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资治通鉴白话版 > 齐纪五 公元494年(第3页)

齐纪五 公元494年(第3页)

当初,各藩王外出镇守地方时,朝廷都会给他们安排典签,把藩王辖区内的事务全都交给典签掌管。典签经常进京奏事,一年要往返好几次,皇帝常常和他们单独谈话,询问州里的情况,刺史政绩的好坏全凭典签的一句话决定。从刺史以下的官员,没有不低声下气讨好典签的,还总担心做得不够。于是典签在州里权势极大,大肆谋取私利。武陵王萧晔担任江州刺史时,性格刚烈正首,不肯屈从典签;典签赵渥之对人说:“现在进京就能换掉刺史!”他见到齐武帝萧赜后,极力诋毁萧晔;萧晔最终被免职召回京城。

南海王萧子罕驻守琅邪,想暂时去东堂游览一下,典签姜秀不允许。萧子罕回来后,哭着对母亲说:“我想移动五步都做不到,和囚犯有什么区别!”邵陵王萧子贞曾想要一点熊白(熊背上的脂肪,可食用),厨师回答说典签不在,不敢给他。

齐武帝永明年间,巴东王萧子响杀了刘寅等人,齐武帝听说后对大臣们说:“子响竟然谋反!”戴僧静高声说:“各位藩王本来就该谋反,何止巴东王一个!”武帝问他原因,戴僧静回答:“藩王们天生无罪,却被典签整天软禁,要一根藕、一杯水,都得请示典签;典签不在,就只能整天忍着渴。各州只听说有典签,没听说有刺史,他们怎么会不谋反!”

竟陵王萧子良曾问众人:“士大夫为什么要去拜见典签?”参军范云说:“拜见长史以下的官员都没好处,拜见典签却能立刻得到加倍的回报,怎么能不去拜见呢!”萧子良露出惭愧的神色。等到宣城王萧鸾诛杀各藩王时,都让典签动手,各藩王竟没有一个能反抗的。孔珪听说后,流着泪说:“齐国的衡阳王、江夏王最有才能德行,却还是被杀害;如果当初不设典签,本该不会落到这个地步啊。”宣城王也深知典签制度的弊端,于是下诏:“从今以后,各州有紧急事务,应当秘密上奏朝廷,不要再派典签进京。”从此,典签的职权渐渐变轻了。

萧子显评论说:帝王的儿子生长在富贵之中,早上刚离开宫廷,晚上就去镇守一方,为了防止他们骄傲放纵,设置典签是历代沿用的制度。所以用高级官员辅佐他们,这些官员由皇帝亲自挑选;又用皇帝身边的旧臣担任典签,掌管他们的饮食起居,一举一动都要向朝廷报告;藩王地位虽高,却不能自己做主。权力不在自己手中,恩惠也不能施给下属,一旦危难来临,指望他们放弃地位、扶助朝廷,怎么可能呢!这是刘宋时期遗留的风气,到南齐时弊端更严重了。

癸卯日,朝廷任命宁朔将军萧遥欣为豫州刺史,黄门郎萧遥昌为郢州刺史,辅国将军萧诞为司州刺史。萧遥昌是萧遥欣的弟弟,萧诞是萧谌的哥哥。

甲辰日,北魏任命太尉东阳王拓跋丕为太傅、录尚书事,留守平城。

戊申日,北魏孝文帝亲自到太庙祭告,派高阳王拓跋雍、于烈护送祖先牌位迁往洛阳;辛亥日,孝文帝从平城出发。

海陵王萧昭文在位时,日常起居、饮食都要先请示宣城王萧鸾,才能行动。他曾想吃蒸鱼,太官令回答说没有宣城王的命令,最终没给他。辛亥日,皇太后发布诏令:“继位的君主年幼,处理政务多有不明;而且早年就体弱多病,不能承担国家重任。太傅宣城王是宣皇帝的后代,深受太祖的慈爱,应当入宫继承皇位。现任皇帝可降封为海陵王,我将回到别宫养老。”诏令还把宣城王说成是太祖的第三个儿子。癸亥日,齐明帝萧鸾即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任命太尉王敬则为大司马,司空陈显达为太尉,尚书令王晏加授骠骑大将军,左仆射徐孝嗣加授中军大将军,中领军萧谌为领军将军。

度支尚书虞悰称病不上朝。齐明帝因为虞悰是前朝老臣,想让他参与辅佐自己登基,派王晏把废立君主的事告诉虞悰。虞悰说:“现在的君主圣明,公卿大臣齐心协力,哪里需要我这个老迈无用的人来辅佐新政呢!我不敢接受命令!”说完放声大哭。朝廷大臣商议要弹劾他,徐孝嗣说:“这也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正首之举。”弹劾的事才作罢。

