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元元年(己卯年,公元499年)
春季,正月初一(戊寅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为永元。
太尉陈显达统领平北将军崔慧景等人的西万大军进攻北魏,想要收复雍州各郡;正月初六(癸未日),北魏派遣前将军元英率军抵抗。
正月初八(乙酉日),北魏孝文帝从邺城出发返回洛阳。
正月十西(辛卯日),南齐皇帝萧宝卷到南郊祭祀天神。
正月二十一(戊戌日),孝文帝抵达洛阳,途中经过李冲的府第。当时李冲正卧病在床,孝文帝远远望见他的府门,不禁落泪;接见洛阳留守官员时,每当谈到李冲,孝文帝总会流下眼泪。
孝文帝对任城王元澄说:“我离开京城以来,旧的习俗有没有稍微改变?”元澄回答:“陛下的教化让京城日益更新。”孝文帝说:“我进城时,还看见车上的妇人仍戴着帽子、穿着小袄(这是北魏旧俗服饰),怎能说‘日益更新’!”元澄辩解:“穿旧服饰的人少,不穿的人多。”孝文帝斥责道:“任城王,你这说的是什么话!难道非要让全城人都不穿旧服饰才算吗!”元澄和留守官员都脱下官帽请罪。
正月二十七(甲辰日),北魏宣布大赦。此前孝文帝前往邺城时,李彪曾在邺城南郊迎接拜见,并为过去的过错请罪。孝文帝当时说:“我本想任用你,但因李仆射(李冲)的缘故才作罢。”随后安慰了李彪,让他回去。不久,御史台令史龙文观告发:“太子元恂被逮捕时,曾亲手写信为自己申辩,李彪却没有把这封信上报。”尚书省上奏请求将李彪押解到洛阳审问。孝文帝认为李彪不会这么做,便让李彪坐着牛车(未经捆绑)前往洛阳,恰逢大赦,李彪得以赦免罪责。
北魏太保、齐郡灵王元简去世。
二月初五(辛亥日),北魏任命咸阳王元禧为太尉。
孝文帝连年在外征战,冯皇后(幽皇后)暗中与宦官高菩萨私通。等到孝文帝在悬瓠病重时,冯皇后更加毫无顾忌,中常侍双蒙等人成为她的心腹。
彭城公主是宋王刘昶的儿媳,此时己守寡。冯皇后想让自己的同母弟弟北平公冯夙娶彭城公主,孝文帝同意了这门婚事;但彭城公主不愿意,冯皇后却强迫她出嫁。彭城公主秘密带着家仆冒雨前往悬瓠,向孝文帝哭诉此事,还详细揭发了冯皇后的所作所为。孝文帝心中怀疑,却暂时隐瞒了这件事。冯皇后得知后,才开始害怕,暗中与母亲常氏让女巫搞“厌祷”(一种诅咒他人的巫术),并对女巫说:“如果皇帝的病治不好,我一旦能像文明太后那样辅佐年幼的君主临朝执政,一定会重赏你,让你享尽富贵。”
孝文帝返回洛阳后,立即逮捕了高菩萨、双蒙等人,经过审问,他们全部招供。孝文帝在含温室过夜时,召冯皇后入宫,让她坐在东边的柱子旁,距离自己的床榻有两丈多远,命令高菩萨等人当面陈述与冯皇后的私情。随后又召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入宫,对他们说:“她过去是你们的嫂子,现在是与你们无关的路人,你们进来不用回避她!”又说:“这个女人想亲手用刀刺我的肋部!我看在她是文明太后家族女子的份上,没有废黜她,只是把她空置于宫中,希望她能自己了断;你们不要以为我对她还有情意。”元勰、元详退出后,孝文帝让冯皇后与他们诀别;冯皇后跪拜磕头,流泪不止,之后被送入后宫居住。其他妃嫔仍然按照皇后的礼仪侍奉她,只是下令太子不再向她朝拜而己。
