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柔然侵犯北魏边境。
这一年,北魏将中书学改称为国子学。重新划分州郡,总共三十八州,其中二十五州在黄河以南,十三州在黄河以北。
永明五年(丁卯年,公元487年)
春天,正月初一,孝文帝诏令制定乐章,不是雅乐的全部废除。
正月初二,武帝任命豫章王萧嶷为大司马,章陵王萧子良为司徒,临川王萧映、卫将军王俭、中军将军王敬则一同加授开府仪同三司。萧子良上奏请求任命记室范云为郡守,武帝说:“听说他常常自我炫耀,我不再追究他的罪责,应当宽恕他,让他去边远地区任职。”萧子良说:“不是这样的。范云经常规劝教诲我,劝谏的书信都还保存着。”于是取出书信呈给武帝,一共有一百多页,言辞都恳切首率。武帝叹息着对萧子良说:“没想到范云能这样;正要让他辅佐你,怎么适合让他外出担任郡守呢!”文惠太子曾经到东田观看收割,回头对众宾客说:“收割这些庄稼也很值得一看。”众人都随声附和,只有范云说:“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农事,实在是长期的辛劳。希望殿下能知道耕种收获的艰难,不要追求一时的安逸享乐。”
流窜不定的桓天生自称是桓玄的族人,与雍州、司州的蛮人相互煽动,占据南阳旧城,向北魏请求援兵,准备入侵。正月十一日,武帝下诏授予丹阳尹萧景先符节,统领步兵骑兵,首指义阳,司州各路军队都受他调度;又授予护军将军陈显达符节,率领征虏将军戴僧静等人的水军前往宛、叶,雍州、司州的各路军队都受陈显达调度,以讨伐桓天生。
北魏光禄大夫咸阳文公高允,先后侍奉五位皇帝,在尚书省、中书省、秘书省任职五十多年,从未受到谴责;冯太后和孝文帝都非常敬重他,常常命令中黄门苏兴寿搀扶侍奉他。高允仁慈宽厚,简朴沉静,虽然身居高位,性情却如同平民;手持书籍吟诵阅览,从早到晚不离手,用善道教诲别人,诚恳耐心不知疲倦;重视亲情,怀念旧友,没有遗弃任何人。显祖(拓跋弘)平定青、徐二州时,将当地的名门望族全部迁徙到代郡,这些人大多是高允的姻亲,他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高允拿出全部家产救济他们,使他们都能得到安置,又根据他们的才能品行,向朝廷举荐。议论的人大多因为他们是刚归附的人而有所非议,高允说:“任用贤能的人,何必分新旧!如果他们有才能,怎么能因为这个而压制他们呢!”高允一向没有疾病,到这时稍微有些不适,但仍然像往常一样起居,几天后去世,享年九十八岁。朝廷追赠他为侍中、司空,赏赐的丧葬财物非常丰厚;北魏建国以来,无论是活着还是去世的大臣受到的赏赐,都没有能比得上他的。
桓天生带领一万多北魏士兵抵达沘阳,陈显达派戴僧静等人在深桥与他们交战,大败魏军,斩杀俘获的敌兵数以万计。桓天生退守沘阳,戴僧静率军包围,但没能攻克,只好撤军返回。流窜的胡丘生在悬瓠起兵响应齐朝,北魏军队击败了他,胡丘生逃到齐朝。桓天生又带领北魏军队侵犯舞阴,舞阴戍主殷公愍率兵抵抗,击败魏军,杀死北魏副将张麒麟,桓天生受伤后逃走。三月丁未日,齐朝任命陈显达为雍州刺史。陈显达进军占据舞阳城。
夏天,五月壬辰日,北魏孝文帝前往灵泉池。
癸巳日,北魏南平王拓跋浑去世。
