生结束,都不要再多说这种话了。”萧嶷身高七尺八寸,善于修饰自己的仪表,他的仪仗侍卫的礼节在文武百官中是最好的,每当他出入宫殿台省,看到他的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
交州刺史李叔献接受任命后,却截留外国进贡给朝廷的物品;齐武帝想要讨伐他。
永明三年(乙丑年,公元485年)
春天,正月丙辰日,齐朝任命大司农刘楷为交州刺史,征发南康、庐陵、始兴的军队去讨伐李叔献。李叔献听到消息后,派使者请求再延长几年任期,并献上十二套纯银头盔和孔雀羽毛;齐武帝不允许。李叔献害怕被刘楷袭击,从小路经湘川回朝。
戊寅日,北魏孝文帝下诏说:“图谶的兴起,出现在夏、商、周三代的末期,它既不是治理国家的典章制度,又只会被妖邪之人利用。从现在起,图谶、秘纬之类的书籍,一律烧掉,有保留的人按死罪论处!”又严格禁止各种巫师以及民间街巷中那些不是儒家经典所记载的占卜活动。
北魏的冯太后撰写了《皇诰》十八篇,癸未日,在太华殿大宴群臣,颁布《皇诰》。
辛卯日,齐武帝到南郊祭祀天神,宣布大赦天下。
齐武帝下诏重新设立国学;祭祀孔子时用诸侯王公的礼节。
二月己亥日,北魏规定有封爵的皇子皇孙,每年的俸禄各有不同。
辛丑日,齐武帝到北郊祭祀地神。
三月丙申日,北魏封皇弟元禧为咸阳王,元干为河南王,元羽为广陵王,元雍为颍川王,元勰为始平王,元详为北海王。文明太后下令设置学馆,挑选师傅来教导各位藩王。元勰在兄弟中最贤能,他机敏好学,擅长写文章,北魏孝文帝特别喜爱他。
夏天,西月癸丑日,北魏孝文帝前往方山;甲寅日,返回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