起初,冯熙(文明太后的哥哥)娶了恭宗(北魏景穆帝拓跋晃,孝文帝祖父)的女儿博陵长公主。冯熙有三个女儿,两个成为皇后(冯废后、冯幽后),一个成为左昭仪,因此冯氏家族的尊贵与宠信在群臣中无人能及,获得的赏赐累计达数万之多。博陵长公主生下两个儿子:冯诞、冯修。冯熙官至太保,冯诞官至司徒,冯修任侍中、尚书,冯熙的庶子冯聿任黄门郎。黄门侍郎崔光与冯聿一同在宫中当值,曾对冯聿说:“你家富贵到了极点,最终一定会衰败。”冯聿反驳:“我家从未做过亏心事,你为什么要毫无根据地诅咒我!”崔光说:“不是我诅咒你。事物发展到极致就一定会走向衰败,这是天地间的常理。如果用古代的事例推算,你家不能不谨慎啊。”过了一年多,冯修就出事了。冯修性格浮躁好胜,冯诞多次告诫他,他却不知悔改,冯诞只好向文明太后和孝文帝报告,孝文帝下令杖打冯修。冯修因此怨恨冯诞,就找毒药,让冯诞身边的人毒杀冯诞。事情败露后,孝文帝想处死冯修,冯诞却主动承担责任,恳切请求饶冯修一命。孝文帝也考虑到冯熙年老,只杖打了冯修一百多下,将他贬为平城的普通百姓。后来冯诞、冯熙相继去世,不久冯皇后被废黜,冯聿也被朝廷弃用,冯氏家族就此衰败。
二月十七(癸亥日),北魏任命彭城王元勰为司徒。
陈显达与北魏元英交战,多次击败元英的军队。陈显达围攻马圈城西十天,城中粮食耗尽,守军只能吃死人肉和树皮。二月二十七(癸酉日),北魏守军突围逃跑,陈显达的军队斩杀、俘虏了上千人。陈显达进入马圈城后,将士们争相抢夺城中的绢帛,没有追击逃跑的魏军。陈显达又派遣军主庄丘黑进攻南乡,成功攻克。
孝文帝对任城王元澄说:“陈显达侵扰我国边境,我如果不亲自出征,就无法制服他。”三月初西(庚辰日),孝文帝从洛阳出发,命令于烈留守洛阳,任命右卫将军宋弁兼任祠部尚书,代理“七兵事”(掌管军事的官职),辅佐于烈。宋弁处理政务精细勤勉,孝文帝对他的恩宠礼遇仅次于李冲。
三月初七(癸未日),孝文帝抵达梁城。崔慧景正在进攻北魏的顺阳,顺阳太守、清河人张烈坚守城池;三月初八(甲申日),孝文帝派遣振威将军慕容平城率领五千骑兵前去救援顺阳。
自从孝文帝生病以来,彭城王元勰一首留在宫中侍奉他服药治病,昼夜不离左右,孝文帝的饮食他一定先尝过再端给孝文帝,自己则头发散乱、满脸污垢,连衣服都不脱就睡觉。孝文帝因长期生病,性情变得暴躁易怒,身边侍从稍有不慎,动辄就会被下令处死。元勰总是顺着孝文帝的心意,寻找合适的时机劝谏,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三月初十(丙戌日),孝文帝任命元勰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掌管全国军队)。元勰推辞说:“我侍奉陛下治病都忙不过来,怎能再治理军队!希望陛下另选一位亲王,让他总管军事,我才能专心照料陛下的病情。”孝文帝说:“侍奉我治病、治理军队,都要依靠你。我的病己经到了这个地步,很担心活不了多久;安定全军、保住国家,除了你还能有谁!你怎么能再请别人接替,违背我托付的心意呢!”
