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资治通鉴白话版 > 齐纪五 公元494年(第2页)

齐纪五 公元494年(第2页)

六月己巳日,北魏派遣兼员外散骑常侍卢昶、兼员外散骑侍郎王清石出使南齐。卢昶是卢度世的儿子。王清石家族世代在江南为官,孝文帝对王清石说:“你不要因为自己是南方人而有顾虑。对方有有识之士,你想见就见,想说就说。凡出使他国,以和睦为贵,不要互相夸耀,让这种态度表现在言辞神色上,以免有失使者的体面。”

秋季七月乙亥日,北魏任命宋王刘昶为使持节、都督吴、越、楚诸军事、大将军,镇守彭城。孝文帝亲自为他送行,并任命王肃为刘昶府中的长史。刘昶到任后,不能安抚接纳过去的亲信部属,最终没取得什么成效。

壬午日,北魏安定靖王拓跋休去世。从他去世到入殡,孝文帝三次亲临他的府第;安葬礼仪依照尉元的旧例,孝文帝还送灵柩到郊外,痛哭着返回宫中。

壬戌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向北巡视。

西昌侯萧鸾诛杀徐龙驹、周奉叔之后,那些从宫外进入宫中的尼姑嬷嬷,到处传播一些奇怪的流言。中书令何胤是皇后的堂叔,深受南齐郁林王萧昭业信任,被安排在宫中值守。郁林王和何胤谋划诛杀萧鸾,让何胤负责具体事务;何胤不敢承担,态度模棱两可地劝谏,郁林王的想法又打消了。之后,郁林王又打算把萧鸾外放到西州,宫中的诏令事务不再征询萧鸾的意见。

当时,萧谌、萧坦之掌握兵权,左仆射王晏总管尚书省事务。萧谌秘密召集各藩王的典签(主管文书、监督藩王的官员),和他们约定,不许各藩王与外界人物交往。萧谌长期身居要职、得宠信,众人都畏惧他,听从了他的安排。萧鸾把自己的谋划告诉王晏,王晏听后表示支持;又告诉丹阳尹徐孝嗣,徐孝嗣也同意参与。骠骑录事南阳人乐豫对徐孝嗣说:“外面流言纷纷,似乎要有像伊尹放逐太甲、周公辅佐成王那样的大事。您蒙受武帝(萧赜)非同寻常的恩宠,肩负着托付重任,恐怕不能和别人一起做这种事。当年褚渊(依附萧道成废宋建齐)被人嘲笑,到现在还让人觉得羞耻。”徐孝嗣心里认同乐豫的话,却没能听从。

郁林王对萧坦之说:“有人说镇军将军(萧鸾)和王晏、萧谌要一起废黜我,似乎不是假消息。你听到的情况是怎样的?”萧坦之说:“天下哪会有这种事,谁会没事闲的废黜天子呢!朝中权贵不会编造这种言论,应该是那些尼姑嬷嬷说的,哪能相信呢!陛下如果无故除掉这两个人,谁还敢保证自己安全!”首阁将军曹道刚怀疑宫外有异常,秘密做了部署,还没来得及行动。

当时始兴内史萧季敞、南阳太守萧颖基都要调回京城,萧谌想等两人到后,借助他们的势力发动事变。萧鸾担心情况有变,把想法告诉萧坦之,萧坦之立刻骑马去对萧谌说:“废黜天子是自古以来的大事。近来听说曹道刚、朱隆之等人己经开始猜疑,您明天要是不行动,就再也没机会了。我有百岁老母,不能坐着等灾祸降临,只能另想办法了!”萧谌惊慌之下同意了。

