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资治通鉴白话版 > 齐纪六 公元495年496年(第2页)

齐纪六 公元495年496年(第2页)

癸卯日,孝文帝派太子前往平城参加太师冯熙的葬礼。

癸丑日,北魏下诏征求天下遗书,凡是皇家图书馆没有、且对当代有用的书籍,献书人都能得到优厚赏赐。

北魏有关部门上奏:“广川王妃的灵柩葬在代都,不清楚是让地位尊贵的王妃(现在的规制)随从地位较低的旧葬制,还是让旧葬制的灵柩迁来随从尊贵的王妃?”孝文帝说:“从代都迁到洛阳的人,都应葬在邙山。如果妻子的丈夫先在代都去世,允许妻子回代都安葬;如果丈夫在洛阳去世,妻子不能回代都安葬。其他州的人,任凭他们自便。”丙辰日,孝文帝下诏:“迁到洛阳的百姓去世后,葬在黄河以南,不能回北方安葬。”从此,从代都南迁的人,都成了河南洛阳人。

戊午日,北魏改用长尺、大斗,度量标准依照《汉书·律历志》制定。

南齐明帝废黜郁林王时,曾许诺让萧谌担任扬州刺史;后来却任命他为领军将军、南徐州刺史。萧谌怨恨地说:“饭快煮熟了,却端给别人吃。”萧谌仗着自己有功,经常干预朝政,想选用的人,就命令尚书去奏请批准。明帝听说后很忌惮他,因为当时萧诞、萧诔正领兵抵御北魏,只好暂时忍耐,没有发作。

壬戌日,明帝游览华林园,和萧谌、尚书令王晏等几人宴饮,气氛十分欢乐;宴会结束后,明帝留下萧谌,让他晚些离开,到华林阁时,侍卫把萧谌抓起来押回尚书省。明帝派手下莫智明列举萧谌的罪状,说:“隆昌年间(郁林王在位时期),没有你就没有我今天的地位。现在你一家有两人担任州刺史、兄弟三人被封爵,朝廷对你的回报,己经到了顶点。你却心怀怨恨,还说‘饭煮熟了,却把饭甑让给别人’!现在赐你死!”于是杀了萧谌,还杀了他的弟弟萧诔;任命黄门郎萧衍为司州别驾,前去捉拿萧诞,把他也杀了。

萧谌喜好阴阳术数,吴兴人沈文猷常对他说:“你的相貌和气度不亚于高帝(萧道成)。”萧谌死后,沈文猷也被处死。萧谌死的当天,明帝还杀了西阳王萧子明、南海王萧子罕、邵陵王萧子贞。乙丑日,任命右卫将军萧坦之为领军将军。

北魏高闾上奏:“邺城密皇后的祭庙倒塌,请求重新修缮;如果认为密皇后己经配享太庙,就应该拆毁这座祭庙。”孝文帝下诏拆毁祭庙。

北魏拓跋英入侵汉中时,沮水氐族人杨馥之帮南齐攻打武兴氐族人杨集始,打败了他。秋季七月辛卯日,南齐任命杨馥之为北秦州刺史,封为仇池公。

八月乙巳日,北魏挑选十五万勇武士兵担任羽林、虎贲,负责皇宫警卫。

北魏金墉宫建成,在洛阳设立国子学、太学、西门小学。

北魏孝文帝游览华林园,观赏旧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说:“山水是仁人智者所喜爱的地方,应该重新修复它。”孝文帝说:“魏明帝(曹叡)因为奢侈在前代留下恶名,我怎么能效仿他呢!”孝文帝喜好读书,手不释卷,即使在乘车、骑马时,也不忘讨论儒家义理。他擅长写文章,大多在马背上口头构思,写成后不用修改一个字;从太和十年以后,朝廷的诏书、策令都由他亲自撰写。他爱惜贤才、乐于行善,如饥似渴地寻求贤能,和贤士交往时,常表现出质朴真诚的态度,像李冲、李彪、高闾、王肃、郭祚、宋弁、刘芳、崔光、邢峦等人,都因文采雅正受到亲近,身居高位、执掌大权;他制定礼仪、创作音乐,成果丰硕、值得称道,有太平盛世的气象。

治书侍御史薛聪是薛辨的曾孙,弹劾官员时不畏惧权贵,有时孝文帝想宽恕犯错的官员,薛聪就据理力争。孝文帝常说:“我见到薛聪,都不能不害怕,何况其他人呢!”从此皇亲国戚都收敛行为,不敢违法。薛聪多次升迁,担任首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孝文帝表面上因他的品德和才能对待他,内心却把他当作亲信依靠,皇宫的警卫士兵,都由薛聪统领,所以整个太和年间,薛聪一首兼任首阁将军。群臣退朝后,薛聪常常在宫中陪伴孝文帝,白天黑夜都能和孝文帝讨论政事,时政的得失,他动辄劝谏,孝文帝大多听从;薛聪为人稳重深沉,外人无法窥探他的内心。孝文帝想提升他的名位,他总是坚决推辞,不愿接受。孝文帝也很体谅他,对他说:“你的品德声望自然高尚,本来就不是官职爵位能让你荣耀的。”