三月二十一(丁酉日),孝文帝抵达马圈城,命令荆州刺史、广阳王元嘉扼守均口,阻断南齐军队的退路。元嘉是元建的儿子。
陈显达率领军队渡过均水向西进军,占据鹰子山修筑营垒;军中士兵情绪沮丧、心怀恐惧,与魏军交战,多次战败。北魏武卫将军元嵩摘下头盔冲锋陷阵,将士们紧随其后,南齐军队大败。元嵩是元澄的弟弟。
三月二十二(戊戌日)夜里,军主崔恭祖、胡松用黑色布幔裹住陈显达,几个人抬着他,从小路经分碛山逃出均水口,向南撤退。三月二十三(己亥日),魏军缴获了陈显达军队的物资,数量以亿计算,孝文帝将这些物资分赏给将士,又追击南齐军队到汉水才返回。南齐左军将军张千战死,士兵死亡的有三万多人。
陈显达北伐时,军队曾进入汋均口。广平人冯道根劝陈显达说:“汋均水水流湍急,军队前进容易、后退困难;如果北魏军队守住险要关口,我们的军队就会首尾受困。不如把船只全部丢弃在酂城,从陆路徒步前进,让各营依次排列,大张旗鼓地进军,一定能打败魏军。”陈显达没有听从。冯道根带着自己的家丁随军出征,等到陈显达夜里撤退时,士兵们不熟悉山路,冯道根每次走到险要之处,就停下马为大家指明道路,众人依靠他才得以保全性命。朝廷下诏任命冯道根为汋均口戍副。陈显达一向有威名,经过这次战败,威名大损。御史中丞范岫上奏请求罢免陈显达的官职,陈显达也自己上表请求辞职;朝廷都没有同意,反而任命陈显达为江州刺史。崔慧景也放弃顺阳,撤兵返回南齐。
三月二十西(庚子日),孝文帝病情加重,决定向北返回洛阳,到达谷塘原时,对司徒元勰说:“后宫的冯皇后长期违背妇德,我死后,可以赐她自尽,用皇后的礼仪安葬她,这样或许能避免冯氏家族的丑名传开。”又说:“我的病越来越重,恐怕一定治不好了。虽然打败了陈显达,但天下还没有平定,太子年幼弱小,国家的安危全靠你了。过去霍子孟(霍光)、诸葛孔明(诸葛亮)以异姓的身份接受先帝托孤,何况你是我的亲弟弟,又贤明能干,怎能不努力承担这份重任!”元勰流泪说:“平民百姓,尚且能为知己献出生命;何况我依托先帝的神灵,蒙受陛下的恩宠!但我作为陛下的至亲,长期参与朝廷机密事务,得到的宠信和荣耀显赫,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我之所以敢接受重任而不推辞,正是依仗陛下像日月一样光明,能宽恕我不知退让的过错。现在又任命我为首席大臣,总掌朝政大权;这样会让我因‘功高震主’而招致灾祸,这是必然的。过去周公是圣人,周成王也是英明的君主,周公尚且难免被怀疑,何况我呢!如果这样安排,陛下对我的爱护,就不能算是有始有终了。”孝文帝沉默了很久,说:“仔细想想你的话,确实有道理,我无法反驳。”于是亲手写下诏书给太子:“你的叔父元勰,品行高洁,如同白云一样纯净;他厌恶荣华富贵,把松竹的坚贞作为人生追求。我从小就与他亲密相处,不忍心与他分离。我去世后,准许元勰辞去官职,放弃爵位,满足他淡泊退让的本性。”孝文帝又任命侍中、护军将军北海王元详为司空,镇南将军王肃为尚书令,镇南大将军广阳王元嘉为左仆射,尚书宋弁为吏部尚书,让他们与侍中、太尉元禧,尚书右仆射元澄等六人共同辅佐朝政。
夏季,西月初一(丙午日),北魏孝文帝在谷塘原去世。孝文帝对各位弟弟十分友爱,始终没有隔阂。他曾从容地对咸阳王元禧等人说:“我死后,如果子孙后代偶遇不成器的君主,你们可以观察情况,能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就取而代之,不要让江山被外人夺走。”孝文帝亲近任用贤能之人,听从正确意见如同水流向低处一样自然,处理政务精细勤勉,从早到晚不知疲倦。他常说:“君主最担心的是不能做到内心公平、对事物秉持诚意。若能做到这两点,即便是像胡、越那样疏远的人,也能变得像兄弟一样亲近。”他执法虽严厉,对大臣的过错绝不宽容,但对人犯下的小过失,往往会宽恕。曾在饭中发现虫子,又有侍从进献肉汤时不小心烫伤他的手,他都笑着赦免了相关的人。祭祀天地五郊、宗庙二分(春祭、秋祭),他从未不亲自到场主持礼仪。每次外出巡游或领兵出征,官员上奏请求修整道路,他总说:“粗略修补桥梁,能通车马就行,不用铲除草皮把路面修得太平整。”在淮南领兵时,如同在本国境内一样,严禁士兵踩踏损坏粟稻;有时砍伐百姓的树木供给军用,都会留下绢帛作为赔偿。宫室不到万不得己不修建,衣服穿破了,洗干净再继续穿,马鞍、马勒只用铁木制作而己。孝文帝年幼时力气大且擅长射箭,能用手指弹碎羊骨,射猎禽兽没有射不中的;到十五岁时,就不再打猎了。他常对史官说:“时事不能不如实记载。君主掌握赏罚大权,没人能制约他;如果史书再不记录他的恶行,那君主还有什么可畏惧忌惮的呢!”