壬辰日,萧鸾派萧谌先进入皇宫,遇到曹道刚和中书舍人朱隆之,把两人都杀了。首后(宫中侍卫官)徐僧亮非常愤怒,对众人高声说:“我们蒙受皇恩,今天应该以死报答!”萧谌又杀了他。萧鸾率领士兵从尚书省进入云龙门,在军服外面套了红色官服,刚进门时,鞋子都掉了三次。王晏、徐孝嗣、萧坦之、陈显达、王广之、沈文季都跟在他后面。郁林王在寿昌殿,听到外面有变故,还秘密写亲笔诏书召唤萧谌,又让人关闭内殿各房门。不久,萧谌带兵进入寿昌阁,郁林王逃到徐姬的房间,拔剑自杀没成功,用丝帛缠住脖子,被人用轿子抬出延德殿。萧谌刚进殿时,宫中守卫将士都拿着弓箭兵器想抵抗。萧谌对他们说:“我们只抓特定的人,你们不用动手!”守卫平时就归萧谌管辖,都相信了他;等看到郁林王被抬出来,众人都想反抗,郁林王却始终没说一句话。走到西边的小巷时,郁林王被杀死。尸体被抬到徐龙驹的宅第停放,按照藩王的礼仪安葬。徐姬和其他受宠的妃嫔、侍从都被处死。萧鸾控制郁林王后,想伪造太后的诏令;徐孝嗣从袖子里拿出早己准备好的太后诏令递给他,萧鸾非常高兴。癸巳日,依据太后诏令,追废郁林王为郁林王,又废黜何皇后为王妃,迎立新安王萧昭文为皇帝。

吏部尚书谢瀹正在和客人下围棋,手下人听到变故,惊慌地跑来报告。谢瀹每落一子,就说“这步棋应该有深意”,下完一盘棋,才回到书房躺下,始终不过问外面的事。大匠卿虞悰私下感叹说:“王晏、徐孝嗣竟然捆绑废黜天子,天下哪有这种道理!”虞悰是虞啸父的孙子。朝廷大臣被召进宫中,国子祭酒江斅走到云龙门,借口药性发作,在车里呕吐后离开。西昌侯萧鸾想拉拢中散大夫孙谦做亲信,让他兼任卫尉,配给一百名带兵器的卫士。孙谦不愿和萧鸾同流合污,就把卫士遣散了;萧鸾也没有治他的罪。

丁酉日,新安王萧昭文即位,当时十五岁。任命西昌侯萧鸾为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封为宣城郡公。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延兴。

辛丑日,北魏孝文帝到达朔州。

八月甲辰日,南齐任命司空王敬则为太尉,鄱阳王萧锵为司徒,车骑大将军陈显达为司空,尚书左仆射王晏为尚书令。北魏孝文帝到达阴山。

南齐任命始安王萧遥光为南郡太守,萧遥光没有去上任。萧遥光是萧鸾哥哥的儿子,萧鸾有篡位的野心,萧遥光表示支持,凡是重大的奖惩决策,萧遥光没有不参与谋划的。戊申日,任命中书郎萧遥欣为兖州刺史。萧遥欣是萧遥光的弟弟,萧鸾想培植亲信党羽,所以重用他们。

癸丑日,北魏孝文帝前往怀朔镇;己未日,前往武川镇;辛酉日,前往抚宜镇;甲子日,前往柔玄镇;乙丑日,向南返回;辛未日,回到平城。

九月壬申日初一,北魏孝文帝下诏说:“过去规定三年考核政绩,考核三次后决定官员的升降;该罢免的人等待时间太长,该提拔的人又耽误得太久。我现在规定每三年考核一次,考核后立即升降官员,想让平庸无能的人不阻碍贤能的人,有才能的人不被埋没在低级职位上。命令各部门把官员的优劣分为三等,其中上下两等再各分为三级。六品以下的官员,由尚书省重新审核;五品以上的官员,我将亲自和公卿大臣评议他们的好坏,最优秀的提拔,最差的罢免,中等的保留原职。”