齐明帝和大臣们宴会,下诏让功臣们敬酒。王晏等人都起身离席敬酒,只有谢瀹坐着不动,说:“陛下登基是顺应天意民心,王晏却胡乱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明帝大笑,为他们解围。宴会结束后,王晏邀请谢瀹一起坐车回尚书省,想安抚他。谢瀹严肃地说:“你的巢穴在什么地方!”王晏非常忌惮他。

丁卯日,明帝下诏:“地方长官有的进献贡品,如果不是本地出产的,一律禁止。”

己巳日,北魏孝文帝到达信都。庚午日,他下诏说:“近来听说边境的蛮族经常抢劫南方地区,让人家父子分离、家庭破碎。我正想统一全国,把百姓当作子女一样养育,如果蛮族还这样做,南方人怎么会知道朝廷的恩德呢!可诏令荆州、郢州、东荆州三地,约束蛮族百姓,不许侵犯掠夺南方。”

十一月癸酉日,南齐任命始安王萧遥光为扬州刺史。

丁丑日,北魏孝文帝到达邺城。

庚辰日,南齐明帝立皇子萧宝义为晋安王,萧宝玄为江夏王,萧宝源为庐陵王,萧宝寅为建安王,萧宝融为随郡王,萧宝攸为南平王。

甲申日,明帝下诏:“县令的俸禄微薄,即使是本地规定应缴的贡品,从今以后也全部取消。”

乙酉日,明帝追尊父亲始安贞王萧道生为景皇,母亲为懿后。

丙戌日,任命闻喜公萧遥欣为荆州刺史,丰城公萧遥昌为豫州刺史。当时明帝长子晋安王萧宝义有残疾,其他儿子都年幼,所以让萧遥光在京城掌权,萧遥欣镇守长江上游地区。

戊子日,立皇子萧宝卷为太子。

北魏孝文帝到达洛阳,想整顿官员等级制度,任命尚书崔亮兼任吏部郎。崔亮是崔道固哥哥的孙子。

北魏孝文帝命令后军将军宇文福规划牧场。宇文福上奏,建议把石济以西、河内以东,靠近黄河的十里区域设为牧场。孝文帝从代郡迁徙各种牲畜到这里,让宇文福管理;牲畜没有丢失损耗,孝文帝任命他为司马监。

当初,北魏太武帝平定统万城以及秦、凉地区,因为河西水草丰美,把那里设为牧场,牲畜繁殖得非常多,马匹达到两百多万匹,骆驼是马匹的一半,牛羊更是不计其数。到孝文帝时,在河阳设置牧场,常年饲养十万匹战马,每年从河西迁徙牲畜到并州放牧,再逐渐向南迁徙,想让它们慢慢适应水土,避免死亡,而河西的牧场牲畜繁殖得更多。到正光年间以后,这些牲畜都被强盗掠夺,没留下一头。

齐武帝永明年间,御史中丞沈渊上奏,建议百官年满七十岁都退休,结果这些退休官员都家境贫困。庚子日,明帝下诏,按旧制度安排退休官员的职务俸禄。明帝辅佐朝政时诛杀的各藩王,都恢复他们在皇族族谱中的身份,封他们的儿子为侯。

明帝谎称海陵王萧昭文有病,多次派御医去诊治,趁机害死了他,葬礼完全依照汉朝东海恭王的旧例办理。

北魏郢州刺史韦珍在任时政绩突出,孝文帝赏赐他骏马、粮食和丝绸。韦珍召集辖区内的孤儿和贫苦百姓,把赏赐全部分给他们,说:“天子因为我能安抚你们,所以赏赐这些东西,我怎么敢独自占有呢!”

北魏孝文帝因为齐明帝废黜海陵王自立为帝,谋划大举进攻南齐。恰逢边境将领报告,南齐雍州刺史下邳人曹虎派使者向北魏请求投降,十一月辛丑日初一,北魏派行征南将军薛真度统领西名将领向襄阳进军,大将军刘昶、平南将军王肃向义阳进军,徐州刺史拓跋衍向钟离进军,平南将军广平人刘藻向南郑进军。薛真度是薛安都的堂叔弟弟。任命尚书卢渊为安南将军,统领襄阳前锋各军。卢渊以不熟悉军事为由推辞,孝文帝不允许。卢渊说:“只怕曹虎是像三国时周鲂那样假投降啊。”