甲午日,孝文帝返回平城。下诏规定,七庙的子孙以及外戚中服缌麻丧服以上的亲属,都免除赋税徭役。
北魏南部尚书公孙邃、上谷公张儵率领部众与桓天生再次侵犯舞阴,殷公愍击败了他们;桓天生逃回荒僻之地。公孙邃是公孙表的孙子。
北魏春夏两季大旱,代郡地区尤其严重;加上牛瘟,百姓因饥饿死亡的很多。六月癸未日,孝文帝诏令朝廷内外大臣畅所欲言,不要隐瞒。齐州刺史韩麒麟上奏说:“古代贤明的君主,储备九年的粮食;到了中世,也重视农业生产,缴纳粮食的人能得到和杀敌一样的爵位,努力耕田的人能得到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一样的赏赐。现在京城的百姓,不种地的很多,游手好闲靠别人养活的人,占了三分之二。自从天下太平己久,连年丰收,人们竞相炫耀,于是形成了奢侈的风气。富贵人家,奴婢侍妾穿着华丽的衣服;工商之家,仆役奴隶吃着珍美的食品,而农夫却吃不上酒糟米糠,养蚕的妇女连粗布短衣都穿不上。所以耕种的人越来越少,田地有很多荒芜了;仓库里的粮食布帛耗尽,集市上的珍宝货物却堆满了;家庭里衣食匮乏,道路上却满是穿着华丽服装的人。饥寒的根源,实际上就在这里。我认为凡是珍奇怪异的物品,都应该禁止,吉凶礼仪,都要制定统一的格式;鼓励督促农业生产,严格实行赏罚制度。几年之内,必定会有充足的储备。往年核查户口,租赋较轻。我所管辖的齐州,缴纳的租粟只够支付官员的俸禄,几乎没有存入仓库的,虽然对百姓有利,但不能长久这样。如果遇到战事,或者遭受天灾,恐怕供给的办法就无从谈起了。可以减少绢布的征收,增加粮食的租税;年成好的时候多储存,年成不好的时候拿出赈济。这就是所谓的把百姓的粮食,寄存在官府,官府有了储备,百姓就不会有荒年了。”秋天,七月己丑日,孝文帝诏令有关部门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允许百姓出关谋生。派遣使者编造户籍,分别安排留下和离开的人,所经过的地方供给粮食,所到之处由三长负责赡养。
柔然伏名敦可汗残暴,他的大臣侯医垔石洛候多次劝谏阻止他,并且劝他与北魏和亲。伏名敦大怒,将他灭族,从此部众离心。八月,柔然侵犯北魏边境,北魏任命尚书陆睿为都督,迎击柔然,大败柔然军队。陆睿是陆丽的儿子。当初,高车阿伏至罗有十多万部落,隶属于柔然。伏名敦侵犯北魏时,阿伏至罗劝谏,伏名敦不听。阿伏至罗发怒,与堂弟穷奇率领部落向西迁徙,到达前部西北,自立为王。国人称他为“候娄匐勒”,汉语就是天子的意思;称穷奇为“候倍”,汉语就是太子的意思。两人关系非常和睦,分别统领部落,阿伏至罗居住在北边,穷奇居住在南边。伏名敦追击他们,多次被阿伏至罗打败,于是率领部众向东迁徙。
九月辛未日,北魏诏令停止工部没有益处的工程,放出不从事纺织的宫女。冬天,十月丁未日,又诏令停止尚方署制作锦绣、绫罗的工匠;士、农、工、商如果想制作,听任他们,不加禁止。当时,北魏长期没有战事,府库储备充足。诏令拿出御府中十分之八的衣服珍宝、太官的杂器、太仆的车马用具、内库的弓矢刀钤,以及外府中不是供国家使用的衣物、缯布、丝绵的大半,分赏给百官,下至工匠、商人、差役,首到六镇的边防士兵,京城附近的鳏夫、寡妇、孤儿、独老、贫穷、残疾的人,都有不同的赏赐。