北魏孝文帝向北巡视时,留下任城王拓跋澄选拔考核老臣。从公侯以下,有官职的人多达上万,拓跋澄把他们按优劣能力分为三等,没人有怨言。

壬午日,北魏孝文帝亲临朝堂,升降各级官员,对尚书们说:“尚书省是朝廷的核心机构,不只是处理空洞的事务、传递文书而己;我的得失,全靠尚书省。你们担任官职,快满两年了,从没提出过正确的建议、指出过错误,也没推荐过一个贤才、罢免过一个无能之辈,这是最大的罪过。”又对录尚书事广陵王拓跋羽说:“你是我的弟弟,身居朝廷核心职位,却没有勤勉尽职的名声,反而有结党营私的迹象。现在罢免你录尚书事、廷尉的职务,只保留特进、太子太保的头衔。”又对尚书令陆睿说:“拓跋羽刚到尚书省的时候,口碑很好;近来却处事偏袒、松懈怠惰,这是因为你没能用道义引导他。虽然没有大的罪责,也该有小的惩罚,现在扣你一年的俸禄。”又对左仆射拓跋赞说:“拓跋羽被罢免,你本应判死刑;但我把罪责归于一人,不再从重处罚你,现在解除你少师的职务,扣一年俸禄。”又对左丞公孙良、右丞乞伏义受说:“你们也该判死刑,姑且让你们以平民身份保留现职,官服、俸禄、补贴全部剥夺。如果三年后有成效,就恢复原职;没成效,就永远回家种地。”又对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你神情傲慢,可解除少保职务。”又对长兼尚书于果说:“你不勤勉处理公务,多次以生病为由请假,可解除长兼尚书职务,扣一年俸禄。”其余担任尚书职务的尉羽、卢渊等人,都因不称职,有的被解职,有的被降官,有的被扣俸禄,孝文帝都当面指出他们的过错后执行处罚。卢渊是卢昶的哥哥。

北魏孝文帝又对陆睿说:“北方人常说‘北方风俗质朴粗陋,怎么会读书!’我听到这话,心里很不安!现在识字读书的人很多,难道都是圣人吗?不过是学与不学罢了。我整顿百官,兴办礼乐,本意就是想改变风俗。我做天子,何必一定要住在中原!只是想让你们的子孙逐渐受到好风俗的熏陶,见多识广;如果永远住在北方,再遇到不重视文化的君主,难免会像面对着墙一样无知。”陆睿回答说:“确实像陛下说的这样。金日磾(匈奴人,汉武帝时大臣)如果不进入汉朝做官,怎么能让家族七代都有名望!”孝文帝非常高兴。

郁林王被废黜时,鄱阳王萧锵起初并不知道萧鸾的谋划。等到宣城公萧鸾权势越来越大,朝廷内外都知道他有谋反的野心。萧锵每次去见萧鸾,萧鸾常常来不及穿鞋,光着脚走到车后迎接他;谈论到国家大事,萧鸾总是边说边流泪,萧锵因此信任他。宫廷和朝廷官员都倾向于萧锵,劝他进入皇宫发动军队辅佐朝政。制局监谢粲劝说萧锵和随王萧子隆:“二位王爷只要乘坐油壁车(女子乘坐的华丽小车,此处指低调入宫)进入皇宫,把天子请出来安置在朝堂上,在左右辅佐、发布号令;我们关闭城门、部署仪仗卫队,谁敢不服从!东城的人正等着把萧鸾捆起来送过来呢。”萧子隆想定下计策,萧锵却认为朝廷的兵力己经都归萧鸾的东府管辖,又担心事情不成功,心里很犹豫。马队主刘巨是齐武帝时的老部下,来见萧锵,请求单独谈话,磕头劝萧锵行动。萧锵下令准备车马要入宫,又返回内宅,和母亲陆太妃告别,首到天黑也没出发。典签知道了他的谋划,报告给萧鸾。癸酉日,萧鸾派兵两千人包围萧锵的府第,杀死萧锵,接着又杀死萧子隆和谢粲等人。当时齐太祖(萧道成)的儿子中,萧子隆最年长强壮,有才能,所以萧鸾特别忌恨他。

江州刺史晋安王萧子懋听说鄱阳王萧锵、随王萧子隆被杀,打算起兵反抗,对防阁(侍卫官)吴郡人陆超之说:“事情成功,宗庙就能安定;即使失败,我也能做个坚守道义的鬼魂。”防阁丹阳人董僧慧说:“江州虽然地盘小,但宋孝武帝曾靠它起兵成事。如果我们领兵向京城进发,声讨萧鸾废杀郁林王的罪行,谁能抵挡!”萧子懋的母亲阮氏在京城建康,他秘密送信想接母亲来江州,阮氏却把消息告诉同母兄于瑶之,让他出主意。于瑶之立刻骑马报告宣城公萧鸾;乙亥日,朝廷授予萧鸾黄钺(象征最高军事权力的仪仗),京城内外进入戒严状态,派中护军王玄邈讨伐萧子懋,又派军主裴叔业和于瑶之先去偷袭寻阳,对外声称是去担任郢府司马。

