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会稽太守王敬则,自认为是高帝、武帝时期的旧将,在明帝朝必定难以自安。明帝虽然表面上对他礼遇优厚,内心却对他猜忌防备,多次派人询问王敬则的饮食情况和身体状况。后来听说王敬则年老体衰,而且驻守在内地,才稍微放宽了些心。两年前,明帝派领军将军萧坦之率领五百名宫中侍卫前往武进陵(高帝、武帝陵墓),王敬则在京城的儿子们都担忧恐惧,无计可施。明帝知道后,派王敬则的长子王仲雄入朝安慰他们。
王仲雄擅长弹琴,明帝把蔡邕制作的焦尾琴借给他。王仲雄在明帝面前弹琴时,弹了一首《懊憹歌》,唱道:“常叹负情侬,郎今果行许。”(常感叹你是负心人,如今果然这样做)又唱:“君行不净心,那得晋人题!”(你行事不诚心,怎能得到贤人的认可)明帝听后更加猜忌和愧疚。
明帝病情多次危急,于是任命光禄大夫张瑰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配备军队和属官,暗中防备王敬则。朝廷内外传言,明帝将会对王敬则采取特别措施。王敬则听说后,私下说:“东边现在派谁来,不过是想毒死我罢了;东边(指吴郡)又哪那么容易平定!我终究不会喝下那杯毒酒!”金罂,指装鸩酒的容器。
王敬则的女儿是徐州行事谢杋的妻子,王敬则的儿子、太子洗马王幼隆派正员将军徐岳把谋反的打算告诉谢杋:“如果愿意一起谋划,就派人回报我父亲。”谢杋抓住徐岳,快马奏报明帝。王敬则的城局参军徐庶,家在京口。他的儿子秘密把消息告诉徐庶,徐庶又告诉了王敬则的五官掾王公林。王公林是王敬则的族侄,一首受到信任。王公林劝王敬则赶紧上奏明帝,主动请求处死儿子,然后独自乘船连夜返回京城谢罪。王敬则让司马张思祖起草奏表,过了一会儿又说:“如果这样做,几个儿子在京城,总该有消息传来,暂且再忍一晚。”
当天夜里,王敬则召集下属文武官员玩樗蒲(一种赌博游戏),对众人说:“你们大家想让我做什么决定?”没人敢先回答。防阁丁兴怀说:“大人应该起兵反抗!”王敬则没有回应。第二天清晨,王敬则召见山阴县令王询、台传御史钟离祖愿,他横刀斜坐,问王询等人:“能征调多少壮丁?府库里现在有多少财物?”王询说“县里的壮丁仓促间无法召集”;钟离祖愿说“府库的财物大多还没征收进来”。王敬则大怒,要把他们拉出去斩首,王公林又劝谏说:“任何事都可以后悔,只有起兵这件事不能后悔;大人难道不再考虑考虑!”王敬则朝他脸上吐唾沫,说:“我做事,跟你这小子有什么关系!”丁卯日,王敬则起兵谋反,召集部众,分发武器铠甲,两三天内就出兵了。
前中书令何胤,辞官后隐居在若邪山,王敬则想劫持他担任尚书令。长史王弄璋等人劝谏说:“何胤品行高洁,必定不会顺从;他不顺从,就该杀了他。起兵大事先杀有名望的贤人,事情肯定不会成功。”王敬则才放弃这个想法。何胤是何尚之的孙子。
庚午日,北魏征调各州郡士兵二十万人,约定八月中旬在悬瓠集结。
北魏赵郡灵王元幹去世。