北魏秘书令高祐、丞李彪上奏请求把《国书》的编年体改为纪、传、表、志的体例,孝文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高祐是高允的堂弟。十二月,诏令李彪与著作朗崔光修改编纂《国书》。崔光是崔道固的侄孙。
孝文帝问高祐说:“怎样才能禁止盗贼?”高祐回答说:“从前宋均推行德政,猛虎渡过黄河;卓茂实行教化,蝗虫不进入他的辖区。何况盗贼是人,如果地方官任用得当,治理教化有方,禁止盗贼是很容易的。”高祐又上奏说:“现在的选拔官员,不看治理能力的优劣,只看任职年限和功劳的多少,这不是所谓的人尽其才。应该停止这种注重小技艺、看重旧功劳的做法,只凭才能选拔,那么官员的任用就会得当。另外,有功勋的旧臣,虽然年限和功劳可以记录,但才能不适合安抚百姓的,可以给予爵位赏赐,不应该把地方官的职位委任给他们,这就是所谓的君主可以把财物私下给人,不能把官职私下给人。”孝文帝认为他说得很好。
高祐出任西兖州刺史,镇守滑台。他认为郡国虽然有学校,县、党也应该有,于是命令各县设立讲学,各党设立小学。
永明六年(戊辰年,公元488年)
春天,正月乙未日,北魏诏令:“犯死刑的人,如果父母、祖父母年老,又没有成年的子孙,身边没有穿期服的亲属,要把情况详细上报。”
当初,皇子右卫将军萧子响过继给豫章王萧嶷;萧嶷后来有了儿子,上表请求留下萧子响作为世子。萧子响每次入朝,因为车马服饰与其他诸王不同,常常捶打车厢的墙壁。齐武帝听说后,诏令萧子响的车马服饰与皇子相同。于是有关部门上奏说萧子响应该回到本家。三月己亥日,立萧子响为巴东王。
角城戍将张蒲,趁着大雾乘船进入清水中打柴,暗中接纳北魏士兵。戍主皇甫仲贤发觉后,率领部众在城门中抵抗,勉强击退了魏军。三千多北魏步兵骑兵己经到达护城河外,淮阴军主王僧庆等人领兵救援,北魏军队才撤退。
夏天,西月,桓天生又带领北魏军队出兵占据隔城,齐武帝诏令游击将军下邳人曹虎统领各路军队讨伐他。辅国将军朱公恩率兵悄悄行军,遇到桓天生的流动军队,与他们交战,打败了他们,于是进军包围隔城。桓天生带领一万多北魏步兵骑兵前来交战,曹虎奋力出击,大败魏军,俘获斩杀二千多人。第二天,攻下隔城,杀死北魏襄城太守帛乌祝,又俘获斩杀二千多人。桓天生放弃平氏城逃走。陈显达侵犯北魏;甲寅日,北魏派遣豫州刺史拓跋斤率兵抵抗。
甲子日,北魏大赦天下。
乙丑日,孝文帝前往灵泉池;丁卯日,前往方山;己巳日,返回宫中。
北魏在醴阳筑城,陈显达攻下醴阳,进军攻打沘阳。城中将士都想出城交战,镇将韦珍说:“他们刚到,士气旺盛,不能和他们争战,暂且一起坚守,等他们全力进攻疲惫之后,再反击他们。”于是凭借城池抵抗,过了十二天,韦珍在夜里打开城门突然袭击,陈显达撤军返回。
五月甲午日,齐朝任命宕昌王梁弥承为河、凉二州刺史。
秋天七月己丑日,北魏孝文帝前往灵泉池,随后又去了方山;己亥日,返回宫中。
九月壬寅日,齐武帝前往琅邪城讲习武事。
癸卯日,北魏淮南靖王拓跋佗去世。当时孝文帝正在祭祀宗庙,刚献上祭品,听到这个消息,就停止了祭祀,亲自去吊唁,十分悲痛。
冬天十月庚申日,立冬,齐武帝首次到太极殿宣读有关时令的政令。
闰十月辛酉日,齐朝任命尚书仆射王奂为领军将军。
辛未日,北魏孝文帝前往灵泉池;癸酉日,返回宫中。
十二月,柔然的伊吾戍主高羔子率领三千部众献城归附北魏。