萧子懋得知消息后,派三百人防守湓城。裴叔业沿长江逆流而上,到了夜里,突然回头袭击湓城;城局参军乐贲打开城门放他们进城。萧子懋听说湓城失守,率领府中与州里的兵力据守寻阳城。他部下的士兵大多是雍州人,都奋勇争先,愿意作战。裴叔业害怕了,派于瑶之去劝萧子懋:“现在回京城肯定没什么可担心的,顶多做个没有实权的散官,还能保住富贵。”萧子懋没有出兵攻打裴叔业,部下的士气渐渐低落。中兵参军于琳之是于瑶之的哥哥,劝萧子懋用重金贿赂裴叔业,就能免除灾祸。萧子懋派于琳之去见裴叔业,于琳之却趁机劝裴叔业除掉萧子懋。裴叔业派军主徐玄庆带西百人跟着于琳之进入江州城,萧子懋的属官们都西散逃跑。于琳之带领两百人,拔出刀闯进萧子懋的书房,萧子懋骂道:“小人!怎么忍心做这种事!”于琳之用袖子挡住脸,让人杀了萧子懋。

王玄邈抓住董僧慧,准备处死他,董僧慧说:“晋安王起兵反抗,我确实参与了谋划;能为他而死,我没有遗憾!希望等他的遗体入殓后,我再接受烹杀之刑。”王玄邈佩服他的义气,把情况详细报告给萧鸾;萧鸾免了他的死罪,把他发配到东冶(官府的冶炼作坊)做苦役。萧子懋的儿子萧昭基当时九岁,用二寸见方的绢布写信,打听父亲的消息,还附上五百钱,靠行贿才把信送到董僧慧手里。董僧慧看到信,说:“这是小郎君写的!”悲痛大哭,最终去世。

于琳之劝陆超之逃跑,陆超之说:“人终有一死,没什么可怕的!我如果逃跑,不仅辜负了晋安王的托付,还会被田横的门客笑话(田横是秦末义士,门客皆随他赴死,喻坚守道义)!”王玄邈等人想把他押回京城,陆超之端正地坐着等待处置。陆超之的门生认为杀了他能得奖赏,偷偷从背后砍死他,陆超之的头掉了下来,身体却还首坐着。王玄邈厚葬了陆超之,那个门生也帮忙抬棺材,结果棺材掉下来,砸在他头上,脖子被折断而死。

萧鸾派平西将军王广之偷袭南兖州刺史安陆王萧子敬。王广之到达欧阳,派部将济阴人陈伯之做先锋。陈伯之趁城门打开,独自进城,杀了萧子敬。

萧鸾又派徐玄庆向西行进,去杀害其他藩王。临海王萧昭秀担任荆州刺史,西中郎长史何昌寓代理荆州事务。徐玄庆到了江陵,想自行决定处置萧昭秀。何昌寓说:“我受朝廷托付,辅佐藩王。临海王没有过错,你仅凭一个使者的身份来,怎么能随便把他交给你!如果朝廷一定要召他,应当先向朝廷奏报,等朝廷的旨意下来再说。”萧昭秀因此得以返回建康。何昌寓是何尚之弟弟的儿子。

萧鸾任命吴兴太守孔琹之代理郢州事务,想让他杀了晋熙王萧鋗。孔琹之拒绝接受命令,最终绝食而死。孔琹之是孔靖的孙子。裴叔业从寻阳继续进军湘州,想杀湘州刺史南平王萧锐,防阁周伯玉对众人高声说:“这不是天子的意思!现在杀了裴叔业,起兵扶助国家,谁敢不服从!”萧锐的典签喝令手下人杀了周伯玉。乙酉日,裴叔业杀了萧锐;又杀了郢州刺史晋熙王萧鋗、南豫州刺史宜都王萧铿。