明帝听说王敬则谋反,逮捕了王幼隆和他的哥哥、员外郎王世雄,记室参军王季哲,弟弟、太子舍人王少安等人,全部处死。王敬则的长子、黄门郎王元迁率领一千人在徐州攻打北魏,明帝下令让徐州刺史徐玄庆杀了他。前吴郡太守、南康王萧子恪,是萧嶷的儿子,王敬则起兵时,以拥立萧子恪为名义;萧子恪逃走,没人知道他的去向。始安王萧遥光劝明帝把高帝、武帝的子孙全部杀掉,于是明帝把所有王侯都召进宫中。晋安王萧宝义、江陵公萧宝览等人被安置在中书省,高帝、武帝的孙子们被安置在西省,明帝下令每个王侯身边只能留两名侍从,超过这个数就按军法处置;年幼的王侯连同乳母一起入宫。当天夜里,明帝让太医煮了两斛花椒(花椒有毒,可用于毒杀),让都水官准备几十具棺材,计划三更时分,把王侯们全部杀掉。萧子恪光着脚自己回来,二更时分到达建阳门,递上弹劾自己的奏表。约定的时间己到,但明帝睡着了没醒,中书舍人沈徽孚和明帝的亲信侍从单景隽一起商量,暂且拖延这件事。不久,明帝醒来,单景隽上奏说萧子恪己经回来。明帝惊讶地问:“还没杀吗?还没杀吗?”单景隽把情况详细汇报。明帝拍着床说:“萧遥光差点坏了我的事!”于是赏赐王侯们食物,第二天,把他们全部送回府第。任命萧子恪为太子中庶子。萧宝览是萧缅的儿子。
王敬则率领一万名装备精良的士兵渡过浙江。张瑰派三千士兵在松江抵抗王敬则,士兵们听到王敬则军队的鼓声,一下子就溃散逃跑了,张瑰放弃吴郡,逃到民间躲藏。王敬则以老将军的身份起兵,百姓们扛着竹竿、拿着锄头,跟随他的人有十几万;到达晋陵时,南沙人范修化杀了县令公上延孙,响应王敬则。王敬则到达武进陵口,痛哭着祭拜完高帝、武帝的陵墓后继续前进。乌程人丘仲孚担任曲阿县令,王敬则的前锋突然到达,丘仲孚对官吏百姓说:“叛军虽然乘胜而来,气势锐利,但都是乌合之众,容易离散。现在如果收集船只,挖开长冈埭,放干沟渠里的水来阻断他们的道路,能拖延几天,朝廷的军队必定会赶到,这样一来,大事就能成功了。”王敬则的军队到达时,恰逢沟渠干涸,果然被困住无法前进。
五月壬午日,明帝下诏派前军司马左兴盛、后军将军崔恭祖、辅国将军刘山阳、龙骧将军、马军主胡松在曲阿长冈修筑营垒;任命右仆射沈文季为持节都督,驻守湖头,防备京口方向的道路。崔恭祖是崔慧景的族人。王敬则猛攻左兴盛、刘山阳的两座营垒,朝廷军队抵挡不住,想撤退,但包围无法解开,士兵们只能拼死作战。胡松率领骑兵从叛军后方突袭,叛军里的平民没有武器,都惊慌溃散。王敬则的军队大败,他想找马再上阵,却找不到,崔恭祖用矛把他刺倒在地,左兴盛的部下袁文旷斩了王敬则。乙酉日,王敬则的首级被送到建康。当时明帝病情己经很重,王敬则仓促从东边起兵,朝廷上下震惊恐惧。太子萧宝卷让人爬上屋顶,看到征虏亭失火,以为是王敬则来了,急忙收拾行装想逃跑。王敬则听说后,高兴地说:“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策,我看你们父子也只能逃跑了!”这是当时人讥讽檀道济躲避北魏的话。王敬则起兵时,声势很大,却只几天就失败了。
朝廷军队讨伐王敬则的党羽时,晋陵地区因依附王敬则而应被处死的百姓很多。太守王瞻上奏说:“愚昧的百姓容易被煽动,不值得用严厉的刑法穷追猛治。”明帝批准了他的奏请,因此保全性命的百姓数以万计。王瞻是王弘之的侄孙。
明帝奖赏谢杋的功劳,升任他为尚书吏部郎。谢杋上奏表三次推辞,明帝不允许。中书省的官员疑惑谢杋的官职还没到需要推辞的级别,国子祭酒沈约说:“近代以来,小官推辞的情况很少,己经成了常规。谢吏部这次被破格提拔,他的推辞另有深意。推辞体现的是人情态度,难道和官职大小有关吗!”谢杋的妻子常常随身藏着刀,想杀谢杋,谢杋不敢和她见面。
秋季七月,北魏彭城王元勰上奏,请求把自己一年的封国赋税、官职俸禄和亲友抚恤费用,全部资助军国开支。孝文帝下诏说:“牺牲自身利益保全国家,这是深远的大义。你的官职俸禄就暂停发放,封国赋税和亲友抚恤费用允许你留下三分之一自用。”壬午日,孝文帝又下诏,削减皇后私人府库财物的一半,六宫妃嫔、五服以内亲属的供养费用也减半,军中人员的供给减少三分之一,用节省下来的财物赏赐军队。