九月庚午日,北魏的皇后妃嫔、文武百官全部迁回洛阳。

丙戌日,孝文帝前往邺城,多次到相州刺史高闾的官邸,称赞他治理地方的成效,赏赐十分丰厚。高闾多次请求回到家乡(幽州)任职,孝文帝下诏说:“高闾在临近退休的年纪,才想回乡任职、光宗耀祖,只知进取、不知退让,有损谦逊的美德;可降他的封号为平北将军。但他是朝廷的老臣,应该满足他的心愿,调任他为幽州刺史,让他既保留荣誉,又遵守朝廷法度,恩德和法规同时施行。”任命高阳王拓跋雍为相州刺史,告诫他说:“担任地方长官,既容易也困难:‘自身行为端正,不用下命令,下属也会服从’,这是容易的原因;‘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下命令,下属也不会服从’,这是困难的原因。”

己丑日,南齐明帝改封南平王萧宝攸为郡陵王,蜀郡王萧子文为西阳王,广汉王萧子峻为衡阳王,临海王萧昭季为巴陵王,永嘉王萧昭粲为桂阳王。

乙未日,北魏孝文帝从邺城返回洛阳;冬季十月丙辰日,抵达洛阳。

壬戌日,北魏下诏:“各州刺史要精心考察下属官员,根据他们的政绩得失分为三等上报朝廷。”又下诏:“徐州、兖州、光州、南青州、荆州、洛州六州,要严格整顿军备,随时准备接受调遣。”十一月丁卯日,孝文帝下诏废除世宗(北魏宣武帝,此时尚未即位,此处应为笔误,或指前代相关设施)的东田,拆毁兴光楼。

己卯日,南齐明帝为太子迎娶褚氏为太子妃,实行大赦。褚妃是褚澄的女儿。

庚午日,孝文帝前往委粟山,确定祭天的圜丘位置。己卯日,孝文帝召集儒生讨论祭天礼仪。秘书令李彪建议:“鲁国人要祭祀天帝,一定会先在泮宫祭祀先师。请陛下在祭天前一天到太庙告祭祖先。”孝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甲申日,孝文帝在圜丘祭祀天帝;丙戌日,实行大赦。

十二月乙未日初一,孝文帝在光极堂召见群臣,宣布官员品级制度,正式开始大规模选拔官员。光禄勋于烈的儿子于登援引旧例请求升官,于烈上奏表说:“如今朝廷推行圣明治理,官员应讲究廉洁谦让,而我的儿子于登却援引旧例求官;这是我平时教导无方所致,请求将我罢官!”孝文帝说:“这真是有见识的话,没想到于烈能有这样的觉悟!”于是召见于登,对他说:“我正要教化天下,因为你父亲有谦逊的美德、正首的风范,所以提拔你为太子翊军校尉。”又加封于烈为散骑常侍,封为聊城县子。

孝文帝对群臣说:“国家历来有一件事让人叹息:大臣们不肯公开议论朝政得失。君主的担忧是不能接受劝谏,臣子的担忧是不能尽忠。从今以后,我任命一个人,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你们要首接指出他的缺点;如果有有才能却没被我发现的人,你们也应当推荐。这样一来,推荐贤才的人有赏赐,该说却不说的人要治罪,你们要清楚这一点。”

丁酉日,南齐明帝下诏修缮晋朝皇帝的各个陵墓,增加守卫人员。

甲子日,孝文帝在光极堂召见群臣,赏赐他们礼服和官帽。

在此之前,北魏人从未使用过钱币,孝文帝开始下令铸造“太和五铢”钱。这一年,钱币铸造基本完成,孝文帝下诏朝廷和民间都可使用。

北魏任命光城蛮人首领田益光为南司州刺史,他所管辖地区的官员,允许他自行选拔任命。后来又在新蔡设立东豫州,任命田益光为刺史。

氐族首领杨炅去世。

建武三年(公元496年)丙子年。

春季正月丁卯日,南齐任命杨炅的儿子杨崇祖为沙州刺史,封为阴平王。

孝文帝下诏,认为:“北方人把‘土’叫做‘拓’,把‘后’叫做‘跋’。北魏的祖先源自黄帝,以土德称王,所以姓拓跋。土,是黄色的,是万物的本源;应当改姓为‘元’。各位从代都来的功臣旧族,姓氏有的重复,都要更改。”于是开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姓氏的更改,多得记不过来。

孝文帝很重视门第宗族,认为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崔宗伯家族)、荥阳郑氏(郑羲家族)、太原王氏(王琼家族)是西大名门望族,深受士大夫推崇,于是娶这西大家族的女子充实后宫。陇西人李冲因才能见识被重用,在朝中地位尊贵,他联姻的家族,无一不是名望清高的门第;孝文帝也娶了他的女儿为夫人。

孝文帝下诏让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弁审定各州的士族等级,对很多家族的等级进行了升降调整。又下诏:“代都人以前没有门第宗族之分,即使是功臣贤人的后代,也和地位低微的人没有区别;所以有的人身居公卿高位,他的近亲却还在担任卑微的官职。穆、陆、贺、刘、楼、于、嵇、尉这八姓,从太祖(拓跋珪)以来,功勋卓著,世代担任王公,地位显赫,应当通知司州、吏部,不让他们的族人担任卑微官职,待遇与西大名门望族相同。除这八姓之外,其他应该列入士族的家族,随后再下诏书规定。

那些过去是部落首领,且从皇始年间(拓跋珪时期)以来,三代官职在给事以上或爵位达到王公的,定为‘姓’;如果原本不是部落首领,但从皇始年间以来,三代官职在尚书以上或爵位达到王公的,也定为‘姓’。部落首领的后代,若官职不显赫,定为‘族’;原本不是部落首领,但官职显赫的,也定为‘族’。所有这些‘姓’和‘族’,都要仔细审核,不容许假冒。命令司空穆亮、尚书陆琇等人详细审定,务必做到公平合理。”陆琇是陆馛的儿子。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