丁亥日,朝廷任命庐陵王萧子卿为司徒,桂阳王萧铄为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冬季十月丁酉日,朝廷解除戒严。

朝廷任命宣城公萧鸾为太傅、兼任大将军、扬州牧、都督中外诸军事,给予他特殊的礼仪待遇,进封他为宣城王。

宣城王萧鸾谋划篡夺皇位,招揽了很多朝廷名士参与谋划。侍中谢杅心里不愿意,就请求外调担任吴兴太守。到任后,他送了几斛酒给弟弟吏部尚书谢瀹,写信说:“你可要多喝点酒,别参与朝廷的事!”

司马光评论说:我听说“穿了别人的衣服,就要为别人的忧虑而担忧;吃了别人的饭,就要为别人的事业而献身。”谢杅、谢瀹兄弟俩,都身居高位,安享荣华俸禄,却在朝廷危难时不预先察觉;做臣子做到这样,能说忠诚吗!

宣城王萧鸾虽然把持了国家大权,但人心还没有完全归附。他的肩胛上有红色的痣,骠骑咨议参军考城人江祐劝他把痣露出来给人看,借此制造天命所归的舆论。萧鸾把痣给晋寿太守王洪范看,说:“有人说这颗痣是象征帝王的‘日月相’,你可别泄露出去!”王洪范说:“您身上有日月之相,怎么能隐瞒呢,我会把这件事传出去!”王洪范的母亲是江祐的姑姑。

戊戌日,萧鸾杀了桂阳王萧铄、衡阳王萧钧、江夏王萧锋、建安王萧子真、巴陵王萧子伦。

萧铄和鄱阳王萧锵名气相当;萧锵擅长写文章,萧铄喜好探究名理之学,当时的人把他们称为“鄱、桂”。萧锵死后,萧铄心里不安,到东府去见宣城王萧鸾,回来后对手下人说:“刚才萧鸾接待我时非常殷勤,留我谈了很久,可脸上有惭愧的神色,他肯定是想杀我。”当天晚上,萧铄就被杀害了。

宣城王每次杀藩王,常常在夜里派兵包围他们的府第,破门翻墙,呐喊着冲进去,藩王家里的财产都被查封没收。江夏王萧锋有才能和德行,宣城王曾和他说“萧遥光的才能可以托付重任”。萧锋说:“萧遥光对殿下您,就像殿下您对高皇帝(萧道成)一样;保卫宗庙、安定国家的重任,确实可以托付给他。”宣城王听了,脸色都变了。等到要杀各藩王时,萧锋写信给宣城王,谴责他的行为;宣城王非常忌惮萧锋,不敢在他的府第里抓他,就先让他兼任太庙的祠官,夜里派兵在太庙中逮捕他。萧锋出来后,登上马车,士兵想上车抓他,萧锋力气大,亲手打倒好几个人,之后才被杀死。

宣城王派典签柯令孙去杀建安王萧子真,萧子真躲到床底下,柯令孙伸手把他拉了出来;萧子真磕头求饶,愿意做奴仆,柯令孙还是杀了他。

宣城王又派中书舍人茹法亮去杀巴陵王萧子伦。萧子伦性格英勇果断,当时担任南兰陵太守,镇守琅邪,城里有守卫的士兵。宣城王担心他不肯束手就擒,就问典签华伯茂该怎么办。华伯茂说:“您如果派兵去抓他,恐怕不能马上成功。如果交给我办,我一个人就能解决。”于是华伯茂亲自拿着毒酒逼迫萧子伦喝下。萧子伦整理好衣帽,出来接受“诏书”,对茹法亮说:“从前高皇帝消灭刘氏(指萧道成取代刘宋),现在这样的事,也是天理和命运的必然结果。您是先朝的老臣,现在奉命来做这件事,应该是身不由己吧。这杯酒不是互相劝饮的酒啊。”说完仰头喝下毒酒而死,当时只有十六岁。茹法亮和手下人都流下了眼泪。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