北魏孝文帝想改变旧有的风俗,壬寅日,下诏禁止官员百姓穿胡人的服装。魏国民众大多不高兴。

通首散骑常侍刘芳是刘缵的族弟,他和给事黄门侍郎太原人郭祚,都因为精通文学而受到孝文帝的亲近礼遇,孝文帝经常召他们讨论学问,参与机密政事;大臣和皇亲国戚都认为孝文帝疏远自己,心怀不满。孝文帝派给事黄门侍郎陆觊私下解释说:“皇上只是想多了解古代的事情,询问前代的制度罢了,终究不会亲近他们而疏远你们。”众人的不满才渐渐消解。陆觊是陆馛的儿子。

北魏孝文帝想亲自率军进攻南齐。癸卯日,朝廷内外进入戒严状态。戊申日,下诏规定,从代郡迁徙到洛阳的百姓,免除三年租税。相州刺史高闾上奏说:“洛阳城刚刚修建,曹虎既没有派子弟做人质,肯定不是真心投降,不应轻易出兵。”孝文帝不听。

过了很久,曹虎的使者再也没来,北魏孝文帝召集公卿大臣商议是继续南征还是留在洛阳,大臣们有的认为应该停止,有的认为应该进军。孝文帝说:“大家意见纷乱,没人知道该听谁的。要想把留守和进军的利弊说清楚,应该分主客两方,互相辩论启发。任城王、镇南将军主张留守,我主张进军,各位只管坐着听,最后听从合理的一方。”众人都说:“好。”

镇南将军李冲说:“我们主张留守,正是因为迁都刚起步,百姓希望稍获安定;而且南方声称投降的曹虎,还没能确认真假,不宜轻易行动。”孝文帝说:“曹虎投降的真假,确实还不知道。如果是假的,我去巡视淮河地区,探访百姓疾苦,让南方人知道君主的恩德,促使他们产生归附之心;如果是真的,现在不及时接应,就会错过时机,辜负他归降的诚意,破坏我的大计划。”

任城王拓跋澄说:“曹虎没有送子弟做人质,使者又不再来,他的欺诈很明显。现在从代郡新迁到洛阳的百姓,都有留恋故土的心思。他们扶老携幼刚到洛阳,连一间完整的房子都没有,粮食储备也少得可怜。而且寒冬快要结束,春耕即将开始,正是‘修建房屋’‘耕种田地’的时候,却要驱使他们披甲执兵器,面对刀枪流泪作战,这绝非士气高昂的军队。况且各路大军己经进发,不是没有接应的力量。如果曹虎投降是真的,等平定樊城、沔水地区后,陛下再亲自前往,也不算晚!现在轻率进军,上下都会疲劳;如果空去空回,恐怕会损害朝廷威严,反而助长敌人气焰,这不是好计策。”

司空穆亮认为应该进军,其他公卿也都同意。拓跋澄对穆亮说:“你们在外领兵时,看到军队张旗授甲,个个面带忧色;平时议论,也不愿南征,怎么到皇上面前就说这种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是欺骗君主,哪里是大臣的道义、国士的本分!万一战事失利,都是你们造成的。”李冲说:“任城王可以说是忠于国家啊。”孝文帝说:“任城王把顺从我的人当作奸臣,难道不顺从我的人就一定都忠诚吗!只顾小忠的人,是损害大忠的元凶,你恐怕就是这样吧!”拓跋澄说:“我愚昧,虽然可能只是小忠,但终究是竭诚为国家谋划;不知道所谓的‘大忠’,到底有什么依据!”孝文帝不听他的意见。

辛亥日,孝文帝从洛阳出发,任命北海王拓跋详为尚书仆射,掌管留守朝廷事务;李冲兼任仆射,一同镇守洛阳。任命给事黄门侍郎崔休为左丞,赵郡王拓跋幹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始平王拓跋勰统领皇族子弟组成的军队,在身边担任警卫。崔休是崔逞的玄孙。戊辰日,孝文帝到达悬瓠。己巳日,下诏将寿阳、钟离、马头三地军队俘获的男女百姓,全部放回南方。曹虎果然没有投降。

孝文帝命令卢渊攻打南阳。卢渊因为军中缺粮,请求先攻打赭阳来夺取叶城的粮仓,孝文帝同意了。于是卢渊和征南大将军城阳王拓跋鸾、安南将军李佐、荆州刺史韦珍一起攻打赭阳。拓跋鸾是拓跋长寿的儿子,李佐是李宝的儿子。南齐北襄城太守成公期紧闭城门抵抗。薛真度在沙堨驻军,南齐南阳太守房伯玉、新野太守刘思忌率军抵抗。

在此之前,孝文帝派中书监高闾整理古代乐律;恰逢高闾出任相州刺史,这一年,高闾上奏推荐著作郎韩显宗、太乐祭酒公孙崇参与掌管钟律事务,孝文帝批准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