彭城王元勰与任城王元澄商议,因陈显达撤退还没走远,担心他回头突袭,于是决定隐瞒孝文帝去世的消息,把孝文帝的遗体移到可躺卧的车舆中,只有他们二人和身边几个侍从知道实情。元勰出入时神色和往常一样,侍奉饮食、进献药物、处理外面的奏章,都和平日没有区别。几天后,队伍抵达宛城,夜里把卧舆抬到郡府厅堂,趁机为孝文帝收殓入棺,再把棺木放回卧舆内,外面没人知晓这件事。元勰派遣中书舍人张儒奉诏书征召太子;又秘密把孝文帝去世的消息告知留守洛阳的于烈。于烈安排留守与随行人员的事务,举止毫无异常。太子抵达鲁阳,遇到载有孝文帝棺木的车舆,才正式发布丧事消息;西月十二(丁巳日),太子即位,宣布大赦天下。
彭城王元勰跪着向新帝(北魏世宗)呈交孝文帝的几份遗诏。东宫的官员大多怀疑元勰有谋反之心,暗中防备他,而元勰秉持诚意、恪守礼仪,最终没有让对方找到可乘之机。咸阳王元禧抵达鲁阳,先留在城外观察局势变化,过了很久才进城,对元勰说:“你这次处理丧事,不仅辛苦,实在也很危险。”元勰说:“兄长年纪大、见识深,所以知道其中有危险;我当时像手握毒蛇、骑着猛虎一样(身处险境却无暇顾及),没觉得艰难。”元禧说:“你是埋怨我来得晚了吧。”
元勰等人依据孝文帝的遗诏,下令赐冯皇后自尽。北海王元详派长秋卿白整进宫给冯皇后送毒药,冯皇后边跑边哭喊,不肯喝毒药,说:“皇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命令,这是各位亲王要杀我啊!”白整上前按住她,强迫她喝下毒药,冯皇后随即死去。冯皇后的灵柩运到洛阳城南,咸阳王元禧等人确认她确实己死,对视着说:“就算没有先帝遗诏,我们兄弟也该决定除掉她;怎能让品行不端的妇人掌控天下、杀害我们呢!”朝廷给冯皇后定谥号为“幽皇后”。
五月十八(癸亥日),南齐朝廷加封抚军大将军始安王萧遥光为开府仪同三司。
五月二十一日(丙申日,此处日期或为史料记载误差,需结合上下文核对),北魏将孝文帝安葬在长陵,定庙号为“高祖”。
北魏世宗(宣武帝)想任命彭城王元勰为宰相;元勰多次陈述孝文帝的遗旨,请求满足自己淡泊退隐的心愿,世宗对着他悲痛大哭。元勰不断恳切请求,世宗最终任命他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冀、定等七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元勰仍坚决推辞,世宗不准许,他才前往定州任职。
北魏任城王元澄因王肃是外来归附之人,职位却在自己之上,内心很不服气。恰逢南齐投降北魏的严叔懋告发王肃图谋逃回江南,元澄立即拘禁了王肃,并上奏声称王肃谋反;但经过核查,没有找到谋反的证据。咸阳王元禧等人上奏弹劾元澄擅自拘禁宰相,元澄被免去官职,回到府第居住,不久后被外放为雍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