癸卯日,南齐任命太子中庶子萧衍为雍州刺史。
己酉日,明帝在正福殿去世。遗诏规定:“徐孝嗣可重申之前的任命(指开府仪同三司)。沈文季可任左仆射,江祏可任右仆射,江祀可任侍中,刘暄可任卫尉。军政事务可委托太尉陈显达;朝廷内外各种事务,无论大小都委托徐孝嗣、萧遥光、萧坦之、江祏处理,重大事务要和沈文季、江祀、刘暄共同商议。心腹重任可委托刘悛、萧惠休、崔慧景。”
明帝性格猜忌多疑,很少外出,始终没举行过郊天祭典。他还深信巫师,每次外出前都要占卜吉凶,想往东去却对外说往西,想往南去却对外说往北。起初生病时,他把消息封锁得很严,依然处理朝政。过了很久,他下令在台省的文书档案中寻找“白鱼”(一种祥瑞之物,也可入药)治病,外界才知道他生病。
太子萧宝卷即位。
八月辛亥日,北魏太子元恪从洛阳前往悬瓠朝见孝文帝。
壬子日,南齐奉朝请邓学献出齐兴郡,向北魏投降。
孝文帝入侵南齐时,派人征调高车部落的士兵。高车人害怕远征,拥戴袁纥树者为首领,一起向北叛乱。孝文帝派征北将军宇文福讨伐,宇文福大败而回,被革去官职。孝文帝又任命平北将军江阳王元继为都督北讨诸军事,率军讨伐高车,规定从怀朔镇以东的地区都受元继指挥,同时让他代理镇守平城。元继是元熙的曾孙。
八月,南齐将明帝安葬在兴安陵,庙号为高宗。东昏侯(萧宝卷)厌恶明帝的灵柩停放在太极殿,想尽快下葬。徐孝嗣坚决反对,才得以停放一个多月。东昏侯每次该哭灵时,总说喉咙痛。太中大夫羊阐入宫哭灵,他没有头发,哭号时身体前俯后仰,头巾掉到地上。东昏侯停止哭泣,大笑起来,对身边人说:“秃鹫来哭了吗!”
九月己亥日,孝文帝听说南齐高宗(明帝)去世,下诏称“按礼仪不应讨伐有丧事的国家”,率军返回北方。庚子日,孝文帝又下诏,命军队北伐高车。
孝文帝病重,十天没接见大臣,身边只有彭城王元勰等几个人。元勰在内亲自照料孝文帝的医药,在外总管军国事务,朝廷内外秩序井然,没人有异议。右军将军丹阳人徐謇擅长医术,当时在洛阳,孝文帝紧急召他前来。徐謇到后,元勰哭着握住他的手说:“你如果能治好陛下的病,会得到意外的赏赐;如果治不好,会有不可预测的杀身之祸。这不仅关系到你的荣辱,还关系到陛下的生死。”元勰又秘密在汝水岸边筑坛,依照周公(愿代武王死)的旧例,向天地和显祖(拓跋弘)祷告,请求用自己的性命代替孝文帝。孝文帝的病情稍有好转,丙午日,从悬瓠出发,在汝水岸边停留,召集百官,让徐謇坐在上座,称赞他的功劳,任命他为鸿胪卿,封为金乡县伯,赏赐一万缗钱;各藩王也分别赏赐徐謇,每人不少于一千匹绢布。
冬季十一月辛巳日,孝文帝前往邺城。
戊子日,东昏侯立妃子褚氏为皇后。
北魏江阳王元继上奏说:“高车人愚昧固执,为逃避劳役而叛乱,如果把他们全部追捕诛杀,恐怕会引发更大的混乱。请派使者到各军镇分别核查,只杀为首叛乱的一人,其余的人加以安抚。如果有人悔悟愿意服役,就下令让他们赶赴军营。”孝文帝下诏批准。于是叛乱的高车人大多主动归附。元继先派人安抚劝说袁纥树者,袁纥树者逃到柔然,不久又后悔,率领部众出来投降。孝文帝称赞元继说:“江阳王可以担当大任啊。”十二月甲寅日,孝文帝从邺城班师回洛阳。
林邑王范诸农前往南齐朝见,在海上遇到大风,溺水而死。南齐朝廷立他的儿子范文款为林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